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准东博格达山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的发育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20 13:08

  本文关键词:准东博格达山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的发育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前带 芦草沟组 重油 勘探有利领域


【摘要】: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和勘探目的层系之一。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实施的油页岩调查井JZK1井钻探过程中,发现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通过对JZK1重油和岩心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数据研究表明:二叠系重油原油演化程度适中,主要赋存于岩石裂缝中,且经历过后期生物降解作用;油源对比指示,原油来自于芦草沟组本身,属自生自储型油藏。据此推测西起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东至奇台的白杨沟,断续延长136km,宽2~10km,分布面积约2×104 km2的芦草沟组均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基于钻井和过井地震测线的解释结果,指出存在推覆体上盘和推覆体下盘两个勘探领域,且推覆体下盘的原生油藏领域埋藏深、规模大,是下步勘探重点领域。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前带 芦草沟组 重油 勘探有利领域
【基金】: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1211302108019)~~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已经开展几十年,在中生界和古生界中都已形成大规模油气产能。然而,由于经历晚中生代—新生代前陆推覆改造,本区前白垩纪地层普遍经历了褶皱冲断作用[1-2]。因此,能否在博格达山的山前带找到改造后仍保留下来的油气藏,即实现“山上找油气”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凯;赖世新;;准噶尔盆地地震剖面品质、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新疆石油科技;2000年03期

2 匡立春;唐勇;雷德文;常秋生;欧阳敏;侯连华;刘得光;;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咸化湖相云质岩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6期

3 斯春松;陈能贵;余朝丰;李玉文;孟祥超;;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朱如凯;白斌;王崇孝;李铁峰;;混积岩储层特征——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为例[J];沉积学报;2015年02期

2 方文超;姜汉桥;孙彬峰;顾浩;刘洪霞;;致密油藏特征及一种新型开发技术[J];科技导报;2014年07期

3 闫伟鹏;杨涛;李欣;黄福喜;吴晓智;唐惠;;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4期

4 李红南;毛新军;胡广文;陈超峰;封猛;王倩;;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产能预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10期

5 韩国猛;周素彦;唐鹿鹿;蒲秀刚;张宾;胡男;;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砂岩油形成条件[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6期

6 邹才能;朱如凯;白斌;杨智;侯连华;查明;付金华;邵雨;刘可禹;曹宏;袁选俊;陶士振;唐晓明;王岚;李婷婷;;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1期

7 丁超;王佳玮;;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演化规律[J];中国石油勘探;2015年03期

8 姚泾利;邓秀芹;赵彦德;韩天佑;楚美娟;庞锦莲;;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9 董国栋;张琴;严婷;陈小东;马英;党洲涛;;致密油勘探研究现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5期

10 斯春松;陈能贵;余朝丰;李玉文;孟祥超;;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慧,刘家铎,张鑫;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石树沟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刘春慧;金振奎;张鑫;王铮;朱桂芳;伍虹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应用[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3 方世虎;贾承造;郭召杰;宋岩;徐怀民;刘楼军;;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盆地属性的再认识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4 邹才能;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朱如凯;张响响;李富恒;庞正炼;;新疆北部石炭系大型火山岩风化体结构与地层油气成藏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11期

5 王东营;汤达祯;苟明福;王烽;陶树;高冠峰;;准噶尔南缘阜康地区芦草沟组油页岩地质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07年06期

6 赵政璋;杜金虎;邹才能;胡素云;;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及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5期

7 侯启军;赵占银;黄志龙;;松辽盆地深盆油成藏门限及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5期

8 冯有良;张义杰;王瑞菊;张光亚;吴卫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富集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6期

9 邹才能;杨智;陶士振;李伟;吴松涛;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王岚;高晓辉;贾进华;郭秋麟;白斌;;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1期

10 方世虎;宋岩;徐怀民;范瑞东;刘楼军;许秀才;;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厚松;李君;孙海云;王海;杨青;邵丽艳;杨东;杨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与库车山前带油气成藏差异性研究及勘探建议[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年01期

2 吕妍妍;;山前带激发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风;2013年01期

3 王永兴,乌尔坤别克,牛达奎;阿勒泰山前带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特点和强度[J];干旱区地理;1986年03期

4 覃素华,陈元忠,管俊亚,沈亚,吴占奎;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及其控油作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3期

5 童崇光,胡受权;龙门山山前带北段油气远景评价[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戴小平;陈治军;邵春华;贾国强;张治民;郑玉平;;山前带东段油气勘探潜力分析[J];吐哈油气;2006年04期

7 牛达奎,王永兴;新构造运动对阿尔泰山及萨吾尔山山前带地下水的控制[J];新疆地质;1990年01期

8 马雪洁;梅文科;赵建成;;准东地区奇台庄山前带二叠系勘探潜力分析[J];科技资讯;2013年12期

9 梁文华;;江汉油田西部控区山前带勘探潜力评价[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年03期

10 郝宏建,王财富;综合勘探在柴达木盆地山前带的应用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宁;李振春;张凯;;山前带高斯波束角道集走时层析速度建模[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九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郭彬程;吴因业;顾家裕;江波;张永庶;李军;;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山前带下第三系三角洲砂体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金娥;物探院山前带去噪技术获国家专利[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宋林 蔡杰雄;山前带油气勘探再添成像新工艺[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张兵;物探院开展库东山前带攻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刘旭跃;山前带地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张启武 黄勇;勘探南方首探川西南[N];中国石化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睿;准噶尔盆地北缘山前带东段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王志维;准噶尔盆地北缘山前带构造事件与热演化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飞;米仓—大巴山前带地下水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8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68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