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应力波在宏面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2 14:32

  本文关键词:应力波在宏面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位移不连续模型 节理岩体 成组平行岩层 非线性节理 动力测试


【摘要】:节理弹性参数的测试是岩石力学学科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节理对应力波在岩体中的传播具有很大影响,不同类型的节理,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研究了线性节理、成组平行岩层和非线性节理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提出了节理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并论证了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的主要结论整理如下:(1)随着频率的增加,振幅透射系数减小,说明线性节理具有低通滤波特性,节理法向刚度越小,节理的低通滤波特性越明显。用位移不连续模型描述节理的变形特性时,均不能很好的得到应力波通过节理的反射波波形,但对于入射波峰值频率较小、厚度较小的节理,能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应力波通过节理的透射波波形。(2)P波垂直通过成组平行岩层时,当界面均为线性节理时,对于各岩层岩性相同的情况,岩层为“低通”+“多带通”的混合滤波形式,对于岩层的波速呈等差数列递减的情况,岩层为“低通”的滤波形式。当界面均为线性节理、各岩层厚度相同时,通过岩层的透射系数随岩层厚度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且变化周期不随岩层数量的增加而改变。(3)单一频率的入射波垂直通过非线性节理时,透射波为一个多频波,透射波可以看成是基本谐波和倍频谐波的相干波。透射波的谐波振幅与谐波阶数呈负指数关系,透射波的谐波相位与谐波阶数呈线性关系,入射波初始相位不影响透射波中各阶谐波的振幅。(4)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入射波峰值频率、不同节理的波速,利用所提出的节理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的误差均在2.00%以下,说明本章的测试方法能精确地测试出节理的弹性参数。对现场厚度为0.04 m的节理进行了6次试验,6次试验的结果相近,说明本章的测试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得到现场节理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分别为6.03GPa和0.19。
【关键词】:位移不连续模型 节理岩体 成组平行岩层 非线性节理 动力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
  • 1.2 研究进展8-11
  • 1.2.1 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8-10
  • 1.2.2 岩体参数的测试10-11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1-12
  • 1.4 本文技术路线12-13
  • 第二章 单一线性节理的分析模型13-26
  • 2.1 单一频率的入射波通过线性节理的透射、反射系数13-17
  • 2.2 单一频率的入射波垂直入射时透射、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17-19
  • 2.2.1 频率和节理法向刚度对透射、反射系数的影响18
  • 2.2.2 节理两侧介质的P波波阻抗对透射、反射系数的影响18-19
  • 2.3 位移不连续模型存在的问题19-25
  • 2.3.1 多频入射波垂直入射时透射、反射波的计算19-20
  • 2.3.2 模拟实验20-21
  • 2.3.3 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分离算法21-22
  • 2.3.4 分离算法的验证22-23
  • 2.3.5 位移不连续模型存在的问题23-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入射P波垂直通过成组平行岩层的分析模型26-37
  • 3.1 单一岩层分析模型的建立26-30
  • 3.2 成组平行岩层分析模型的建立30-34
  • 3.2.1 P波垂直成组平行岩层入射时的分析模型30-31
  • 3.2.2 P波垂直通过成组平行岩层的透射系数的基本规律31-34
  • 3.3 岩层分析模型的验证34-35
  • 3.3.1 模拟实验34-35
  • 3.3.2 岩层分析模型合理性的验证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第四章 弹性P波垂直通过非线性节理的傅里叶级数分析法37-47
  • 4.1 弹性P波垂直入射时透射、反射波速度波形的傅里叶级数解37-41
  • 4.2 非线性节理傅里叶级数分析法的验证41-43
  • 4.3 透射波各阶谐波的振幅和相位随阶数的变化规律43-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宏观节理弹性参数的测试47-54
  • 5.1 应力波垂直入射时节理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试方法48-49
  • 5.2 测试方法的验证49-51
  • 5.3 节理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的应用51-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6.1 结论54-55
  • 6.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先松;柳晓春;房艳国;;岩体节理大小估算[J];岩土工程界;2008年04期

2 单文琅;节理面的羽饰构造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1982年01期

3 汤经武 ,杨学敏;利用擦痕对节理自动配套——微型机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之三[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4 陈征宙,胡伏生,方磊,SalahBishir;岩体节理网络模拟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5 赵奎;王晓军;赵康;金解放;任育林;;节理面构成块体的概率公式及其工程应用[J];岩土力学;2006年03期

6 王卫华;李夕兵;左宇军;;非线性法向变形节理对弹性纵波传播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7 王贵宾;杨春和;包宏涛;殷黎明;;岩体节理平均迹长估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8 李攀峰;杨建宏;聂德新;;岩体体积节理数的修正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9 申艳军;徐光黎;董家兴;朱可俊;;节理平均迹长与统计窗选位关联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曹平;周罕;范祥;黄雪姣;陈瑜;;剪切作用下节理表面形貌变化[J];科技导报;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育梁;闭历平;;节理单元法求解节理岩体力学问题[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张平;吴德伦;;节理爆破的工程实践[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夏才初;;论JRC[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黄丹;王剑峰;;光滑节理模型在锦屏大理岩中的应用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邵珠山;宋林;;节理处爆炸波的能量衰减规律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贵宾;杨春和;殷黎明;高敬;;岩体节理模拟与甘肃北山预选区节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段文杰;李世海;冯春;;基于平衡颗粒法生成地质体复杂节理面网格的方法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8 张吉宏;刘红岩;;节理性质对岩体爆破破坏模式影响的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许宏发;;节理表面分形特征与分维计算[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含波纹度节理的形貌和剪切性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光伟;岩体节理几何特征研究及三维网络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2 苏海健;深埋节理岩体渗流演化机理及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高艳华;等效岩体REV确定及节理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陈昕;节理粗糙度对岩体抗压动态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孙辅庭;张拉型硬岩节理三维形貌表征及其灌浆前后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陈力华;公路隧道节理围岩锚杆荷载传递规律及锚固功效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王刚;节理剪切渗流耦合特性及加锚节理岩体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9 殷黎明;甘肃北山花岗岩节理水力、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梅涛;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优化及在甘肃北山芨芨槽岩块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光;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波动测试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邦翔;高山河谷地区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对节理围岩工程稳定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3 柏凯红;加锚节理力学特性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郭冠龙;昊锦塬煤矿含充填节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罗翔;节理页岩水力压裂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李万润;节理岩体力学特性的尺寸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付蛟;黄土地区滑坡机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8 苗崇通;滚刀作用下北山花岗岩裂纹扩展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雷松;龙门山北段飞凤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若飞;磷块岩结构构造对其强度影响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9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09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