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气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动态气水分布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新场气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动态气水分布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天然裂缝 裂缝测井响应 气水分布 须二段气藏 新场气田
【摘要】: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识别,进而评价不同类型裂缝与气藏动态气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地质成因。研究表明,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2种成因类型。其中,绝大多数构造裂缝为剪切裂缝,按其倾角特征可进一步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和低角度缝;成岩裂缝主要为层理缝,有效性较好,对整体上改善储层物性贡献较大。新场须二段气藏动态气水分布与裂缝发育程度及裂缝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以发育低角度裂缝或网状缝为主的储层表现为产水或快速高含水,而以高角度缝发育为主的储层往往为高产气层,且稳产时间相对较长。研究认为,基于该区气藏气水分布的复杂特点,储层中不同类型的天然裂缝造成渗透率的各向异性是影响气藏动态气水分布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裂缝测井响应 气水分布 须二段气藏 新场气田
【基金】: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项目(P12109)资助
【分类号】:TE37;P618.13
【正文快照】: 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自X851井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获得工业气流以来,先后部署了多口探井,均获得了良好的工业气流;后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1-2],现已在须二段获得探明储量1 211.2×108m3。该区须二段储层埋藏深,普遍致密化,天然裂缝发育,裂缝的存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海洲;张福祥;王振宇;杨向同;刘洪涛;巴旦;王茜;;基于岩心-电成像测井的裂缝定量表征方法——以库车坳陷ks2区块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3期
2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宋虹玉;刘大卫;王天云;郑占义;;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3 白帆;吴小奇;曾华盛;袁晓宇;;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来源[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5期
4 刘四兵;沈忠民;吕正祥;宋荣彩;王鹏;;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二、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成因差异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04期
5 王峥嵘;邓辉;黄润秋;;川西凹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岩体破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6 王峥嵘;邓辉;黄润秋;;川西凹陷新场气田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6期
7 冯动军;周洪瑞;肖开华;李秀鹏;王丹丹;;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双介质储层特征及有利开发区优选[J];现代地质;2014年03期
8 刘崇瑞;颜丹平;李书兵;;川西坳陷大邑构造须三段储层裂缝类型及控制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4年01期
9 肖开华;冯动军;李秀鹏;;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1期
10 庞河清;匡建超;蔡左花;廖开贵;王众;;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单井气水层识别模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丹;李浩;赵向原;吉明艳;;新场气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动态气水分布的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6期
2 黎静容;朱桦;冯晓明;程洪亮;颜晓;;川东北陆相储层裂缝特征差异性及对产能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6期
3 马淼;孙卫;刘登科;王斌;张帆;;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姬塬油田长6储层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年06期
4 尹帅;丁文龙;汤婕;郭志杰;单钰铭;周文;吕晶;;主成分分析法在致密碎屑岩储层有效裂缝识别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5 任颖;孙卫;明红霞;张茜;霍磊;曹雷;陈斌;;低渗透储层不同成岩相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J];现代地质;2016年05期
6 任颖;孙卫;张茜;任大忠;吴彦君;刘登科;魏晓娥;马晓玲;;低渗透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6年05期
7 陈科贵;刘利;陈愿愿;韦航;王刚;;BP神经网络在钻孔测井资料分类识别杂卤石中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8 吴小奇;王萍;刘全有;黎华继;陈迎宾;曾华盛;赵国伟;;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五段天然气来源及启示[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9 崔景伟;朱如凯;李士祥;杨智;张忠义;;致密砂岩油可动量及其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4期
10 张茜;孙卫;明红霞;王倩;张龙龙;;板桥—合水地区长6_3储层成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优质储层分布[J];沉积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娇鹏;陈世悦;彭渊;刘文平;庄毓凯;;柴北缘构造带泥盆纪构造属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吴孔友;瞿建华;王鹤华;;准噶尔盆地大侏罗沟断层走滑特征、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3 杨克明;;四川盆地“新场运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4期
4 林小兵;刘莉萍;田景春;彭顺风;杨辰雨;苏林;;川西坳陷中部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2期
5 祝海华;钟大康;张亚雄;孙海涛;杜本强;孟昊;张春伟;杨U,
本文编号:672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7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