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分形分维的环太平洋地震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20:03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形分维的环太平洋地震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 分形 多重分形 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近年来,全球各地地震频繁发生,地震活动即将或已进入活跃阶段,严重影响震区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地震活动规律,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再加上地球物理模型不够精准以及地壳认识的盲目性,使得地震预测预报成为公认的国际性难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序列上具有复杂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继承性。因此,分析地震活动时空序列特征,是获得地震活动运动规律的有效途径。分形理论是一种新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众多地震活动研究方法中,分形理论几乎可以脱离地球物理模型等因素的限制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已成为地震活动研究新的切入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活跃发展起来。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大的地震带,地理地貌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都非常复杂,影响甚大,故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地震学领域中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论文选取整个环太平洋地震带1900年到2015年期间一百多年的地震序列目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古登堡和里克特关系式原理,对研究区原始地震数据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得到完整的地震数据目录;然后运用分形理论对该地震带时空序列特征进行分形分析,并结合该地震带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特点对该结果进行分析与阐述;最终得到该地震带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单分形结果表明,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都存在相似性和分形结构。在时间序列上,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处于相对较为活跃的阶段;在空间分布序列上,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具有集聚性。多重分形结果表明,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均具有显著的复杂的多重分形特性。因此,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序列上都具有一定可循的规律。总的来看,该地震带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序列上,呈现出集丛性、稀疏性、阶段性和分形结构;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疏密交替、强弱轮回和分形结构等特征,在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活动中尤为明显。
【关键词】: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 分形 多重分形 时空分布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地震周期性研究12-13
  • 1.2.2 地震时空传播特征研究13-14
  • 1.2.3 分形理论对地震时空传播特性的研究14-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7-18
  • 1.4.1 研究思路17
  • 1.4.2 技术路线17-18
  • 1.5 论文组织结构18-19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19-27
  • 2.1 研究区概况19-21
  • 2.2 数据来源21-23
  • 2.3 数据完整性分析23-27
  • 第3章 研究区地震时空特性单分形分析27-39
  • 3.1 分形基本原理27-29
  • 3.1.1 分形性质27-28
  • 3.1.2 分形维数28-29
  • 3.2 计盒维数法29-30
  • 3.3 研究区地震时间序列分形分析30-35
  • 3.3.1 地震时间间隔图30-32
  • 3.3.2 时间序列分形分析32-35
  • 3.4 研究区空间分布序列分形分析35-37
  • 3.4.1 研究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序列格网化35-36
  • 3.4.2 空间分布序列分形分析36-37
  • 3.5 分析和讨论37-38
  • 3.6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研究区地震时空特性多重分形分析39-56
  • 4.1 多重分形概述39
  • 4.2 多重分形谱39-41
  • 4.3 研究区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分析41-49
  • 4.3.1 权重因子的取值范围42-44
  • 4.3.2 地震能量时间序列图44-45
  • 4.3.3 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谱45-49
  • 4.4 研究区空间序列的多重分形分析49-54
  • 4.4.1 研究区地震空间格网化49-50
  • 4.4.2 多重分形谱分析50-54
  • 4.5 分析和讨论54-55
  • 4.6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与展望56-58
  • 结论56-57
  • 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登;地震活动的层次特征与预报[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2期

2 崔力科,郭履灿,,胡常忻,和景昊;1993年世界重要地震灾情与地震活动特征[J];灾害学;1994年04期

3 常向东;弥散地震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研究[J];中国地震;2000年02期

4 杜国林,于露,韦庆海;绥化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0年04期

5 林树,林世敏;1999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J];福建地震;2000年Z1期

6 陈宇卫,顾方琦,凌学书,张春芝;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7 林树,林世敏,陈莹;2000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J];福建地震;2001年Z1期

8 李人杰,刘西林,华爱军,李红;胶东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趋势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2年04期

9 ;《华南地震》2003年第23卷总目次[J];华南地震;2003年04期

10 焦伟;;鸭绿江断裂西南段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震活动与洪涝灾害关系及综合减灾对策[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龙德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1900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张青荣;陈绍绪;;地震活动基本特性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4 孙尧;冯梅;安美建;汪锐;龙长兴;杨振宇;;2011年5.8级盈江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地质学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淑韵;吴宣;;兴都库什-贝加尔湖地震密集分布区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傅维洲;;亚东—格尔木走廊域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7 ;第三章 地震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0)[C];1993年

8 王玉秀;王碧泉;;地震活动的定量分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刘涛涛;华爱军;;济南地区地震地质与地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敬少群;王佳卫;;从速度场空间分布看汶川地震所在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林世勋;顺昌发生4.9级地震[N];福建日报;2007年

2 郑华坤 范兴川;一位敢为人先的学者[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小龙;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3 陈时军;不同构造环境的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4 刘艳琼;活动断层的地震地表永久位移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5 王瑞江;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盛峰;“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计划(CSEP)南北地震带试验区地震活动的一些统计地震学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朱海宁;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王佳伟;地震影响下的公路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及算法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慧玲;地震重点危险区深部流体孕震环境与流体流动监测网络布设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6年

5 张具琴;基于分形分维的环太平洋地震时空分布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颖;丹东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及震后趋势快速判定平台建立[D];吉林大学;2013年

7 张勇;中国东北地区地震物理预测模型反演研究初探[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8 燕云鹏;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9 韩孔艳;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10 杨占宝;黄河三角洲地震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23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23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