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三维技术的震后滑坡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本文关键词:基于遥感和三维技术的震后滑坡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更多相关文章: 遥感 地质灾害 监督分类 多尺度分割 三维变化检测
【摘要】: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这些次生地质灾害使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到了巨大损失。次生地质灾害的活跃期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滑坡在发生后造成大量的堆积物,这些大量的堆积物会进一步孕育泥石流。能够在第一时间定性、定量提取滑坡信息,对于防灾、减灾、灾害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滑坡信息提取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举措。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滑坡灾害识别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所获得的遥感影像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原有面向像元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已经不适于当前的研究及应用需求。随着遥感技术和信息提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出现,提高了滑坡灾害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以汶川县映秀镇至银杏乡一带为研究对象,并在野外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多源遥感数据(2008年航空影像,空间分辨率为0.5米、2013年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多光谱分辨率为8米,全色波段分辨率2米),进行图像预处理;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制作高精度DEM;建立研究区不同尺度的三维可视化场景;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监督分类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基于规则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基于三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滑坡进行提取,并对滑坡提取结果作精度评定。本次研究所包含的内容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研究区调研过程中从色调、纹理、几何形状等方面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形态特征和影像特征,建立了滑坡的遥感解译标志。(2)对多源遥感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将航空影像与融合后的高分一号影像进行精确配准,保证滑坡信息提取的精度和便于不同年份多源遥感影像滑坡提取的对比分析。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制作高精度的DEM,并编辑DEM。利用DEM校正遥感影像生成DOM、制作三维遥感影像,实现研究区三维可视化。此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客观真实地反应研究区地形、地貌,将滑坡信息的判读从二维转变成三维立体形式,提高了滑坡提取的精度、速度。(3)在建立了滑坡的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训练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了研究区的地物分类。结合野外调研的结果并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样本,采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4)在分析了三种影像分割方法、多尺度分割参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对象属性特征,并设定了滑坡假阳性区域的阀值,最后确定研究区最佳的分割参数。通过多尺度分割提取滑坡个数、面积。包括正确提取滑坡、错分滑坡、漏分滑坡的个数以及面积。采用基于误差分析进行精度评估。(5)采用三维分析进行滑坡提取,基于DEM的三维变化检测着重解决了高程方面的变化。采用研究区震后两期DEM数据进行差值处理,设置DEM差值阈值,对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检测结果进行三维显示,可直观、地显示变化区域范围。选取研映秀镇六道湾作为典例,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实现滑坡的定量提取。本文分别用三种方式实现了对研究区滑坡由定性到定量的提取,并进行相应的精度评定。基于规则的多尺度分割和基于DEM三维变化分析提取滑坡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遥感 地质灾害 监督分类 多尺度分割 三维变化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7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技术路线15-17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7-20
- 2.1 自然地理17-18
- 2.2 地质构造18-19
- 2.3 已有研究基础19-20
- 第3章 遥感影像滑坡识别方法20-26
- 3.1 基于像元的滑坡识别20-21
- 3.2 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割21-22
- 3.2.1 多尺度影像分割21-22
- 3.3 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评价方法22-26
- 3.3.1 基于混淆矩阵的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评价方法22-24
- 3.3.2 基于误差分析对滑坡信息提取精度评价方法24-26
- 第4章 数据预处理及灾害专题数据获取26-37
- 4.1 数据源26-27
- 4.2 多源遥感影像预处理27-30
- 4.3 基于摄影测量方式制作DEM30-33
- 4.3.1 航空影像空三加密32
- 4.3.2 DEM编辑及DOM制作32-33
- 4.4 三维遥感影像制作33-34
- 4.5 灾害专题数据34-37
- 第5章 滑坡灾害信息提取37-56
- 5.1 基于监督分类的滑坡提取37-44
- 5.1.1 滑坡概述37
- 5.1.2 滑坡遥感影像的解译特征37-39
- 5.1.3 滑坡地质灾害的提取39-43
- 5.1.4 分类精度评价与分析43-44
- 5.2 基于规则的滑坡识别44-51
- 5.2.1 影像分割方法44-45
- 5.2.2 多尺度影像分割参数选取45
- 5.2.3 对象属性特征的选择45-46
- 5.2.4 可能滑坡的选取46-47
- 5.2.5 识别错误的滑坡47-51
- 5.2.6 识别精度51
- 5.3 基于三维分析技术的滑坡提取51-55
- 5.3.1 基于DEM的三维变化检测51-53
- 5.3.2 滑坡堆积物的定量计算53-55
- 5.4 对比分析55-56
