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区延9沉积相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本文关键词: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区延9沉积相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型盆地,是我国陆上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内部构造活动微弱,其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了研究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富集关系,本文以沉积学与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收集大量地质、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区延9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构造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特征等内容的综合研究,最终总结出沉积相与油气富集的关系。利用研究区主要标志层,结合沉积旋回和地层等厚等原则,按照传统划分方案,将延9油层组划分为延91和延92两个亚组段。延9属于曲流河沉积,河道砂体是主要储集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碎屑颗粒磨圆度中等,分选程度好,部分中等,接触关系以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硅质和钙质胶结。研究区延9储层已进入晚成岩阶段;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作用最大。研究区沉积相可划分出若干类型的微相,其中河床滞留沉积是主要的储集层发育相。通过分析沉积相与油气富集的关系,认为延10底部的巨厚砂体是下部过剩压力的泄压口,是下部油气向延安组运移的主要通道。延9油藏受沉积相的影响,油藏主要聚集在砂体厚度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位于河道发育的优势区域。油气主要富集于河流沉积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河床滞留沉积。
【关键词】:陕北斜坡 延9油层组 沉积相 油气富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1.2.1 沉积相研究现状7-8
- 1.2.2 侏罗系延安组研究现状8-9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思路10-12
- 1.3.1 研究内容10
- 1.3.2 技术路线10-11
- 1.3.3 创新点11-12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2-33
-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12-17
- 2.1.1 研究区构造背景12-13
- 2.1.2 沉积盆地演化13-14
- 2.1.3 区域地层特征14-15
- 2.1.4 油气成藏条件15-17
- 2.2 地层特征17-24
- 2.2.1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17-19
- 2.2.2 地层对比的方法19-24
- 2.2.3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24
- 2.3 构造特征24-26
- 2.3.1 延 9~2亚组构造特征24-25
- 2.3.2 延 9~1亚组构造特征25-26
- 2.4 储层特征26-33
- 2.4.1 储层岩石学特征26-27
- 2.4.2 储层物性特征27-28
- 2.4.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28-29
- 2.4.4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29-33
-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33-47
- 3.1 研究区古地貌研究33
- 3.2 沉积相划分标志分析33-40
- 3.2.1 岩性及岩石颜色标志34
- 3.2.2 结构特征34-35
- 3.2.3 沉积构造特征35-36
- 3.2.4 粒度分析36-37
- 3.2.5 测井特征37-40
- 3.3 沉积相划分方案40-41
- 3.4 研究区沉积相特征41-42
- 3.4.1 河床亚相41-42
- 3.4.2 河漫亚相42
- 3.5 单井相分析42-43
- 3.6 剖面相分析43-47
- 第四章 沉积相相带展布与沉积演化47-52
- 4.1 沉积相展布特征47-49
- 4.1.1 延 9~2沉积相展布特征47
- 4.1.2 延 9~1沉积相展布特征47-49
- 4.2 沉积模式研究49-52
- 第五章 沉积相与油气富集关系52-62
- 5.1 油藏特征52
- 5.1.1 储层流体及性质52
- 5.1.2 渗流物理特征52
- 5.1.3 温度、压力特征52
- 5.2 油藏分布特征52-59
- 5.2.1 储层有效厚度确定52-54
- 5.2.2 油藏分布特征54-59
- 5.3 沉积相与油气富集关系59-62
- 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英,张放东,邓已寻,库国正;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气富集因素分析[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6期
2 李丕龙;“山前油气富集”与大油气田勘探方向——再论山前油气富集[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2期
3 金强;关于东部油气富集盆地勘探可持续性的一些思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1期
4 杨淑卿,杨虹;埕岛三维地震参数提取及油气富集预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5 钟漫;;深部构造与油气富集[J];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02期
6 贺小强;张绍俭;高文龙;李雷振;;莫里青油田油气富集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6期
7 石达仁;张涛;胡佑华;刘国华;;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带预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1期
8 朱林;周文;李生福;;镇泾长8油藏裂缝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潘泽雄;潘磊;闻涛;;江陵凹陷复1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J];天然气技术;2010年03期
10 高如曾;;预测油气富集的数理统计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云金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成藏中的作用[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锋 王伯瑜;吐哈油田揭开三个亿吨级油气富集带[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通讯员 赵锋 王伯瑜;吐哈探区揭开三个亿吨油气富集带[N];吐鲁番报(汉);2006年
3 记者 汪亚萍邋通讯员 郑振英 杨丽蓉;大港官14—7井喜获百米油层[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岩;低渗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悦悦;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区延9沉积相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2 王导丽;鄂尔多斯盆地康台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3 卢德根;镇原—泾川区块延长组长8_1储层油气富集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庞玉茂;冀中坳陷地质结构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本文编号:541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4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