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磁干扰下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噪声压制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强电磁干扰下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噪声压制方法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磁共振测深 电磁干扰 噪声压制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摘要】: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方法因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而备受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近几年,该方法在正演模型和反演解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水文地质勘查方面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展。然而,磁共振信号极其微弱、对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反映敏感,成为其应用的主要瓶颈。吉林大学地下水磁共振技术课题组针对噪声的产生机理及特性,对影响信号质量最严重的两类噪声——工频谐波噪声和尖峰脉冲噪声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强电磁干扰下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噪声压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近期研究进展,包括磁共振信号的工频谐波噪声压制方法和尖峰脉冲噪声压制方法,简要介绍了实时参考消噪技术、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基于能量运算的尖峰噪声抑制技术以及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和自寻优非线性阈值补偿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研究示例,展望了地下水磁共振探测噪声压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磁共振测深 电磁干扰 噪声压制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011YQ0301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4075)~~
【分类号】:P641.7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汝光;朱lV;张奋;杨英;连建宇;徐晓;;关于光泵磁共振实验中的几个问题[J];物理实验;1986年04期
2 阎大卫;光测磁共振及其在研究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J];波谱学杂志;1985年02期
3 王桂莲;;磁共振实验及温度对磁场的影响[J];实验室科学;2007年06期
4 严政;赵武贻;王慧贤;胡丽丽;杨文晖;;磁共振信号并行高速接收系统设计[J];波谱学杂志;2011年02期
5 朱维和;;核磁显微术[J];大自然探索;1987年03期
6 陈耀文;沈智威;吴仁华;;一维磁共振频谱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汪红志;聂生东;张学龙;杨培强;夏春云;武杰;;筹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室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05期
8 张一德,黄陆加,刘肃,杨金发;Co中Co~(59)的核磁共振信号与磁化机构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9 侯清润;王钧炎;王天时;陈宜保;;光泵磁共振实验中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方法[J];物理与工程;2007年03期
10 仲明礼;;光泵磁共振实验中关键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宁瑞鹏;杨光;李鲠颖;;基于多接收机的磁共振多层同步成像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顾倩;刘士远;姜庆军;肖湘生;袁正;徐宇宏;巍小惠;;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体外磁共振信号测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顾倩;刘士远;姜庆军;肖湘生;袁正;徐宇宏;巍小惠;;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体外磁共振信号测试[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准;叶安培;;磁共振灌注定量成像[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袁耀宗;许斌;孙菁;陶然君;缪飞;张仲伟;陈克明;吴达明;;应用功能性磁共振观察直肠气囊扩张时脑血流量变化的初步体会[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顾倩;刘士远;姜庆军;肖湘生;袁正;徐宇宏;巍小惠;;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体外磁共振信号测试[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徐勤;王鹤;李鲠颖;;磁共振信号的频分复用多通道接收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朱岩;宁瑞鹏;李鲠颖;;用于磁场监控的~(19)F-NMR探头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驻京记者 王丹;GE磁共振应用科研中心落户中国[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耀文;磁共振频谱定量测定脑内γ-氨基丁酸浓度技术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2 陈华富;磁共振响应信号的模型与脑功能定位的磁共振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顾倩;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体外磁共振信号测试[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杨华;CL-PEG-MnFe_2O_4纳米胶束介导的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双重靶向MRI成像[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恺;基于磁共振的注意缺失多动障碍患者的注意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映江;磁共振常规序列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可行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诚;基于模型的磁共振温度成像[D];清华大学;2009年
4 尤克增;亚硒酸钠诱导急性肝脏损伤的磁共振频谱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5 张树林;磁共振优化脉冲的设计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庞红艳;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基础扫描方案的评定及临床应用探讨[D];苏州大学;2013年
7 胡粟;磁共振-R_2~*值无创评估铁过载肝脏铁含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宋其毅;基于特征分解的磁共振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艾丛慧;原发性癫痫海马形态及白质结构的磁共振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40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4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