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渤海蓬莱9-1中生代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19 13:26

  本文关键词:渤海蓬莱9-1中生代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蓬莱-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 埃达克岩


【摘要】:蓬莱9-1花岗岩体是渤海海域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花岗岩,鉴于渤海海域在华北克拉通中的重要构造位置,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的研究对区域构造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160~165Ma。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富Al_2O_3(14.84%~17.19%)和Sr(485×10~(-6)~909×10~(-6)),贫Y(0.66×10~(-6)~1.39×10~(-6))和Yb(小于2.0×10~(-6)),无铕的负异常,多数样品表现为铕的弱正异常,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特征。表明渤海地区在160~165Ma期间处于挤压地壳增厚环境下,以地壳减薄为标志的克拉通破坏过程彼时尚未发生,其区域动力学环境可能仍处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碰撞拼接的影响范围内。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蓬莱-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 埃达克岩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23-006)资助
【分类号】:P588.121;P548
【正文快照】: 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过程是中国东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et al.,2016)。由于克拉通破坏过程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岩变形研究的热点问题(Li et al.,2004;吴福元等,2008;张石圈的减薄作用(嵇少丞等,2008;吴福元等,2008;Zhu et旗等,2009;Zhu et al.,2011,2012a,b;Zhou et al.,2012;al.,20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riend.S.P;Oosterom.M.G;Bussink.R.W;Jangen.J.B.H;刘崇民;;葡萄牙里古费地区钨-敄花岗岩中微量元素的特征[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8期

2 A. J. R. White;J. D. Clemens;L. T. Silver;B. W. Chappell;V. J. Wall;刘喜山;;S—型花岗岩及其在北美西南部可能缺失[J];世界地质;1987年04期

3 P.R.Simpson;JaneA.Plant;赫英;;高热花岗岩对铀成矿省形成的作用[J];国外铀金地质;1989年01期

4 敬兴辽;苏州花岗岩成因初探[J];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5 范春方,陈培荣;赣南不同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4期

6 赵风清;参加芬兰地质考察总结(Ⅰ)——芬兰中部地块的后造山花岗岩[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2期

7 赵风清;参加芬兰地质考察总结(Ⅱ)——古元古代非造山的环斑花岗岩[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2期

8 陈必河,肖冬贵,周国祥;湖南邵阳-郴州北西向构造带花岗岩成岩与成矿[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年04期

9 赵太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的质疑[J];地质论评;2001年05期

10 万勇泉,汪雄武,张建超;中国花岗岩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潜;;论香花岭花岗岩的成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0)[C];1987年

2 吴思本;钟畅华;;广东贵东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岩体的涡旋定位[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4)[C];1991年

3 卢欣祥;肖庆辉;邢优云;尉向东;孙延贵;;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时代[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蒋国豪;胡瑞忠;;江西大吉山白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清茶;夏斌;张玉泉;;云南勐平-大平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汉林;杨树锋;吴建勇;程晓敢;肖安成;;花岗岩岩体的冲断变形—以祁连山北缘金佛寺花岗岩为例[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赫英;;渗浸花岗岩及其找矿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8 齐有强;胡瑞忠;刘q,

本文编号:563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63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