- 结论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如忠;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2000年年会在北京召开[J];国土资源遥感;2000年02期
2 胡如忠;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2001年年会在江西井岗山成功举行[J];国土资源遥感;2001年02期
3 胡如忠;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1期
4 胡如忠;写在庆祝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成立10周年之前[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2期
5 田国良;我国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遥感信息;2003年02期
6 田国良;我国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建议(续)[J];遥感信息;2003年03期
7 张树誉,王钊,李星敏,付万明;陕西省地(市)级遥感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林之;;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5年年会[J];遥感信息;2005年06期
9 胡如忠;;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5年年会在南京成功召开[J];国土资源遥感;2005年04期
10 许夏妃;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分支机构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J];铀矿地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水辉;余德清;;湖南遥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赵滔滔;;本科专业“遥感概论”选修课的教学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3 田国良;;遥感在土地、救灾和估产等方面的应用[A];200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报告文集(二)[C];2006年
4 唐华俊;李伟方;缪建明;;农业遥感应用的现状与发展[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陈述彭;;航天遥感应用的若干新理念——21世纪畅想[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陈怀亮;徐祥德;刘玉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综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孟庆岩;顾行发;余涛;荆凤;;我国民用卫星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趋势[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申旭辉;吴云;单新建;;地震遥感应用趋势与中国地震卫星发展框架[A];纪念赵九章百年诞辰专辑[C];2007年
9 张惟理;;黔张常铁路岩溶地区遥感地质选线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纪人;黄诗峰;;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A];中国水利学会专业学术综述(第五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质坚 鲁建伟;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1年会召开[N];中煤地质报;2011年
2 苟甲有;追梦的遥感人[N];中煤地质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袁于飞;我国遥感应用步入“黄金期”[N];光明日报;2014年
4 高传;探索遥感找矿新途径已成当务之急[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科学发展 开拓创新 建设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新型遥感高技术企业[N];经济参考报;2007年
6 记者 秦幸福 李国宏;“八六三”遥感实验二十三项成果移交山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记者 秦幸福 李国宏;“863”遥感综合应用23项成果移交山东[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许泳;遥感成果加速转化[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张群邋王艳艳 罗勇;统计遥感应用的机遇和挑战[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魏景云;遥感应用体系将加快建设速度[N];中国气象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蕾;基于物理模型的落叶松林虫害遥感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刘朝顺;区域尺度地表水热的遥感模拟及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高芳琴;城市遥感信息网络服务框架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琼华;多分辨率遥感图像复合分类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吴剑;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遥感震害信息提取与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柏军华;棉田管理信息的遥感提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江;基于遥感和三维技术的震后滑坡地质灾害信息提取[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宋扬;基于MODIS的辽西北地区干旱遥感监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志杰;高分一号数据在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中的区域适用性分析[D];湖北大学;2016年
4 李鹏飞;遥感与地球化学信息集成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吴全;基于多源数据复合分析的作物遥感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栋;遥感和GIS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7 党伟;基于遥感和GIS的河流湖泊湿地信息提取与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孔祥惠;基于知识的遥感信息分类方法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周欢;托里西南部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10 李鲲鹏;基于模糊集的遥感图像质量评价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5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