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官房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找矿预测
本文关键词:云南文山官房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找矿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薄竹山地区 官房白钨矿区 找矿预测 三维地质建模 立方体预测模型
【摘要】:钨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金属。中国钨矿资源储量占全球该金属资源量的60%以上,位列世界第一。钨矿通常被分为黑钨、白钨和黑白混合钨矿,在我国鄂、赣、豫、闽、桂、甘、粤、皖和滇等省(区)已查明储量占全国89%以上,我国钨矿以白钨矿为主,储量大约为三百多万吨,占全国钨总储量的77%以上。由于我国钨矿资源分布很不均匀,白钨矿富矿少、贫矿多、选矿难,因此主要开发利用的还是易开采、易选矿的黑钨。由于工业化程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快速提高,全球地表矿产资源急剧减少,因此,钨矿的深边部找矿问题是国内资勘行业的重难点之一。本论文研究工作依托导师项目——云南省玉溪市天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云南省文山官房矽卡岩型白钨矿找矿预测研究”展开研究。结合薄竹山地区花岗岩出露、隐伏形态与官房矿区地质、成矿背景等资料,利用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对该区三维地质体建模与边部、深部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根据收集的资料与相关信息表明,针对薄竹山地区及周边范围,三维找矿预测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通过对薄竹山地区重力异常、花岗岩形态三维建模并对之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官房矿区地质规律进行认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从而基于“立方体预测模型”利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矿体进行找矿预测。本文研究方法在该地区为首次应用,填补了该地区三维建模找矿预测研究的空白。1、根据薄竹山一带花岗岩地质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及相关文献,官房研究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钻探、坑探工程编录、中段平面图、样品化验等地质资料,对其进行资料选取和数据统一,分析了其间的数据关系;2、利用3DMine软件对薄竹山地区重力异常进行三维建模。根据薄竹山地形地貌、前人资料、花岗岩出露情况以及周围矿区已有钻孔所揭露的花岗岩等资料,生成等值线图,对薄竹山地区花岗岩重力异常、埋深形态进行三维模拟;3、建立官方研究区地表地形DTM、花岗岩体、矽卡岩、矿体、地层等三维实体、品位模型,基于“立方体预测模型”和钻孔三维模型圈定研究区W金属工程验证区的三维地理坐标,预测W金属量达2016.75吨,完成对该区定位、定量预测研究工作。4、本论文圈出了官房矿区矽卡岩型白钨矿的远景预测区域。利用找矿信息量法结合三维块体模型,完成找矿远景区的定位、定概率预测。5、基于“立方体预测模型”,圈出官房研究区重点成矿区域。确定了矿体的主要产出地层、矽卡岩、与花岗岩的关系、主要控制因素及未预测到的单元块体矿体数量。本文充分整理和研究了研究区地质背景,完成了研究区三维建模和立体可视化;利用三维找矿模型圈定研究区预测靶区;完成“三定”式预测;并且实际验证了部分结论。
【关键词】:薄竹山地区 官房白钨矿区 找矿预测 三维地质建模 立方体预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6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9
- 1.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划分13-15
- 1.2 选题依据15-16
- 1.2.1 选题背景15
- 1.2.2 选题目的、意义15-16
- 1.3 研究区概况16-19
- 1.3.1 地质工作概况16-18
- 1.3.2 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概况18-19
- 1.4 研究现状19-24
- 1.4.1 国内外隐伏花岗岩形态研究历史及进展19-20
- 1.4.2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现状20-21
- 1.4.3 三维建模找矿预测研究现状21-24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4-25
- 1.6 研究思路、工作方法及技术路线25-27
- 1.6.1 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25-26
- 1.6.2 研究技术路线26-27
- 1.6.3 论文完成工作量27
- 1.7 研究进展、新认识27-28
- 1.8 创新点28-29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29-41
- 2.1 大地构造位置29-30
- 2.2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30
- 2.3 研究区地层30-34
- 2.3.1 区域地层30-32
- 2.3.2 官房研究区地层32-34
- 2.4 区域构造34-36
- 2.4.1 滇东南区域构造34
- 2.4.2 薄竹山区域构造34-36
- 2.5 区域岩浆岩36-38
- 2.6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38-41
- 第三章 “立方体预测模型”隐伏矿体预测方法41-60
- 3.1 找矿信息量法在“立方体预测模型”中的使用41-42
- 3.2 找矿概率确定矿床产出的概率估计法42-43
- 3.3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用及建模方法研究43-48
- 3.3.1 3Dmine矿业工程软件的选用43-45
- 3.3.2 主要功能模块45
- 3.3.3 建模方法研究过程45-48
- 3.4 地质数据库建立48-53
- 3.4.1 原始资料收集48
- 3.4.2 数据表的建立48-49
- 3.4.3 数据录入及数据加载49-53
- 3.5 三维模型建立方法53-59
- 3.5.1 实体模型建立方法53-55
- 3.5.2 实体建模原则55
- 3.5.3 块体模型的建立方法55-59
- 3.6 小结59-60
- 第四章 研究区地质体三维模型建立与研究60-93
- 4.1 薄竹山岩体三维模型建立60-64
- 4.2 官房地表模型建立64-66
- 4.3 官房矿区三维模型建立66-81
- 4.3.1 钻孔三维显示66-68
- 4.3.2 岩体三维模型建立68-74
