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坐标系下地下岩体结构面数学描述方法初探
本文关键词:空间坐标系下地下岩体结构面数学描述方法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钻孔摄像 地下岩体结构面 结构面特征点 岩体稳定性
【摘要】:钻孔摄像技术能够采集到大量地下岩体内的结构面数据,分析其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结构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组合关系。针对钻孔内获得的结构面几何参数的特殊性,提出了综合倾角、倾向和位置深度等参数的特征点描述方法,在局部坐标系下对结构面特征点的描述方法及计算过程进行了阐述,推导出了结构面几何参数与特征点坐标之间的转换公式,在全局坐标系下对特征点坐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后对空间坐标系下特征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坐标系下的结构面特征点是结构面几何参数和空间位置的综合反映;(2)特征点在空间的分布反映了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为结构面的统计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开展结构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交切关系研究,对钻孔摄像技术的发展和以结构面几何特征为基础的岩体稳定性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钻孔摄像 地下岩体结构面 结构面特征点 岩体稳定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02278,No.41372317)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No.KZZD-EW-05-03)~~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是由岩块及分割岩块的结构面(又称不连续面)组成的地质体[1],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状态 及组合形式构成了岩体的结构,是决定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性质的关键因素。国际岩石力学会(ISRM)提出了11个结构面特征描述指标[2],包括产状、间距、迹长、张开宽度、粗糙度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3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5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6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9 宋博学;俞缙;林从谋;;穿越位移不连续结构面的随机地震波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王观石;胡世丽;李贵荣;李世海;;爆破地震波在结构面的传播特性与结构面倾角判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时贵;程俊杰;王思敬;;岩体的基本构成——结构面和结构体[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沈俊;夏正中;;预锚结构面抗剪性能研究[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吉锋;顺层边坡硬性结构面强度参数及工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孙书勤;峨眉山玄武岩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裕斌;薄层破碎硬质岩隧道(群)施工方法及支护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檀;不同条件口孜东矿采区行人上山顶板离层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陈镜丞;硬性结构面对深埋硬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俊杰;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海明;旭龙水电站左坝肩抗力体劈理型边界提取及稳定性初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唐川;攀枝花朱矿南帮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骏;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工程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磊;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屈鹏程;层状碎裂结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防灾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鸣辉;地震作用对岩质高边坡动力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8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1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