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特征及控制因素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特征及控制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三叠系延长组 层序地层学 烃源岩 石油地质.
【摘要】: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重要的含油气层位,属典型的岩性油藏,具有含油层位多、成藏关系复杂的特点,其中烃源岩发育特征对岩性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露头和测井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和SQ3三个三级层序,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赋存于湖侵体系域,以长7段为代表,属湖泊扩张至最大湖泛期物源补给欠补偿时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缺乏大量陆源碎屑注入而发育腐泥组占绝对优势的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高位体系域亦发育有烃源岩,如长9段和长6-4+5段,属最大湖泛期后物源补给超过基准面上升而向湖盆推进的滨湖相、浅湖相沉积,陆源碎屑输入致其表现为腐植型占优势且具较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油源对比显示延长组油源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延长组最大湖泛期形成的长7段湖侵体系域,说明不同体系域烃源岩对延长组油藏的贡献存在差异.层序地层沉积动力背景下体系域可容纳空间垂向与侧向变化,不仅决定体系域内部沉积相类型展布,更直接控制体系域内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研究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体系域内烃源岩赋存的差异性,有助于在层序沉积背景下预测和评价盆地内烃源岩分布规律.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三叠系延长组 层序地层学 烃源岩 石油地质.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No.2016ZX05005-00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No.B1403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70年代Vail提出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以来,层序地层学已成为油气勘探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姜在兴,2010),通过钻井、地震、露头资料分析识别地层中各种关键性地质界面,建立沉积盆地等时地层格架,进行沉积体系展布、沉积特征及储集层分布预测和描述已成为油气勘探领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祥;张海翔;李占东;梁鹏;刘赛;李萌;鲍储慧;;层序地层地球化学方法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4期
2 李浩;陆建林;左宗鑫;王保华;李瑞磊;刘娅昭;;长岭断陷南部断陷层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2期
3 朱伟林;王振峰;米立军;杜学斌;解习农;陆永潮;张道军;孙志鹏;刘新宇;尤丽;;南海西沙西科1井层序地层格架与礁生长单元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庞军刚;李赛;杨友运;刘利军;朱杰;陈栋;;湖盆深水区细粒沉积成因研究进展——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6期
5 常艳艳;林畅松;周心怀;夏世强;;辽西凹陷北洼沙河街组沉积层序结构与有利砂体分布[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6 龚丽;朱红涛;舒誉;付鑫;杨香华;刘昭茜;;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层序格架中中——深湖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发育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彭金宁;张敏;刘光祥;潘文蕾;;川东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以城口木瓜口剖面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1期
8 谢其锋;周立发;刘羽;;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4年01期
9 姚永坚;吕彩丽;康永尚;杨楚鹏;殷征欣;韩冰;万荣胜;徐巧越;;东南亚地区烃源岩特征与主控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10 蔡希源;;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机制及生排烃效率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伟;许红;孙志鹏;;西沙海域新生代生物礁序列的沉积构成:以西科1井为例[J];现代地质;2016年04期
2 崔鑫;李江海;姜洪福;许丽;张红伟;王辉;;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火山岩基底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3 樊晓芳;钟建华;;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6年07期
4 吉鸿杰;邱振;陶辉飞;马东旭;廖朋;王琪;;烃源岩特征与生烃动力学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6年04期
5 杨振;张光学;张莉;夏斌;;西沙海域中中新世早期古地貌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3期
6 周翔;何生;陈召佑;刘萍;王芙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特征及控制因素[J];地球科学;2016年06期
7 张忠义;陈世加;杨华;付金华;姚泾利;喻建;杨智;张文正;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4期
8 刘振旺;郑锡;钟张起;侯读杰;刘敏昭;;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岩性油气藏;2016年03期
9 马永东;高小跃;梁凯鹏;杨涛;邓伟;;东伊犁盆地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年05期
10 钟张起;焦涛;李军建;侯读杰;高彦博;;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勉;徐梓洋;杨柏松;魏伟;李启菊;;贝尔凹陷基岩潜山致密储层裂缝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2期
2 刘超;卢双舫;薛海涛;;变系数ΔlogR方法及其在泥页岩有机质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1期
3 杨楚鹏;姚永坚;李学杰;常晓红;;南海南部曾母盆地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杨红君;郭书生;刘博;卢庆治;佟彦明;;莺歌海盆地SE区上中新统重力流与内波内潮汐沉积新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6期
5 耳闯;赵靖舟;白玉彬;樊豪;沈武显;;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5期
6 吴义布;龚一鸣;;华南泥盆纪层孔虫生长形态及其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2013年06期
7 李敬生;;贝尔凹陷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杨涛涛;范国章;吕福亮;王彬;吴敬武;鲁银涛;;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评价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2期
9 方念乔;刘豪;李琦;张维;丁旋;;南海新生代碳酸盐沉积与区域构造演化[J];地学前缘;2013年05期
10 吴群;彭金宁;;川东北地区埋藏史及热史分析——以普光2井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同超;焦龙进;王平;;延长组(群)的沿革[J];陕西地质;2013年01期
2 王蕙;;原油孢粉分析及对延长组油源问题的探讨[J];石油学报;1980年02期
3 彭蜀安;陕北延长组浅油层勘探开发近况[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年01期
4 姚泾利;邓秀芹;赵彦德;韩天佑;楚美娟;庞锦莲;;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5 李凤杰;郑荣才;赵俊兴;;鄂尔多斯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延长组发育的一致性[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吴立群;焦养泉;杨琴;张承泽;杨生科;;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物源体系分析[J];沉积学报;2010年03期
7 李洁;陈洪德;林良彪;赵俊兴;陈安清;朱志军;彭传利;张成弓;陈彦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古地震效应及其地质启迪[J];地质论评;2010年04期
8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9 严云奎;安亚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以川口油田北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学军;王志欣;陈杰;曾溅辉;;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2 韩双彪;张金川;Brian Horsfield;唐玄;Nicolaj Mahlstedt;;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陆相延长组页岩油气生成及相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罗静兰;刘小洪;张三;李博;林潼;白海强;;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陈全红;李文厚;张道锋;郭艳琴;冯娟萍;高永祥;崔军平;梁积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磊锋;赵鹏;;吴起地区延长组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朱国华;;我国已探明的最大低渗-特低渗岩性油田[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绪凯 陈涛;宁东油田延长组喜获工业油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军;下组合石油勘探:延长下面找“延长”[N];中国化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琴;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高鹏鹏;延长油田延长组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D];西北大学;2013年
3 马海勇;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下组合油藏控制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庞军刚;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冯娟萍;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李克永;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航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高自然伽马储层成因及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3年
9 倪军;子北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赵虹;安塞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富文;缓慢延长神经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张新勃;瓦窑堡油田屈家沟油区延长组地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曾秋楠;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特征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储昭奎;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兆扬;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葛鹏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先超;鄂南长武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谢灏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万友利;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物源与成岩耦合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琴;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74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7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