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
本文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渤海湾盆地 霸县凹陷 岔河集构造带 沙河街组 浅水三角洲相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摘要】:浅水三角洲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河街组沙一上亚段最主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并且阐述了浅水三角洲有利的成藏条件。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区沙一上亚段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微相发育,河口坝微相基本不发育,广泛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微相;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多期砂泥岩互层,是砂体展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决定了浅水三角洲相具有优良的储盖组合,断层作用于砂体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霸县凹陷 岔河集构造带 沙河街组 浅水三角洲相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098)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河北任丘062552)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是由Fisk在研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时提出,Donaldon在研究美国石炭纪陆表海时进一步丰富[1-2],文献[3]将低能盆地中的三角洲分为浅水三角洲和深水三角洲。国内学者对浅水三角洲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浅水三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柄;翟振生;靳雅敏;何春贵;许建恩;于新昌;;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地震地质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1983年02期
2 丁志敏;;微量元素在霸县凹陷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1987年01期
3 李欣;郑署泓;彭宁;和雅琴;贺淑萍;乔晓霞;;冀中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油气资源潜力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6期
4 张艺;戴俊生;王珂;邹娟;张丹丹;;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特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曹兰柱;莫午零;王建瑞;林世国;张彦艳;王淑英;;从霸县凹陷的重大突破看廊固凹陷的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6期
6 谢晓军;邓宏文;;霸县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构型[J];岩性油气藏;2008年02期
7 丁志敏;微量元素在霸县凹陷油源对比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2期
8 张继伟;;霸县凹陷潜山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07期
9 赵贤正;李宝刚;卢学军;董雄英;王海潮;;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1年06期
10 辛玮江;靳国庆;吴晓龙;王爱丽;王旭峰;;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内带层序地层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张冀;霸县凹陷“二次勘探”曙光初现[N];中国石油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晓军;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文俊;霸县凹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成岩作用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付利;饶阳、霸县凹陷新生代构造变形差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吴峰;环霸县洼槽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勘探方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丁晗;霸县凹陷牛东古潜山含硫油气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辛玮江;霸县凹陷牛东潜山带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6 王萌;霸县凹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时战楠;霸县凹陷Es_3~Es_4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毛婷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层序地层学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4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3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