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16:04

  本文关键词: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1年

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陈伟  

【摘要】:我国西南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具有地质灾害种类多、面积广、规模大、成灾快、频率高、时间长的特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被迅速推进,自然与人为的双重影响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发的地质灾害不仅给山区城镇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更成为山区城镇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针对西南山区城镇饱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城镇建设深受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制约的特点,本文通过充分收集前人已有资料,结合遥感、补充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勘查、现场详细地质调查,以GIS为分析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综合手段,针对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及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系统地研究,,获得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 1.通过对我国2000年至2010年因地质灾害而死亡的人数以及每年总人口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分析展开研究,提出了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上限值(可容忍风险线的风险值)为1E-06/a,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下限值(可接受风险线的风险值)为1E-07/a,确定了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FN曲线。 2.通过收集及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文献资料,结合实地野外调查,紧紧把握汶川地震这一极端事件,展开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的研究,选取了两大类共11个评价因子,包括:工程地质岩组、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坡型、相对高差、河流水系、剖面形态、平面形态、断层性质、断层距离和斜坡方向(背坡、面坡),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针对地震条件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 3.较系统地阐述了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地质灾害管理控制目标、类别、基本原则、思路和实施内容;形成了一套包括:确立评价与管理控制目标→地质灾害危险源识别和调查→建立地质灾害风险信息数据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研究为一体的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 4.针对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的特点,提出和构建了不同评价尺度(中等比例尺(1:200000~1:50000)、大比例尺(1:50000~1:5000)以及详细比例尺(1:5000))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5.在充分考虑了不同的地质灾害触发因素(暴雨条件下以及地震条件)、灾害历史因素以及基本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 6.建立了一套针对单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即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法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进行分析计算,研究其发生的可能性,采用经验公式法以及数值模拟法对地质灾害发生后所影响的范围进行预测分析的评价方法流程。 7.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西南山区高速远程滑坡运移距离展开分析研究,在对西南山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体积以及运移距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西南山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移距离预测的线性方程:V=0.2003L+450.82。 8.完善了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及基本框架,从西南山区城镇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所采用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措施,提出在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工作中应遵循地质灾害日常防御→地质灾害灾前准备→地质灾害灾中应急响应→地质灾害灾后重建四个循序渐进的流程,阐述了每个阶段中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工作内容。 9.建立了针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降雨预警基准的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即通过收集研究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发生前3天降水量、当日降水量)及未发生的降雨资料,根据这些降雨数据在xy坐标图上的分布规律,在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下包络线以及上包络线的基础上,将上下包络线之间的中间区域,以平行线的方式划分各个概率的警戒基准线。 10.结合丹巴县和汶川县两个工作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理论思想以及技术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管理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6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义,郭生练,熊立华,雒征;大坝安全评价的可接受风险研究与评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2 殷坤龙;陈丽霞;张桂荣;;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3 戴福初;姚鑫;谭国焕;;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其应用[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4 张业成,张梁;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3期

5 A.W.Malone,黄润秋;边坡安全与滑坡风险管理——香港的经验[J];地质科技管理;1999年05期

6 张业成,张梁,高庆华;地质灾害减灾指导思想与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年03期

7 刘希林;泥石流风险区划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8 刘希林,莫多闻;泥石流风险及沟谷泥石流风险度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9 许强;黄润秋;殷跃平;侯圣山;董秀军;范宣梅;汤明高;;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明;殷跃平;吴树仁;张永双;;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云;边坡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海香;重庆市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措施[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一凡;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宝岩;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张帅;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成名;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理论与实践[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朱杰勇;龚红胜;;昆明市滑坡分布规律与特征浅析[J];安徽地质;2006年04期

