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8 14:05

  本文关键词: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储层 可动流体 核磁共振 主控因素


【摘要】: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流体分布特征不同于低渗储层,主要利用核磁共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可动流体进行定量评价,辅助以铸体薄片、电镜扫描、高压压汞、高分辨率X-CT等技术分析可动流体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致密油储层T2谱形态主要表现为6种类型,中大孔隙内束缚流体量较高,导致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偏低,且不同样品之间可动流体参数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性较强;储层渗透率与可动流体参数相关性较强,储层物性越好,可动流体参数变化幅度越大;孔喉半径大小、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及所对应的孔喉连通性,裂缝的发育程度及有效性,黏土矿物含量、赋存形式及充填孔喉程度等储层特征是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储层 可动流体 核磁共振 主控因素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1E-2602)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6,27(5):827-834,850.[时建超,屈雪峰,雷启鸿,等.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5):827-834,850.]0引言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常规油气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勘探开发领域逐渐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卫兵,孙磊,王峰,王红军,刘玉清;交绘图技术识别稠油储层的方法研究[J];石油仪器;2003年02期

2 周野;杨玉卿;杨少虎;;文昌15-1油田珠江组含油储层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6期

3 凌浩川;杨正明;肖前华;徐庆岩;;致密油储层渗流新模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6期

4 李幼铭;;对“油储”项目在大庆实施获得成果的概述及认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5 白思胜;金刚石的成因─—油储隐爆说[J];矿产与地质;1994年06期

6 陈树民;;油储地球物理“产学研”十年研究在大庆油气勘探见到实效[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6期

7 周尚文;薛华庆;郭伟;;川中侏罗系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实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8 杨圣方;喻建;高永利;;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伊利石成因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2 李幼铭;刘洪;吴永刚;陈树民;;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18载研究历程回顾[A];辉煌的历程——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专刊[C];2007年

3 刘光鼎;李幼铭;;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展望[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4 周玮;M.J.Stenhouse;R.Arthur;;模拟注入韦本油储CO_2的迁移(英文)[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庆国;刘曼芬;刘迎春;王秀江;杨善德;;提高DPT分辨率的一种途径——对称化测量[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田建锋;高永利;张蓬勃;王秀娟;;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伊利石成因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本文编号:584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84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