- 4.3.3 白钨矿矿体三维模型建立74-76
- 4.3.4 地层实体模型建立76-77
- 4.3.5 二维、三维比较分析77-79
- 4.3.6 小结79-81
- 4.4 地质体三维块体提取81-93
- 4.4.1 地层三维块体模型81-84
- 4.4.2 岩体三维块体模型84-88
- 4.4.3 矿体三维块体模型88-90
- 4.4.4 元素三维异常分布90-93
- 第五章 找矿标志统计及其找矿信息量计算93-102
- 5.1 研究区三维找矿模型和预测变量提取93-96
- 5.1.1 地层变量提取93-95
- 5.1.2 矿体赋存岩体变量提取95
- 5.1.3 花岗岩缓冲提取95-96
- 5.1.4 白钨矿体品位变量提取96
- 5.2 找矿标志统计及其找矿信息量计算96-100
- 5.2.1 找矿标志单元数统计96-97
- 5.2.2 找矿信息量计算97-99
- 5.2.3 研究区矿体单元产出概率估计99-100
- 5.3 研究区找矿预测结果100-102
- 5.3.1 官房研究区工程验证区100
- 5.3.2 官房研究区重点预测区100-101
- 5.3.3 官房研究区远景预测区101-102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02-104
- 6.1 总结及认识102-103
- 6.2 存在不足及建议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8
- 致谢108-109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华;白云;;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土工基础;2006年04期
2 潘懋;方裕;屈红刚;;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3 李俊鹿;;地质开发工作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7期
4 马富强;郭宁;李小茹;胡志华;宋春;;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青海石油;2007年03期
5 申健;徐大伟;蔡雄翔;;基于钻孔数据的滑坡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浩天;李一波;席剑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7 明镜;;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8 张洋洋;周万蓬;吴志春;郭福生;郑翔;;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润怀;李永树;刘永和;向中林;;三维地质建模中虚拟钻孔的引入及其确定[J];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10 马洪滨;郭甲腾;;基于剖面的面体混合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金属矿山;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加树;刘展;;多尺度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苗晋祥;吴继臣;朱学立;王永成;李自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刘兰法;刘展;李连伟;白永良;许明明;;基于三维建模的可视化数据挖掘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杜阳;王安怡;刘亚;杨辉辉;;海洋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A];2013年度江苏省测绘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亮;侯卫生;;基于熵权法的多源三维地质建模数据误差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晓玲;张时忠;马维峰;;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工具协同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于会臻;刘展;相鹏;宋学锋;;基于Java的三维地质建模的位场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马美媛;盛蔚;叶丛英;王文强;;平湖油气田放二断块平湖组气藏三维地质建模[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 朱立英 李雪梅;拓宽千米油层新视野[N];大庆日报;2008年
2 王大勇;长江中下游圈定8处深部找矿有利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少强;一个以“移动立方体法”为关键技术的人机交互三维地质建模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邓飞;剖面三维地质建模与高斯射线束正演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小杨;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及三维地质建模[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吉波;厚松散层条件三维地质建模与开采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伟;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L区延10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钱睿;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吴广;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杨;扶余东区探40区块热采效果评价及工程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陶晓丽;基于3DMine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6 余璨;云南易门铜厂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兰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陈振振;基于多元地学信息的三维地质建模及综合演示系统[D];吉林大学;2016年
9 尹欢;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D];长江大学;2016年
10 陈王慧子;云南文山官房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1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