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兴安岭特可赉尔山地区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12 22:00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特可赉尔山地区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大兴安岭 嘎拉山岩组 同位素年龄 构造环境


【摘要】:大兴安岭落马湖岩群长期以来被视为兴安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近年来随着大量精确同位素数据及化石资料的获得表明落马湖岩群形成时代要晚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可能为奥陶-志留纪,年代学的上述进展为落马湖岩群的地质意义提出了新的约束。作者依托中国地调局“内蒙古1∶5万特可赉尔、五八七、柯沃尼、新六站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对大兴安岭特可赉尔山地区出露的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嘎拉山岩组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片岩、片麻岩组成,原岩主体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局部夹火山岩,变质程度普遍达到了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Eu具负异常特征;微量元素具Th、U、K、Nd元素明显富集及Ba、Nb、Ta、Sr、P、Ti元素明显亏损的特点;本次研究在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二云二长片麻岩中获得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为449—946Ma,表明嘎拉山岩组形成时代晚于原定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最小峰值年龄(449±5Ma)指示其沉积上限不早于奥陶纪。综合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分析,认为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主要形成于多宝山大陆岛弧的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大兴安岭 嘎拉山岩组 同位素年龄 构造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97.3;P58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10-12
  • 1.2.1 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0-11
  • 1.2.2 存在问题11-12
  •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12
  • 1.3.1 技术路线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12-14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4-29
  •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14-15
  • 2.1.1 交通位置14-15
  • 2.1.2 自然地理概况15
  • 2.2 地层15-21
  • 2.2.1 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16-21
  • 2.2.2 奥陶-泥盆系海相沉积地层21
  • 2.2.3 上二叠统陆相地层21
  • 2.2.4 中生界陆相火山—沉积地层21
  • 2.2.5 新生界21
  • 2.3 侵入岩21-24
  • 2.3.1 晚奥陶世侵入岩22-23
  • 2.3.2 晚泥盆-早石炭世侵入岩23-24
  • 2.3.3 早二叠世侵入岩24
  • 2.3.4 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24
  • 2.3.5 脉岩24
  • 2.4 火山岩24-26
  • 2.5 变质岩26-27
  • 2.6 地质构造27-29
  • 第3章 嘎拉山岩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9-49
  • 3.1 嘎拉山岩组地质特征29-33
  • 3.2 嘎拉山岩组岩石学特征33-40
  • 3.2.1 片岩类35-37
  • 3.2.2 变粒岩类37-39
  • 3.2.3 片麻岩类39
  • 3.2.4 角闪岩类39-40
  • 3.3 嘎拉山岩组地球化学特征40-43
  • 3.3.1 主量元素特征40-41
  • 3.3.2 稀土元素特征41-42
  • 3.3.3 微量元素特征42-43
  • 3.4 原岩恢复43-49
  • 3.4.1 地质产状及岩相学方法43-46
  • 3.4.2 岩石化学方法46-49
  • 第4章 嘎拉山岩组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49-55
  • 4.1 特征变质矿物及共生组合特征49-54
  • 4.1.1 特征变质矿物49-53
  • 4.1.2 矿物共生组合特征53-54
  • 4.2 变质作用温压条件54
  • 4.3 变质带和变质相54
  • 4.4 变质作用54-55
  • 第5章 嘎拉山岩组时代初探55-58
  • 第6章 嘎拉山岩组构造环境分析58-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4
  • 作者简介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振辉;矾山磷矿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研究[J];化工地质;1993年03期

2 姜光熹;刘兆霞;;一种制作岩组图的新方法[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982年03期

3 G.W.Morrison ,于学元;橄榄安粗岩组合的特征和构造位置[J];地质地球化学;1981年01期

4 丁见广;张保平;申开洪;;河南商城石门冲岩组的归属[J];世界地质;2009年04期

5 姚华舟,盛贤才;对地层学中“岩组”含义的商榷[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8年04期

6 何照波;宁蒗任家湾岩组及其周边伸展滑覆构造的发现[J];云南地质;2002年02期

7 苏春乾,李勇,刘继庆,王瑶培,崔建军,张忠义;甘肃文县秧田坝岩组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5年05期

8 张梧荫;万家寨引黄工程岩头寺贾堡地层岩组划分[J];山西水利;2004年04期

9 晏同珍;滑坡预测预报的基础及我国主要滑坡岩组特征的确定[J];地球科学;1985年01期

10 俞维贤,安晓文,胡耀雄,孟雁;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J];地震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光熹;刘兆霞;;一种制作岩组图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2 姜光熹;刘兆霞;;一种制作岩组图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3 许兵;李毓瑞;;论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工程地质岩组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4 杜远生;;广西北海涠洲岛第四纪湖光岩组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震积岩[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祝传兵;王伶俐;;云南怒江流域河谷岸坡结构特征及稳定性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钱诚;“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鑫;西藏仲巴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于海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增生杂岩色拉岩组的构造样式及时代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徐兴全;西藏荣玛乡擦蒙岩组变质砂岩物源分析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孙喜辉;西藏亚丹地区原“展金岩组”时代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韩湘峰;大兴安岭特可赉尔山地区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63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63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