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因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因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因民铜矿床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摘要】:因民铜矿床是东川铜矿田中一个重要的矿床,其大地构造背景属于元古代裂谷带。因民铜矿床中发育有赋存于落雪组地层中的东川式铜矿以及赋存于因民组中的稀矿山式铜铁矿两种矿体类型。本文通过对因民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因民铜矿床矿体整体呈层状、似层状,少数呈脉状。主要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含铜磁铁矿型,白云岩型,脉岩型及氧化型。矿床中金属矿物种类较少,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以及少量黝铜矿,氧化物主要有赤铁矿、磁铁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英、方解石。矿石结构简单,主要有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胶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主要矿石构造为“马尾丝”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2)岩矿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点反映了主要成矿元素在成矿过程中被带入和带出的过程,稀土元素含量显示出矿石与围岩之间的相似性,二者反映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和地层。碳同位素特征显示因民铜矿床中碳早期来源于深源,其后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溶解作用,并有深源碳的混合;硫同位素数据表明因民铜矿床中的硫是深源地幔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硫的混合,且受到生物作用的影响;铅同位素则显示出成矿物质来源的复杂性,即有幔源、也有壳源。(3)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成岩成矿期,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从中高温,中高盐度,高密度流体变为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流体。氢氧同位素表明东川式铜矿体形成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建造水并有海水的参与。通过对物质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的研究,在流体迁移过程中,铁、铜主要以氯的络合物进行迁移,当成矿流体运移到表层与含硫碱性较还原性水体发生混合时,导致成矿体系温度降低,铜、铁络合物发生失稳,伴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Eh↓、pH↑、fS2↓),生成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以及硫化物(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4)因民矿区内发生至少两期构造-岩浆侵入事件(1068±5.1Ma,217.3±1.7Ma),分别代表了东川地区格林威尔造山期构造-岩浆事件以及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使铜矿体在局部发生活化再迁移富集,并形成脉状矿体,而晚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使因民铜矿床现今的构造格局基本形成。
【关键词】:因民铜矿床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7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10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0-12
- 1.2.1 东川铜矿研究现状10-12
- 1.2.2 存在问题12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2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2-14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3-14
- 1.5 完成工作量与主要认识14-17
- 1.5.1 完成工作量14-15
-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15-17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17-26
- 2.1 大地构造背景17-18
- 2.2 区域地层18-23
- 2.2.1 元古界18-23
- 2.2.2 古生界23
- 2.2.3 中生界23
- 2.2.4 新生界23
- 2.3 区域构造23-25
- 2.3.1 褶皱24
- 2.3.2 断裂24-25
- 2.4 区域岩浆岩25
- 2.4.1 火山岩25
- 2.4.2 侵入岩25
- 2.5 区域矿产特征25-26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26-35
- 3.1 矿体产出特征与规模27-28
- 3.2 矿石特征28-32
- 3.2.1 矿石类型28-30
- 3.2.2 矿石物质组成30-32
- 3.2.3 矿石结构构造32
- 3.3 围岩蚀变32
- 3.4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32-35
-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35-59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35-36
- 4.1.1 化学分析样品35
- 4.1.2 同位素样品35-36
- 4.1.3 流体包裹体样品36
-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6-38
-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8-39
-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9-44
- 4.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44-55
- 4.5.1 氢氧同位素44-45
- 4.5.2 碳氧同位素45-48
- 4.5.3 硫同位素48-51
- 4.5.4 铅同位素51-55
- 4.6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55-59
- 第5章 侵入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测年59-70
-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59-60
- 5.1.1 化学样品分析59
- 5.1.2 LA-ICP-MS锆石U-Pb测年59-60
- 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60-63
- 5.2.1 岩石学特征60-61
- 5.2.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61-62
- 5.2.3 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62-63
- 5.3 锆石U-Pb年龄63-70
- 第6章 矿床成因探讨70-80
- 6.1 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70-72
- 6.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72-73
- 6.3 成矿机制与成矿模式探讨73-80
- 6.3.1 铁、铜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73-78
- 6.3.2 成矿模式78-80
- 第七章 结论80-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8
- 附录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良土,裴荣富;对铜矿勘查的意见[J];中国地质;1989年10期
2 魏民;赵鹏大;王学平;刘红光;赵精满;杨丽沛;;中国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品位—吨位模型[J];地质论评;2000年S1期
3 唐俊华;长江中下游地区层状铜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J];矿产与地质;2000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铜矿地质译文集》简介[J];西北地质;2002年02期
5 薛步高;史料考证与找矿(之三):铜矿[J];云南地质;2002年03期
6 刘扬;世界上第二例大规模自然铜矿在我国被发现[J];有色设备;2002年05期
7 沈存利,苏宏伟,王守光;内蒙古铜矿床区域成矿特征初步研究[J];西北地质;2004年03期
8 崔银亮,秦德先,陈耀光,毛云忠;中国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与越南生权铜矿初步对比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4年06期
9 崔银亮;秦德先;高俊;杨学善;陈耀光;;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床与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床对比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S1期
10 杨林;田晓燕;唐凤英;杜鹃;;内蒙古铜矿时空分布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田;韩发;葛朝华;;我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初探[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2 宋学信;;筏子坝铜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的综合示范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3 徐文p,
本文编号:677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7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