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4:17

  本文关键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超高层建筑 Miranda模型 强度指标 频谱特性指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超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等长周期结构大量兴建,这些长周期结构易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中的低频成分发生类共振反应,引起结构的强烈震动甚至破坏,因此长周期结构在抗震设计时要注意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抗震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时需要以某个指标来选择与调整地震动的输入,目前对于长周期结构抗震设计用的强度指标研究的相对较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适合长周期结构的地震输入的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超高层结构的简化模型(Miranda模型),对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得到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分析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与结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的相关性和离散性,以及相关性受结构周期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确定了远场长周期地震波的选波原则,依此原则选出了本文所用来研究的19条远场长周期地震波,并对地震波进行校正处理,提取地震波相关的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2.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五个不同高度(50、75、100、120和150层)的超高层建筑简化模型,对五个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改变结构阻尼,提取模型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3.分别分析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与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的相关性和离散性。结果表明,在强度指标方面:PGA、Sa(T1)和Sd(T1)与顶点位移相关性随阻尼比ξ增加而增加,PGV和PGD与顶点位移相关性总体上随阻尼增大在增大,aS与顶点位移相关性受阻尼比ξ影响不大,Sa(T1)与顶点位移相关性都保持在0.8以上,且离散性低,建议采用Sa(T1)来表征超高层建筑的顶点位移;PGA、PGD、Sd(T1)和aS与最大层间位移相关性随阻尼比ξ增加而增加,PGA、Sa(T1)与最大层间位移相关性受阻尼比影响规律不明显,PGV指标相关性在个周期段平稳,且保持在0.84以上,故建议采用PGV来表征超高层建筑的最大层间位移。在频谱特性指标方面:在T=8s前,各频谱指标与顶层位移相关性受阻尼比影响较小,T=8s之后,除Tpv外,各指标的相关性随阻尼比的增多而减小,Tmh与顶点位移相关性最高达到0.75,且本身离散度才0.35,故建议采用Tmh指标作为频谱特性指标来表征超高层建筑的顶点位移;PTV、PTD、Tc、gT与层间位移相关性随着阻尼比的增加而加大,PTA、Tmh指标与层间位移相关性受阻尼比影响较小,Tg、Tmf与层间位移相关性在T=8s后随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Tmf指标与层间位移相关性在各周期段内较稳定,保持在0.65左右,且其离散度最低,故建议采用Tmf指标作为频谱特性指标来表征超高层建筑的最大层间位移。
【关键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超高层建筑 Miranda模型 强度指标 频谱特性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9;TU352.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主要符号说明9-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2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状况11
  • 1.3 地震动强度指标国内外研究状况11-13
  • 1.4 地震动频谱特性指标国内外研究状况13-14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14-15
  • 第二章 结构分析模型和远场长周期地震波的选取15-24
  • 2.1 引言15
  • 2.2 模型的建立15-20
  • 2.2.1 弯曲-剪切耦合梁模型简介15-18
  • 2.2.2 有限元建模18-20
  • 2.3 远场长周期地震波的选择20-22
  • 2.3.1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参数20-21
  • 2.3.2 本文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选波原则21-22
  • 2.4 地震波的校正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24-45
  • 3.1 引言24
  • 3.2 地震动强度指标24-29
  • 3.2.1 主要的地震动强度指标24-27
  • 3.2.2 本文所研究的地震动强度指标27-29
  • 3.3 结构的阻尼和位移响应29-31
  • 3.3.1 结构的阻尼29-30
  • 3.3.2 结构的位移响应30-31
  • 3.4 强度指标与位移响应相关性和离散性的评价方法31
  • 3.5 相关性和离散性分析31-44
  • 3.5.1 各强度指标与顶层位移相关性分析32-35
  • 3.5.2 各强度指标与顶层位移离散性分析35-37
  • 3.5.3 各强度指标与最大层间位移相关性37-41
  • 3.5.4 各强度指标与最大层间位移离散性分析41-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频谱特性指标45-61
  • 4.1 引言45
  • 4.2 希尔伯特-黄变换原理45-48
  • 4.2.1 经验模态分解法45-47
  • 4.2.2 Hilbert谱分析47-48
  • 4.3 频谱周期参数指标48-52
  • 4.4 频谱特性指标与顶点位移相关性分析52-56
  • 4.5 各频谱指标与最大层间位移的相关性分析56-60
  • 4.6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主要结论61-62
  • 5.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8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徐鸿彪;;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2 蔡贤辉,邬瑞锋,綦宝晖;偏心结构的弹塑性平扭耦合反应与地震动强度[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05期

3 黄润秋,余嘉顺;软弱夹层的地震动强度效应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11期

4 王玉石;周正华;王伟;;基于假设检验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5 韩建平;周伟;李慧;;基于汶川地震数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中长周期SDOF体系最大响应相关性[J];工程力学;2011年10期

6 朱东生,虞庐松,陈兴冲;地震动强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2期

7 韩建平;周伟;;基于汶川地震记录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SDOF体系响应的相关性[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冯志峰;高云风;齐文浩;王冲;;地震动强度对深厚场地振动特性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3期

9 李山有,金星,陈先,马强;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探讨[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吕大刚;于晓辉;储雁涵;;地震动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3 苏宁粉;周颖;吕西林;;增量动力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4 刘希强;蔡寅;周彦文;石玉燕;赵银刚;苗庆杰;;山东省地震动强度(烈度)实时速报系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建平;陈继强;闫青;罗熠;;考虑谱形影响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进展[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6 顾镇媛;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地震动强度指标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规律性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7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范建朋;王炳乾;林皋;;爆破地震动强度估计[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啸;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地震灾变及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陈力波;汶川地区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孝波;基于谱元法的玉田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研究及建模[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剑眉;基于连续化分析方法的三维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李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4 柳夏勃;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结构响应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5 谭晓明;易液化场地放大效应简化分析与地震动强度指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周光鑫;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陈伟;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砖石古塔响应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8 潘健明;带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美玲;地震动强度包络函数相关参数确定[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10 褚延涵;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5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