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破碎过程中能量演化的模拟分析
本文关键词:岩石破碎过程中能量演化的模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数值模拟 能量释放 能量损伤 三轴压缩
【摘要】:为探求岩石加载方式与能量演化之间存在的规律,对岩石的破裂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提出一种量化岩石能量损伤的新参数——岩石能量损伤参数D,利用FLAC3D的二次开发,对岩石破碎过程中各部分可释放弹性能、耗散能和总能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岩样破裂所需能量随着围压的增大成上凹增长曲线;岩石能量损伤参数D达到阈值时,岩石开始发生破坏,该阈值与围压的大小没有相关性。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分析能量与岩石破坏强度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数值模拟 能量释放 能量损伤 三轴压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413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dissipation,Energy threshold,Triaxial compression0引言作为一种非均质材料,岩石的变形与破坏是岩石力学性能研究的根本问题,从能量角度对岩石的变形与破坏展开研究,已经得到理论界、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期以来,通过实验来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力学和能量特性,在岩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4年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1期
2 ;第五届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汉召开[J];人民长江;2008年23期
3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2008年7月28-30日 山东威海)第二号通知[J];岩土工程界;2008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将在山东召开[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3期
5 ;2008年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6 ;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1号通知)[J];岩土力学;2008年09期
7 ;第10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2号通知)[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8 ;第七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一号征文通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河海大学召开工程岩石力学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3期
10 ;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冰骏;;对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可钧;李焯芬;;我国岩石力学现状与发展初探[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张伯崇;;从美国地调局岩石力学实验室看我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室的建设[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5 牛锡倬;;岩石力学发展的前景[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孙钧;;前言[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7 ;提词[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黄锦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论文作者浅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序[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10 ;面向未来的岩石力学与工程研讨会(第1号通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刘垠;岩石力学的未来在中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华凌;慢地震动态可通过岩石力学观测[N];科技日报;2013年
4 马占云 陈军海;大陆架一实验室 完成系统升级[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黄俊华 通讯员 乔桥 张远 贾海;武汉岩石力学科研水平誉满神州[N];湖北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赵晓霞;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当选海归首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岩石力学与工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袁燕;宋建波 获中国岩石力学最高奖[N];贵州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武晓娟;岩石力学与矿井动力灾害防治迫在眉睫[N];中国能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立德;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艳梅;岩石力学动、静态参数关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2 尹宏雪;高温后花岗岩岩爆的真三轴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范卫锋;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徐高巍;岩石力学参数取值研究及数据库系统的完善[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肖庆华;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6 张向阳;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力学性及岩石流变损伤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3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1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