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奥陶世陆-弧碰撞及弧后前陆盆地——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07-26 03:11

  本文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奥陶世陆-弧碰撞及弧后前陆盆地——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柴达木盆地北缘 早奥陶世 碎屑岩 地球化学 陆-弧碰撞 弧后前陆盆地


【摘要】:奥陶纪是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演化的重要时期,柴达木地块与滩间山岛弧碰撞起始时限以及欧龙布鲁克海盆盆地类型、构造-古地理格局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对欧龙布鲁克地块早奥陶世碎屑岩沉积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测试了30个砂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石灰沟组碎屑岩建造具有快速堆积、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的特征;该套碎屑岩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弧后前陆盆地,碎屑物质来自南部由大陆上地壳与岛弧物质组成的上隆基底;早奥陶世(488~472 Ma)柴达木地块与滩间山岛弧陆-弧碰撞已经开始,但陆-弧碰撞起始时间不会早于493Ma。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早古生代欧龙布鲁克地块处于滩间山岛弧北部,盆地沉降、沉积演化受柴达木盆地北缘洋盆俯冲及柴达木地块-滩间山岛弧碰撞控制,寒武纪发育弧后伸展盆地,奥陶纪初期转为弧后挤压前陆盆地,弧后伸展与弧后挤压、沉积体系转换发生在490~480Ma之间。该成果从沉积学角度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陆-弧碰撞起始时限提供了新的制约。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 早奥陶世 碎屑岩 地球化学 陆-弧碰撞 弧后前陆盆地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编号1212010818054)和“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资源调查评价”(编号1212011120964)联合资助成果
【分类号】:P534.42
【正文快照】: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早古生代板块汇聚事件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Wang Huichu,2006;ZhuXiaohui et al.,2015;Sun Jiaopeng et al.,2015a)。近年来,前人在造山带的物质组成、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洋陆俯冲-陆陆碰撞及相关构造-岩浆-热事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志琴,杨经缓,吴才来,李海兵,张建新,戚学祥,宋述光,万渝生,陈文,邱海峻;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J];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士林;刘蕴华;林舸;周叶;龚发雄;张德圣;;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地球化学、构造背景和物源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王伟;孙亮;李方林;鲍征宇;;若尔盖盆地中、晚三叠世沉积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许中杰;程日辉;李飞;王嘹亮;张莉;;粤西高明地区晚三叠世小坪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包汉勇;杨风丽;王丹萍;于海啸;吴哲;;苏南地区中、古生界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以圣科1井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许中杰;程日辉;王嘹亮;张莉;李飞;;广东惠来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升降及构造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孙平昌;刘招君;李宝毅;柳蓉;孟庆涛;周人杰;姚树青;徐银波;;桦甸盆地桦甸组油页岩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顾雪祥,刘建明,Oskar Schulz,Franz Vavtar,唐菊兴,王乾;扬子地块南缘元古代浊积岩源区风化特征和源岩性质的沉积地球化学记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谭富文,尹福光,许效松,万方;楚雄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单元及沉积标识[J];沉积学报;2000年04期

9 张沛;郑建平;张瑞生;余淳梅;;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奥陶系——侏罗系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伟涛;刘招君;何玉平;陈秀艳;;黑龙江省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碎屑岩源区分析及其构造意义[J];沉积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世金;祁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内生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孔为伦;中上扬子北缘中—晚二叠世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戴朝成;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金秉福;末次冰期东海南部沉积物特征和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李双应;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沉积学、盆地分析和构造演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郝国杰;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物质组成及地质演化[D];吉林大学;2005年

9 胡勇;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李文渊;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与找矿[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春鸿;滇中郝家河、六苴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赖华;牟定郝家河铜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涂伟;广西罗维银铅锌矿床特征和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斌;内蒙古兴安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构造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志丹;新疆南天山盆地沉积环境中的两类重要铅锌矿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代堰锫;北武夷蔡家坪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罗婷婷;鄂尔多斯南缘及邻区石盒子组、延长组沉积期盆地原型及演化[D];西北大学;2011年

8 钱程;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纪沉积演化及古环境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9 赵明珍;东天山路白山一带石炭系火山岩成因和构造环境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10 胡诚;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雪亭;吕惠庆;陈正兴;张宝华;李福祥;朱跃升;李朝兰;王彦;;柴北缘造山带沙柳河地区榴辉岩相高压变质岩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青海地质;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佳;文静;;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J];内江科技;2009年03期

2 鄢继华,陈世悦,张关龙,王海方;一种求取碎屑岩储层中粘土总量的新方法[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3 钟大康;朱筱敏;王红军;;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S1期

4 古娜;程文博;朱莎;杨丽;;碎屑岩储层类型划分依据及现行分类方案综述[J];中国西部科技;2012年06期

5 潘荣;朱筱敏;王星星;张剑锋;;深层有效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岩性油气藏;2014年04期

6 王建功;卫平生;王天琦;;碎屑岩地震储层学的内涵及关键技术[J];岩性油气藏;2010年04期

7 ;吐哈油田火山碎屑岩储层中发现油藏[J];石油钻探技术;2011年04期

8 郑浚茂,赵省民,陈纯芳;碎屑岩储层的两种不同成岩序列[J];地质论评;1998年02期

9 王长城;施泽进;常景慧;;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涛;;浅谈成岩流体对深埋碎屑岩储层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书毅;;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扫描电镜研究[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朱国华;;深化塔里木盆地碎屑岩储层的若干建议[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王艳忠;操应长;王淑萍;弭连山;;残余沉积盆地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以济阳坳陷中生界为例[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惠良;李玉文;沈扬;张荣虎;杨晓宁;;塔里木盆地及周边露头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勘探建议[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滕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碎屑岩是良好储层[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牟雪江;塔河碎屑岩勘探评价获重要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李杰;科技创新 跨越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邓道静;贴近生产解难题 当好“推进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增利;致密碎屑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罗德江;基于核方法的井—震多属性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邓美寅;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邢会民;碎屑岩浅气层测井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5 任宝生;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向丹;碎屑岩储层物性下限研究及储量计算[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雄;塔河油田典型碎屑岩储层地震波场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2 王伟;碎屑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定量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刘彦国;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琴;塔中古生界碎屑岩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飞;塔木察格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电参数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4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74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