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渤海湾盆地辽中南洼压力封存箱的破裂与油气运移

发布时间:2017-07-20 03:05

  本文关键词:渤海湾盆地辽中南洼压力封存箱的破裂与油气运移


  更多相关文章: 压力封存箱 压力分异 油气运移 新构造运动 郯庐断裂 辽中南洼 渤海湾盆地


【摘要】:基于对泥岩和储集层异常压力的研究,分析了渤海湾盆地辽中南洼古近系超压封存箱结构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区压力封存箱呈"三明治"结构,古近系东营组超压泥岩为压力封存箱的盖层顶板;古近系沙河街组上部储集层/输导层为压力封存箱内的"夹心层";沙河街组下部泥岩为压力封存箱的烃源灶。基于储集层超压形成机制研究和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夹心层"在新构造运动前后的压力分布,对新构造运动中郯庐断裂带活动导致的压力封存箱破裂和压力分异进行了研究,对新构造运动前后不同压力环境下的油气运移进行模拟,由此把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异常压力和油气运移关联起来。模拟结果表明:新构造运动中,由于郯庐断裂差异活动,"夹心层"产生压力分异,流体势梯度大幅增加;走滑拉分区发生泵吸作用,形成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综合辽中南洼晚期成藏特征,研究认为:静态上,存在压力封存箱箱内成藏体系和箱外常压成藏体系。动态上,箱内"夹心层"的油气聚集为箱外油气成藏的"中转站",决定了油气的平面分布。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压力封存箱 压力分异 油气运移 新构造运动 郯庐断裂 辽中南洼 渤海湾盆地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2011ZX05023-006)
【分类号】:P618.13;P736.1
【正文快照】: (CNOOC Tianjin Company,Tianjin 300452,China)0引言压力封存箱的概念最早由Powley和Bradle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其后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1-2]。Hunt和Ortoleva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探讨了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3-6]。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关注压力封存箱及其异常压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亮;;“第六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5期

2 洪荆晶;邓媛;王海军;刁宗宝;霍斐斐;;油气运移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5期

3 李伟;我国油气运移研究的现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5年05期

4 唐清山,柴利文;高升探区油气运移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3年05期

5 崔可;;源控论的广泛适用性——从油气运移距离频率直方图上解读[J];海相油气地质;2003年Z1期

6 唐兵,雷祥东,扈希美,刘占魁,曹敬涛;断层活动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S1期

7 周国英;变形带控制油气运移[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8 乔永富,毛小平,辛广柱;油气运移聚集定量化模拟[J];地球科学;2005年05期

9 邓运华;;断裂—砂体形成油气运移的“中转站”模式[J];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06期

10 金之钧;张发强;;油气运移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附录Ⅶ 专利成果简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2 张敏;欧光习;;利用有机包裹体发育丰度和特征探讨埕北断阶带油气运移途径[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王飞宇;张水昌;庞雄奇;胡剑峰;刘可禹;;石油运移途径探测和古油柱识别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王谋;;试论喀什凹陷北缘油气运移与铀成矿作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5 施伟军;罗月明;;矿物包裹体油、气、水微量组分分析及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飞宇;张水昌;庞雄奇;胡剑峰;刘可禹;;石油运移途径探测和古油柱识别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陶士振;邹才能;高晓辉;王京红;欧光习;;不同类型油气运移动力、聚集机理与分布规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连捷;王薇;;油藏预测的一个新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杨立干;陆英;徐健;陈平原;;江苏高邮凹陷北斜坡油气运移研究[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10 段毅;张辉;吴保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油气运移示踪意义[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其勤;塔河油气运移与聚集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韩辛 德长 跃华 启孝;播种赤诚[N];中国石化报;2000年

3 刘泉洲 姜化明;老区挖潜重视停产井复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2 王红才;三维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及其在辽河油田滩海地区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张成;渤中地区典型构造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成藏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4 刘超英;惠民凹陷南斜坡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刘晓峰;东营凹陷盐—泥构造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建均;晋县凹陷古近系油气运移与富集规律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刘冠男;固体潮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薛盼;断—砂配置对油气运移与聚集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米雪;构造变形与烃类充注效率油气运移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于来刚;东营凹陷油气运移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陈晓军;孔隙介质中压差驱动下油气运移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7 王建;孔隙介质中浮力驱动下油气运移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8 孔敏;琼东南盆地油气运移动力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温海波;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油气运移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祁树玖;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运移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5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65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