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本文关键词: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须家河组 晚三叠世 龙门山 松潘甘孜褶皱带 前陆盆地 地球化学 扬子板块西缘
【摘要】: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的沉积物源及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在晚三叠世诺利期及同期沉积的须家河组下部地层。通常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的西侧边界为龙门山主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须家河组地层的地表出露范围均位于该断裂以东区域。近期的汶川科学钻探首次在北川-映秀断裂以西发现了须家河组下部地层,为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上三叠统诺利阶须家河组下部的砂岩骨架颗粒中石英、长石、岩屑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4%和35%,岩屑颗粒呈次棱角状,岩屑主要为弱变质的粉砂岩、泥岩,具有锆石、金红石、电气石、重晶石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表明物源来自再旋回沉积岩。据Dickinson的三角判别图解分析,其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通过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再次确定其物源为上地壳长英质岩。龙门山前缘须家河组下部地层与松潘甘孜中—上三叠统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相似。通过与须家河组潜在物源区的综合对比分析,本文认为诺利期的须家河组具有前陆盆地的双物源特征,其物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并有少量来自扬子板块西缘。微量和稀土元素比值特征及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表明,诺利期龙门山前缘须家河组的沉积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沉积盆地类型应为弧后前陆盆地。结合龙门山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事件研究,以及本文对于须家河组下部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在卡尼末期古特提斯洋东缘出现强烈挤压,松潘甘孜东缘发生褶皱并逆冲在扬子板块西缘之上形成古岛弧,逆冲断裂为茂汶断裂,须家河组的西侧沉积范围,即前陆盆地的西侧边界为茂汶断裂。到诺利期末和瑞替期初,龙门山造山带形成,须家河组沉积范围缩至北川-映秀断裂以东,龙门山前陆盆地的西侧边界为北川-映秀断裂。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须家河组 晚三叠世 龙门山 松潘甘孜褶皱带 前陆盆地 地球化学 扬子板块西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14,41340005,41172162,41402159,41502116)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5ZB0085)资助成果
【分类号】:P534.51
【正文快照】: 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14,41340005,41172162,41402159,41502116)和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5ZB0085)资助成果。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向东逐渐闭合,松潘甘孜地区挤压褶皱,龙门山开始早期隆升,扬子板块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Li Yong et al.,20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猛;樊新胜;孟军;陈丽霞;单代伟;徐彤;;四川须家河组地层特性及其与牙齿接触的仿真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7年12期
2 苟宗海;;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3 苟宗海;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4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胡海涛;张学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1期
5 肖芝华;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J];地球化学;2008年03期
6 蒋裕强;葛忠伟;沈昭国;;五宝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构造-沉积体系[J];天然气技术;2009年01期
7 马晋文;尹太举;易小会;刘忠保;施振生;连丽霞;;须家河组多物源的沉积物理模型设计[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5期
8 勾宗海;四川天全芦山宝兴地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9 李让彬;邹玉涛;段金宝;汪建辉;邓剑;;綦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10 张鼐;田作基;吴胜华;毛光剑;脱奇;刘建宪;;川西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演化[J];岩石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在兴;;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晓辉;陶士振;;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7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陆廷清;黄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长林;桑宇;冉立;彭均亮;;四川盆地安岳须家河组储层岩石力学与地应力评价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10 苏时才;陈杨;牟必鑫;;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家盆;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周泽山;西南油气田须家河组——山川细流汇巨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周泽山;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记者周泽山;须家河组规模效益开发瓜熟蒂落[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记者 周泽山;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张学斌 帅利成;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周泽山邋特约记者 李宽宇;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李晖 陈介骄;加砂压裂在须家河组气藏取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5年
10 周泽山 记者 杨晓;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娜;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刚;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物质分布规律与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林世国;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肖玲;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华启;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7 尚长健;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D];浙江大学;2013年
8 盘昌林;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艳芳;川中龙女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英娇;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晴;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黄静;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梅华平;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千佛崖组沉积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陈开研;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郝强;川南地区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罗乃菲;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晓春;安岳~简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叶艳;普光气田南部须家河组储层及裂缝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高拉凡;川中LNS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地震相-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黄世伟;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及含气特征探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667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6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