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层气储层地质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深部煤层气储层地质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深部煤层气 储层 孔裂隙结构 力学性质 含气量 渗透性
【摘要】: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将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领域。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已经成功实现了深部煤层气开发的商业化水平,而中国由于受当前开发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至今尚未形成规模性的开采。基于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的研究分析,从煤岩孔裂隙结构、吸附解吸性质、气体在煤层中的扩散渗流过程、煤储层的可改造特征等4个方面总结了深部煤层气储层物性的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指出深部煤储层处在高温、高压和高地应力的复杂地质环境中,煤储层储渗演化、煤层气吸附-解吸-扩散-渗流平衡关系、煤岩应力应变行为等趋于复杂,开展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深部煤储层物性演化机理的研究,对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煤层气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储层 孔裂隙结构 力学性质 含气量 渗透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75,4153031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4) 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研究生晋级奖学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65201532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 引言深部煤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47.6×1012 m3的煤层气资源赋存在深部煤层中[1]。我国学者将深部煤层气埋深界限界定为1 000m以深,而美国学者将这个深度界定为5 000英尺(1 524m)[2-3]。美国Piceance盆地三 分之二的煤层气储层埋深大于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建;秦勇;傅雪海;陈刚;陈润;;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特殊性及其临界深度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9期
2 赵丽娟;秦勇;申建;;深部煤层吸附行为及含气量预测模型[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3 秦勇;申建;王宝文;杨松;赵丽娟;;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耦合关系[J];石油学报;2012年01期
4 陈刚;李五忠;;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规律[J];天然气工业;2011年10期
5 杨兆彪;秦勇;高弟;陈润;;超临界条件下煤层甲烷视吸附量、真实吸附量的差异及其地质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年04期
6 赵丽娟;秦勇;;国内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J];中国煤层气;2010年03期
7 刘成林;朱杰;车长波;杨虎林;樊明珠;;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与结果[J];天然气工业;2009年11期
8 孟召平;田永东;李国富;;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10期
9 康红普;姜铁明;张晓;颜立新;;晋城矿区地应力场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0 秦勇;姜波;王继尧;吴财芳;傅雪海;韦重韬;侯泉林;琚宜文;;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松;汤达祯;许浩;陶树;蔡佳丽;;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物性差异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良田;李玉魁;朱宁;杜良军;;煤层气井压裂中可钻桥塞电缆射孔联作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5期
2 张建国;刘忠;姚红星;张聪;;沁水煤层气田郑庄区块二次压裂增产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5期
3 侯海兵;;晋东南沁水盆地胡底井田3号煤层储量估算[J];煤;2016年05期
4 陈刚;;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深层低阶煤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2期
5 陆小霞;黄文辉;徐延勇;张守仁;吴见;徐晓燕;;柿庄北深煤层含气量变化特征[J];煤炭工程;2016年04期
6 陈浙春;蒋涛;汤玉平;李吉鹏;程同锦;王国建;;油气化探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6年02期
7 许启鲁;黄文辉;唐书恒;刘贝;杨延绘;闫德宇;陆小霞;;深部中-高煤级煤储层孔隙结构与吸附性[J];现代地质;2016年02期
8 马东民;张辉;王贵荣;杨建强;白怀东;索根喜;徐建民;;胡家河井田煤层气等压吸附/解吸特征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4期
9 付宣;李根生;黄中伟;迟焕鹏;陆沛青;;煤层气径向水平井压裂室内试验与产能数值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2016年02期
10 王永志;孙志勇;;采动影响下松软围岩巷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柳迎红;杨凯雷;廖夏;;煤储层吸附能力影响因素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钱思众;;煤体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矿井设计中的应用探讨[A];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论文集[C];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靖舟;;非常规油气有关概念、分类及资源潜力[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年03期
2 秦勇;申建;王宝文;杨松;赵丽娟;;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耦合关系[J];石油学报;2012年01期
3 石丽娜;杜庆军;同登科;;煤层气窜流 扩散过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欧成华;梁成钢;蒋建立;张俊成;;考虑吸附、变形的煤层气分阶段流动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1年03期
5 陈振宏;陈艳鹏;杨焦生;邓泽;赵玉红;王一兵;;高煤阶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0年06期
6 白汉营;;潘集矿区含煤地层地应力分布规律[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4期
7 张蕊;鞠远江;彭华;姜春露;;新集一矿地应力测试及应用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8期
8 潘一山;唐治;阎海鹏;李国臻;李忠华;耿琳;;大安山煤矿地应力测量及数值模拟分析[J];煤炭学报;2010年S1期
9 虞鸿;吴中如;包腾飞;张岚;;基于主成分的大坝观测数据多效应量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7期
10 戚玉亮;王同旭;赵斌;;车集矿深部三维初始地应力测量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勤;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3期
2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2期
3 郗宝华;;我国煤层气储层特点及主控地质因素[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振华;孙晗森;乔伟刚;;煤层气储层特征及钻井液选择[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5 孔锐;张哨楠;;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的选择[J];地质通报;2012年04期
6 王涛,黄文涛;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J];江西地质;2001年02期
7 刘丽民;苏现波;李金海;;河南省煤层气储层压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5期
8 徐刚;杜文凤;冀超辉;;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9 桑浩田;;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10 李仰民;王生维;李梦溪;胡秋嘉;刘春春;;晋城无烟煤地区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及不同区域特征[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群;;国外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亮;黄晓明;赵玉峰;刘一楠;刘天授;;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盛强;;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员争荣;钟玲文;张慧;雷崇利;;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姚艳斌;刘大锰;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体系[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书恒;陈春琳;王爱国;蒋平生;;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7 林亮;姚勇;黄晓明;;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科;万金彬;苗秀英;杨玲;赵建斌;王明方;;基于遗传算法的煤层多矿物测井评价方法[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石在虹;牛骏;柯文奇;;煤层气井储层井筒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A大会报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友林;沁端区块3~#煤层气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3 黄兆辉;高阶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乔磊;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与产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祁雪梅;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蔡益栋;煤层气储层物性动态演化及对产能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培尧;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赵耀;煤层气储层密度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董维武;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郭凯;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景兴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彭春洋;煤层气储层伤害评价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8 付玉;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张松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层物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531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3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