2 蒋少杰;;诱发池州滑坡的降水特征分析[J];安徽地质;2007年02期

3 李传宝;徐彩风;;哀牢山芭蕉树滑坡地质力学模型及诱因分析[J];安徽地质;2009年02期

4 王龙;王万喜;;中日园林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冯自立;;云南蒋家沟上游重力侵蚀和支沟泥石流形成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6 冯全洲;;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自动化的一种实现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7 张继;韦方强;于苏俊;谢贤健;;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8 罗晓玲;李岩瑛;薛生梁;严志明;;石羊河流域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9 沈均;何思明;吴永;;滚石对垫层材料的冲击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10 陈晓兰;卢国胜;;地震诱发滑坡的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帆;张国新;刘有志;;层间水力渗透破坏对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LG THAM;PKK LEE;;Effect of Vetiver Grass Root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Completely Decomposed Volcanic Tuff and Pull-out Resistance of the Roo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LESLIE GEORGE THAM;;Landslides in the Transitional Slopes between a Loess Platform and River Terrace,Northwest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王杰;马凤山;郭捷;魏爱华;巩城城;;一种改进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王学良;张路青;周剑;;转折型沟谷对地震崩塌体块石拦截效果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霍光杰;冯全洲;褚加计;陈广东;;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关键技术方法探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7 张伯艳;李德玉;何建涛;;施工期裂缝对拱坝静动力响应的影响[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8 李东海;纪瀛皇;李明大;刘京宫;;一类分布参数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9 孙伟;谢勇;;劳动生产率指标在企业中的核算与应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张宪标;汪沨;乐孟常;戴涛;;采用PIC法SF_6/N_2混合气体中绝缘子沿面放电特性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焯;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韩福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可靠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雒燕飞;地质灾害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及其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钢;水利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东起;基于VxWorks的水下目标探测跟踪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许晨;H省通信公司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项目的风险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晓初;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郭丽丽;海底隧道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及实例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羽;海州露天矿边坡残煤自燃诱发滑坡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俊涛;风险分析理论在圆葱加工项目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义,郭生练,熊立华,雒征;大坝安全评价的可接受风险研究与评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2 王仁钟;李雷;盛金保;;水库大坝的社会与环境风险标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剑峰;刘茂;冉丽君;;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个人风险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4 李漾;周昌玉;张伯君;;石油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5 许信旺;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估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许信旺;怀柔县泥石流沟谷危险度FUZZY评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7 陈洪凯,欧阳仲春,廖世荣;三峡库区危岩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J];地下空间;2002年02期

8 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张雷;张振;;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10 晏智杰;经济学价值理论新解——重新认识价值概念、价值源泉及价值实现条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潘陈勇;基于生命周期的软件开发动态风险管理[D];浙江大学;2002年

3 焦鹏;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肖义;水库大坝防洪安全标准及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任春林;陕北黄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王海军;重庆市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立明;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与区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赵玉婷;典型化工园区公众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赵绪涛;公路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D];长安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倬元;刘汉超;;我国外生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研究战略[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0年01期

2 Erik Romijn;曹玉清;;估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的一般方法及其在荷兰的应用[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3 魏宣利;河北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9年02期

4 ;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动向[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5期

5 张维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年04期

6 安勇胜,李福祥,索有贤,杨延兴,逯积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地质灾害及防治[J];青海国土经略;2001年02期

7 王群,杨顺泉,魏军才,李佐海,李贵仁;湖南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2期

8 吴长江 ,叶隆生 ,胡先松;这样的监测员好!——记一次地质灾害成功避让与监测员胡存锋[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9 郑永林,宁立波,毛绪美,马传明;浙江省龙泉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王志禄,张燕,孙畅;陇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预警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省崇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2 居恢扬;;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因素控制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杨军伟;杨巧玉;;西峡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4 于松晖;;登封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5 赵世发;石明生;王俊;杜军;田玲;程晓丹;;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陈列;王东发;潘劲松;张子涵;韦方强;;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7 杨进朝;张青锁;许申巧;;河南省偃师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8 武萍;;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与对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9 李艳平;丁圣;孙秀芬;方勇强;;新平六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气象成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陕西黄土高原诱发地质灾害降雨临界值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盛利;[N];科技日报;2010年

2 张涛;[N];广元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四川省人民政府;[N];四川日报;2010年

5 记者 文彩云;[N];广西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严志亮;[N];金华日报;2005年

7 记者 范宏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8 记者 马家龙 冉玉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何万敏 苏华;[N];凉山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魏瑶;[N];兰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3 孟庆华;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4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邱海军;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杜军;基于三维影像数据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王涛;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8 张雪峰;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薛凯喜;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薛东剑;RS与G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勇;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宇;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3 程庆展;福建省地质灾害类型与评价分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成亮;宜万铁路岩溶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许清涛;和龙市地质灾害分区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6 欧阳华平;遥感和GIS技术在西藏昌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7 任永贤;陕北煤炭开采重点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晓慧;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陈勇;黄陵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马宏宇;四川茂县维城乡前、后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5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