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杜荒岭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本文关键词:吉林延边杜荒岭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特征 岩石成因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延边
【摘要】:吉林延边杜荒岭金(铜)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受古亚洲洋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联合控制。矿区构造复杂多样,岩浆活动剧烈频繁,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矿体产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中,矿石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和蚀变岩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其次为少量的辉铋矿、斑铜矿、蓝辉铜矿、铜蓝、银金矿以及表生的褐铁矿等。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浸蚀结构、共结边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晶洞、晶簇状构造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碳酸盐-石英阶段(Ⅲ);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为主成矿阶段,亦为金的主成矿阶段。赋矿围岩石英闪长岩主量元素研究表明,岩石富硅,碱质含量高,且总体富钠,具准铝质-弱过铝质特点,整体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征;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轻稀土相对重稀土较富集,轻稀土分馏程度强于重稀土,富集Rb、Ba、K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Nb、Ta、P、Zr、Ti等高场强元素,形成于与伊泽奈崎板块沿NNW向向亚洲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为富含俯冲带流体成分的壳幔混合成因I型花岗岩类。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杜荒岭金(铜)矿床含矿石英脉包裹体类型包括气液水两相、纯气相-富气相水、纯液相水、含子矿物三相4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Ⅰ、Ⅱ成矿阶段可见所有类型,Ⅲ阶段仅见气液水两相和纯液相两种类型包裹体。流体成分Ⅰ、Ⅱ阶段液相为H2O,气相以H2O为主,含少量的CO2;Ⅲ阶段液相和气相皆为H2O。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高盐度、低密度特征,并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温度、压力逐渐降低,密度先升高后降低,流体发生过混合作用和有限的沸腾作用,结合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及区域相同类型矿床资料,认为流体的混合作用及沸腾作用共同导致了本矿床矿物质的沉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包裹体研究成果,认为杜荒岭金(铜)矿床成因类型为具有中高盐度、低密度特征的浅成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 岩石成因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延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P61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6
- 1.1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10
- 1.2 工作区概况10-11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1-13
- 1.3.1 以往基础地质工作11-12
- 1.3.2 以往科研成果12
- 1.3.3 存在问题12-13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4
- 1.4.1 研究思路13
- 1.4.2 研究内容13
- 1.4.3 技术路线13-14
-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14
-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14-16
-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16-25
- 2.1 大地构造背景16
- 2.2 区域地层16-20
- 2.2.1 古生界16-18
- 2.2.2 中生界18-20
- 2.2.3 新生界20
- 2.3 区域构造20-22
- 2.3.1 断裂21-22
- 2.3.2 褶皱22
- 2.4 区域岩浆岩22-23
- 2.4.1 侵入岩22-23
- 2.4.2 火山岩23
- 2.5 区域矿产23
- 2.6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简史23-25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25-36
- 3.1 地层25-26
- 3.2 构造26
- 3.3 岩浆岩26-27
- 3.4 矿体地质特征27-36
- 3.4.1 矿体产状特征27-29
- 3.4.2 矿石物质成分29-31
- 3.4.3 矿石组构特征31-33
- 3.4.4 金的赋存状态33
- 3.4.5 围岩蚀变33-35
- 3.4.6 成矿阶段35-36
- 第4章 赋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36-48
-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36
- 4.2 岩相学特征36-37
- 4.3 地球化学特征37-42
- 4.3.1 主量元素特征37-41
- 4.3.2 微量元素特征41-42
- 4.4 讨论42-48
- 4.4.1 岩石成因分析42-45
- 4.4.2 构造环境分析45-48
- 第5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48-58
-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48
- 5.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48-50
- 5.3 包裹体均一温度50-52
- 5.4 包裹体盐度52-53
- 5.5 包裹体密度、成矿压力和深度53-54
- 5.5.1 包裹体密度53-54
- 5.5.2 成矿压力和深度54
- 5.6 激光拉曼分析54-55
- 5.7 讨论55-58
- 5.7.1 成矿流体特征55-56
- 5.7.2 混合作用、沸腾作用与成矿56-58
- 第6章 矿床成因58-62
- 6.1 成矿地质条件58
- 6.1.1 赋矿岩浆岩58
- 6.1.2 构造与成矿58
- 6.2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58-59
- 6.2.1 成矿流体性质58-59
- 6.2.2 成矿流体来源59
- 6.3 成矿物质来源59
- 6.4 成矿时代59-60
- 6.5 成矿过程及成矿模式60-62
- 结论62-64
- 致谢64-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录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裕生;梅燕雄;董建华;;矿床(体)地质定位型式[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2 А.И.金兹堡 ,张振根;长石交代岩——新矿床成因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3年03期
3 孙延绵;陈毓川;;从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看我国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J];矿床地质;1984年04期
4 薛丕东;周有庆;;江苏爱景山锶矿床成因类型初探[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5 聂凤军;白乃庙铜矿床成因类型的新认识[J];中国地质;1990年03期
6 毕可辉;谭文化;曹烨;;铌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22期
7 杜国银,王勇毅;人工矿床勘查开发的若干问题及我国的现状[J];矿床地质;2002年04期
8 陈国达;多因复成矿床并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其形成机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2年01期
9 张天祯;;《山东矿床》介绍——一部160万字的《山东矿床》即将出版发行[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2期
10 朱奉三;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讨论[J];黄金;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良胜;;金矿床分类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张涛石;;论含钪矿床[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3 郑义;张莉;刘春发;秦雅静;;北疆造山型矿床:来自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的证据[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贾国志;梁海军;赵春荣;赵淑华;;中国北方兴蒙-吉黑地槽金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红阳;阿尔泰矿床富集区成矿规律与地壳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8年
2 赵晓霞;山西辛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于凤金;红透山式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王功文;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矿床保存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王核;西天山北部地区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学研究及矿床定位预测[D];中南大学;2001年
6 李建康;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新疆卡拉塔格矿集区红海VMS型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沈智军;吉林延边杜荒岭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石建广;矿床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王辉;吉林省安图地区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小东;宁夏香山腰岘子铜(银)矿床及其控矿构造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冯启伟;新疆鄯善县喜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李宏斌;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8 董晋琨;福建寿山石矿床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杨晖;甘肃北山公婆泉铜矿成矿环境及矿床成因类型探讨[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樊传慧;福建龙岩学堂坑钼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4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9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