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胶东-朝鲜半岛中生代金成矿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20 21:16

  本文关键词:胶东-朝鲜半岛中生代金成矿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金矿床 中生代 成矿作用 胶东半岛 朝鲜半岛


【摘要】:华北克拉通东部与朝鲜半岛相接,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内皆产出有不同规模的金矿床,并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胶东半岛已发现金矿床(点)近200处,其中三山岛、焦家、新城、玲珑等为世界级金矿,它们为石英脉型和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20Ma,说明金成矿作用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和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下完成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幔源岩浆以及幔源岩浆与地壳相互作用产生的地质流体,就位环境与地壳/岩石圈在早白垩世强烈伸展构造变形有关,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与我国辽东相邻的朝鲜半岛北部平安北道等地金矿储量较大,成矿类型与特征辽东五龙金矿类似,为石英脉型矿化,也可能为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破坏相关的金矿床;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金(银)矿床分成侏罗纪中温热液型和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两类,其中侏罗纪热液脉状金矿成矿特征虽与胶东金矿类似,但成矿时代(峰期~160Ma)有显著差异。而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化主要发生在100~70Ma,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为典型的环太平洋斑岩-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贱金属成矿系列。胶东和朝鲜半岛金矿床类型、特征及成矿时间的异同,与区域中生代地质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金矿床 中生代 成矿作用 胶东半岛 朝鲜半岛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 YFC060010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1024-5)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51
【正文快照】: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1.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令人不安的朝鲜半岛[J];世界知识;2002年24期

2 张琏瑰;朝鲜半岛终将统一[J];世界知识;2004年12期

3 于美华;;朝鲜半岛还要“停战”多久[J];世界知识;2006年16期

4 李强;;南北关系与朝鲜半岛局势[J];世界知识;1996年16期

5 金柏松;沈晓刚;;一条上升的曲线——朝鲜半岛双方的经贸往来[J];世界知识;1997年20期

6 虞少华;;朝鲜半岛四方会谈[J];世界知识;1997年17期

7 刘军;;保持耐心 冷静务实——就朝鲜半岛四方会谈访中国代表团团长陈健[J];世界知识;1998年07期

8 李华;一言难尽的朝鲜半岛[J];百科知识;2005年21期

9 肖杰;;朝鲜半岛上的联合国军[J];百科知识;2006年08期

10 宫玉涛;肖锐;;炮击之后的朝鲜半岛[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鲍志成;;历史上浙江与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冷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继永;;朝鲜半岛南北关系新变化与中韩合作[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6 金龟春;;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日俄在朝鲜半岛的角逐[A];朝鲜近代史研究[C];1992年

7 金光洙;;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陈奉林;;东亚历史上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大国较量[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9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10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美华;欢迎朝鲜半岛和平进程[N];人民日报;2000年

2 徐宝康;共创朝鲜半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07年

3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中国继续作贡献[N];东方早报;2007年

4 马琳;华南与朝鲜半岛南部地矿对比研究展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干玉兰邋李拯宇;韩朝总理会谈日期确定[N];人民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诗佳 贾楠;希望有关各方多做有利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廖雷 张艺;中方建议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N];人民日报;2010年

8 钟声;朝鲜半岛需要减压,而非增压[N];人民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恃雷 郝亚琳;朝鲜半岛问题我吁尽快对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驻京记者 洪俊杰;武力示威解决不了朝鲜半岛问题[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马云鹏;朝鲜半岛南北统一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徐光河;朝鲜半岛统一与东北亚国际政治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4年

6 王宇;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博弈[D];延边大学;2013年

7 陈宗权;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之研究(1950年至今)[D];复旦大学;2008年

8 苏俊燮;冷战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与驻韩美军的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9 汪权;冷战后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析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Anastasiya Bayok(娜丝佳);冲突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南荣;论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与面临的课题[D];吉林大学;2009年

2 金华;朝鲜半岛问题对东北亚政治格局影响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丁峰;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李凌超;中美在朝鲜半岛上的战略博弈[D];外交学院;2010年

5 于丛;论冷战后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大国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万平来;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暨南大学;2000年

7 蔡秋英;论周边环境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0年

8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朴美兰;冷战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东北亚的影响——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七·四声明对东北亚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年

10 路宝春;朝鲜半岛局势的前景预测及中国的对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570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70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