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本文关键词: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学 土屋-延东 铜矿床 成矿期次 斑岩-叠加改造成矿
【摘要】: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南部,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脉次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土屋和延东铜矿床均划分为斑岩成矿期、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期3个期次。土屋铜矿床的铜矿化形成于斑岩成矿期和叠加改造期,而延东铜矿床的铜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伴生的钼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因此,笔者认为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326.2~322.7 Ma)代表叠加改造期的成矿年龄,该期矿化与石英钠长斑岩((323.6±2.5)Ma)的侵入相关,而斑岩成矿期的矿化与斜长花岗斑岩(339~332 Ma)相关,成矿年龄为341.2~333.9 Ma。叠加改造期的存在,使得斑岩成矿期的蚀变分带可能受到了叠加和破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
【关键词】: 地质学 土屋-延东 铜矿床 成矿期次 斑岩-叠加改造成矿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新疆北部古弧盆体系成矿机理(批准号:2014CB440802)”资助
【分类号】:P618.41
【正文快照】: 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位于哈密市西南约80 km处,是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成果。土屋铜矿床于1994年由新疆地质勘查局第一地质大队发现,在1997年开展铜矿普查后,相继又发现了延东、土屋东及延西等一系列铜矿床,这些铜矿床构成了土屋-延东铜矿带。土屋-延东铜矿带一经发现便引起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福同,冯京,胡建卫,王磊,姜立丰,张征;新疆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J];中国地质;2001年01期
2 李智明;赵仁夫;霍瑞平;王庆明;;新疆土屋—延东铜矿田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6年06期
3 芮宗瑶,王龙生,王义天,刘玉琳;东天山土屋和延东斑岩铜矿床时代讨论[J];矿床地质;2002年01期
4 潘鸿迪;申萍;陈刚;杨俊;赵云江;代华五;;新疆土屋斑岩铜矿床火山-侵入杂岩体、成矿岩石及其蚀变[J];矿床地质;2013年04期
5 秦克章,方同辉,王书来,朱宝清,冯益民,于海峰,修群业;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J];新疆地质;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广顺;杨贺杰;;东天山土屋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因——来自围岩的证据[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2期
2 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马中平;王立社;;东天山石炭纪企鹅山群火山岩岩石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曹锐;木合塔尔·扎日;陈斌;李德威;曹福根;刘德民;;东天山板块缝合带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娄德波;肖克炎;左仁广;贾金典;;奇异性填图技术在新疆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镍铜成矿带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阴江宁;肖克炎;邹伟;王中;路璐;;地质统计学在东天山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李奋其,王成善;甘肃公婆泉铜矿田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龙保林,薛迎喜,冯京,庄道泽,姜立丰,肖志坚,朱裕生,肖克炎,宋国耀;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的找矿模型试探[J];中国地质;2001年05期
8 杨文平,张招崇,周刚,闫升好,何立新,陈柏林;阿尔泰铜矿带南缘希勒克特哈腊苏斑岩铜矿的发现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9 李智明;薛春纪;王剑辉;王庆明;;中国新疆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典型矿床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地质;2006年01期
10 刘圣伟;甘甫平;闫柏琨;杨苏明;王润生;王青华;唐攀科;;成像光谱技术在典型蚀变矿物识别和填图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克章;彭晓明;三金柱;徐兴旺;方同辉;王书来;于海峰;;东天山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与成矿远景区优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2 ;Types,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odynamic significances of gold-copper deposits in the Kanggurtag metallogenic belt,eastern Tianshan,NW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3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杨海军;韩剑发;李新生;董立胜;;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Multiple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district,NW China:Isotopic geochronolog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燕;汪立今;邓刚;;新疆哈密白石泉铜镍矿床成因及工艺矿物学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韩春明;毛景文;杨建民;王志良;;东天山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动力学演化规律[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7 江思宏;聂凤军;;北山地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远景评价[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8 毛景文;杨建民;韩春明;王志良;;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和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型[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9 陈文明;;论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的容矿岩[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10 朱裕生;;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找矿模型及预测[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肯登高尔铜钼铅锌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木合塔尔·买买提;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多源信息成矿机制与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姚佛军;中国典型斑岩铜矿遥感蚀变分带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杨帅师;内蒙古北山北带斑岩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韩春明;东天山铜矿区域成矿系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章革;高光谱短波红外技术在矿区矿物填图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李文铅;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古弧—盆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8 张新虎;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李向民;天山及邻区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大陆裂谷火山作用[D];西北大学;2007年
10 丁建华;新疆东天山铜、镍、金矿资源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元元;新疆和硕县包尔图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马中平;王立社;;东天山石炭纪企鹅山群火山岩岩石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杨兴科,程宏宾,姬金生,陈强,罗桂昌;东天山碰撞造山与金铜成矿系统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年04期
3 王福同,冯京,胡建卫,王磊,姜立丰,张征;新疆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J];中国地质;2001年01期
4 芮宗瑶,王福同,李恒海,董连慧,王磊,姜立丰,刘玉琳,王龙生,陈伟十;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J];中国地质;2001年02期
5 秦克章,方同辉,王书来,王旭东;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天窗”卡拉塔格铜金矿化区的发现及其成矿潜力[J];中国地质;2001年03期
6 龙保林,薛迎喜,冯京,庄道泽,姜立丰,肖志坚,朱裕生,肖克炎,宋国耀;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的找矿模型试探[J];中国地质;2001年05期
7 芮宗瑶,张立生,王龙生,王义天;斑岩铜矿与陆相火山活动[J];地震地质;2003年S1期
8 庄道泽;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延东铜矿地球化学特征与异常查证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3年05期
9 李智明;赵仁夫;霍瑞平;王庆明;;新疆土屋—延东铜矿田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6年06期
10 徐兴旺,马天林,孙立倩,李贵书,张学勤,徐湘康,吴继修;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基本特征及动力学意义[J];地质科学;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鹏;冯效良;张惠华;马东方;祝向平;马国桃;;里伍式富铜矿床塑性流变与成矿的初步研究[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2 刘文元;刘羽;邱小平;;硫钼锡铜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矿物学特征[J];矿物学报;2012年04期
3 李强;李明;席晓凤;张德芳;史春清;王伟清;;纳米比亚铜矿铜地表富集成因及意义[J];矿产勘查;2013年01期
4 杨济民,余国强;西裘铜矿勘查模式的初步研究[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5 唐春花;近50年世界铜矿勘查成本在增加[J];江西地质;2001年04期
6 朱文凤,吕俊武,王长娟;铜陵花树坡铜矿床伴生金(银)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J];矿产与地质;2001年02期
7 黄世全;江西有色地勘局铜矿勘查及铜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的回顾[J];矿产与地质;2001年S1期
8 朱文凤;;安庆铜矿床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特征[J];矿床地质;2002年S1期
9 王阳湖;中条山落家河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山西冶金;2003年01期
10 ;冈底斯山铜矿远景储量可达2000万t[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田;韩发;葛朝华;;我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初探[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2 宋学信;;筏子坝铜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的综合示范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3 徐文p,
本文编号:530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3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