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西地区白垩系下沟组裂缝发育特征与描述

发布时间:2017-07-20 05:00

  本文关键词:青西地区白垩系下沟组裂缝发育特征与描述


  更多相关文章: 裂缝 成像测井 蚂蚁追踪 玉门油田


【摘要】:青西凹陷位于酒泉盆地的西部,是酒西坳陷的主要烃源岩凹陷,凹陷内已发现了青西油田和鸭儿峡油田。玉门油田作为一个开发70多年的老油田,60%以上的产量任务都集中在老区,动用程度低的储量基本都是埋藏深,地质特征复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区块,因此老油田能否稳产和上产,关键在低动用储量及潜力区块能否得到有效开发。青西区域运用的储量一般是复杂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依赖于自身的能量开发,驱替能力明显缺乏。近些年我国油藏的开发中通常经过超前的注水,压裂酸化,提高注采的井数,调节井网,变动油藏注采比,掌控井底的流压,调节油藏采油的速度等方式等,从而变动油藏驱替的动力,增加低渗透的油藏采收率,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青西凹陷勘探开发生产实际,按照项目设定的研究内容,立足整个青西凹陷,在落实预探目标和建产区块、优化勘探开发部署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构造、沉积、储层、油藏、目标评价及井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青西凹陷油气预探、油藏评价及产能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酒泉盆地西南部的祁连山前是青西油田,青西油田东从509断层到南部凸起作为界线,北起青草湾—青北2井—红柳峡一线以北到青北凸起为界线,南界是在现在的酒泉盆地边界以南10多千米处。青西凹陷面积为475km2,总资源量有2.98x108t,占酒泉盆地资源量的56%,占酒西坳陷总资源量的76%,可以证实是酒泉盆地内的富油凹陷,已探明石油的地质储量是1.62×108t。不仅为凹陷较远的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油田提供了充足的油源,而且在凹陷内下白垩统内已发现青西油田白垩系油藏。裂缝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岩性中、受不同成若作用或者构造变形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不连续面。由于储层裂缝成因的复杂性、裂缝尺寸的不定性、裂缝深浅的多变性、裂缝积淀物的多类性以及地貌变化引起的综合性,沿用传统的研究思维对裂缝进行预测,这样的做法几乎行不通.即使裂缝油气藏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对裂缝发有分布特征研究不准确而使勘探发失败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裂缝 成像测井 蚂蚁追踪 玉门油田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0-14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4-22
  • 2.1 区域概况14-15
  • 2.2 构造特征与演化15-18
  • 2.3 沉积地层发育18-22
  • 第3章 裂缝的认识22-40
  • 3.1 裂缝的基本特征22-32
  • 3.2 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32-33
  • 3.3 裂缝的成像测井识别33-40
  • 第4章 裂缝发育特征40-64
  • 4.1 裂缝表征参数40-50
  • 4.2 裂缝的预测50-64
  • 第5章 裂缝与储层关系64-80
  • 5.1 储层发育规律64-71
  • 5.2 裂缝的主要控制因素71-73
  • 5.3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73-80
  • 第6章 总结80-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7
  • 个人简介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楠;王建强;卢山;;变尺度分析技术在裂缝发育强度评价应用中的新认识[J];地下水;2012年05期

2 王奇;;多属性裂缝发育区预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9期

3 胡宗全;裂缝发育区平面分布的分形评价[J];高校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4 左代容;何胡军;曾大乾;毕建霞;;复杂构造区块裂缝发育密度与构造关系的定量表征——以川东北普光气田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4年03期

5 胡光岷,贺振华,黄德济,黄捍东;利用纵波资料反演裂缝发育密度和方向[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梁官忠,王群超,夏欣,张欣,李季红;阿北安山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对开发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2期

7 宋文燕;秦启荣;苏培东;王志萍;甘学启;;十屋油田裂缝发育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年S1期

8 赖生华,余谦,周文,孙来喜;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发育期次[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5期

9 谢军;吕国祥;陈超;;探讨影响页岩裂缝发育的几大因素[J];内江科技;2011年05期

10 龚福华;张翔;;毛坝地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广庆;;泾阳县地裂缝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刘明宇;王兴隆;宋一男;;韩城地区漏失原因分析及对策[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勇;致密碎屑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唐颖娜;青西地区白垩系下沟组裂缝发育特征与描述[D];长江大学;2016年

3 董国敏;镇北—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与产量关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张娟;镇泾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与开发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翠丽;镇泾探区长9油层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安坤;新津熊坡构造北倾末端地面裂缝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袁雷雷;巢北地区二叠系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吴t,

本文编号:566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66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