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晚二叠世—三叠纪南盘江盆地中北部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及锰的富集机制浅析

发布时间:2017-08-15 22:26

  本文关键词:晚二叠世—三叠纪南盘江盆地中北部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及锰的富集机制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南盘江盆地 裂谷 复理石 古水流 富集


【摘要】:南盘江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盆地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形成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到茅口期以台地相沉积环境为主,其上广泛发育基性火山活动,至中三叠世早期南盘江盆地又发生一次明显的沉降活动,深水盆地面积增加。本文根据沉积学、构造地质学调查,厘定出分布于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晚二叠世的三叉裂谷系统,其中裂谷西支系统为隆林同生断裂控制的半地堑系统,其走向近东西向,经隆林县城南部向西逐渐转变为北东-南西向延伸;裂谷北支系统为南北走向的乐运-乐园裂谷,西边界为镇宁.册亨断裂控制,东边界为包树同生断裂控制;裂谷东支系统主要为北西走向,沿田林-百色向南东延伸。裂谷系统内发育海湾相沉积,非裂谷区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三条裂谷系统的发育情况不同,北支较差,东、西两支发育的较好。进入三叠纪中期,盆地范围进一步扩展、海水深度进一步加深,盆地内部主要沉积了一套深水复理石,本文针对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深水复理石沉积,测量了鲍马序列c段中的小型斜层理、爬升层理、包卷层理轴面倒向、槽模等反映古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的产状,通过野外和室内复平面校正、古流向玫瑰花图的绘制,对研究区三叠纪古流向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古流向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南盘江盆地物源区进行了讨论。认为中三叠世期间盆地南部广南、底圩、八达、富宁一线物源区来自南部的越北古陆;盆地东部的巴马、龙川、望谟一线物源区来自于东部及北东的江南古陆;盆地北部物源区位于盆地西北部和北部的扬子台地内部;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册亨以南、潞城以北地区;隆林县城和西林县城之间、阳圩和剥隘之间存在古隆起。晚三叠世期间盆地北部古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应与构造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南盘江盆地晚三叠世由弧后盆地转变为前陆盆地,在盆地北部沉积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东吴运动后使南盘江盆地北部地区形成了许多的同生断裂系统,并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或火山碎屑岩的沉积,深水区及浅海区的地层展布。将盆地演化划分为盆地基底建造阶段、大陆裂谷阶段、弧后盆地阶段、前陆盆地阶段共4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早泥盆世晚期至二叠纪研究区处于伸展变形裂谷阶段环境,中三叠世南盘江盆地处于弧后拉张环境,盆地的伸展-岩浆-热液为含锰地层的沉积提供了构造环境。
【关键词】:南盘江盆地 裂谷 复理石 古水流 富集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32;P5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前言9-12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11
  • 1.3.1 研究内容10
  • 1.3.2 技术路线10-11
  • 1.4 完成的工作量11
  • 1.5 研究创新之处11-12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2-18
  • 2.1 区域构造12-13
  • 2.2 地层13-17
  • 2.3 岩浆岩17-18
  • 第3章 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沉积地质特征18-60
  • 3.1 沉积相划分18-22
  • 3.2 古水流研究22
  • 3.3 路线剖面研究22-60
  • 3.3.1 广南-安龙路线剖面22-42
  • 3.3.2 关岭关兴公路-断桥路线剖面42-45
  • 3.3.3 贞丰-望谟分支路线剖面45-49
  • 3.3.4 八桂-田林-利周路线剖面49-54
  • 3.3.5 田阳-巴马路线剖面54-60
  • 第4章 南盘江盆地北部古流向研究60-66
  • 第5章 南盘江盆地北部沉积-构造特征66-74
  • 5.1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三叉裂谷演化阶段66-70
  • 5.2 中三叠世弧后盆地演化阶段70
  • 5.3 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演化阶段70-72
  • 5.4 南盘江盆地北部构造原型盆地的恢复72-74
  • 第6章 南盘江盆地锰富集及其与火山活动的关系74-77
  • 结论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84-85
  • 附件85-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全忠;;虾拉沱盆地性状与地震[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2 陈国达;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3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4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5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6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7 郑荣椿;云南昭通第三纪褐煤盆地成因的探讨——对“岩溶侵蚀盆地”成因的异议[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8 王发宁;江西周田盆地成盐地质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年02期

9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10 龙汉春;以中原地区为例论华北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其控油气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4 李国栋;申少宁;;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5 刘建明;谭俊;储雪蕾;刘伟;陈旭瑞;;沉积盆地中的成油与成矿:盆地流体作用的两个方面[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浩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古地理及其有关油气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麦昌荣;;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中心探讨及其找油气前景[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C];1994年

9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顾雪祥;李保华;付绍洪;徐仕海;董树义;;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晓慧;松辽外围发现5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N];中国矿业报;2012年

2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增连;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孢粉记录与东亚季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斌;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雪;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宋鄂平;青藏高原中部改则盆地沉积地层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胡丽沙;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李双庆;中国东北地区fi中生代典型盆地火山作用及沉积物源演化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赵德军;思茅盆地东南缘与哀牢山构造带的盆地耦合过程及其地质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吉云平;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古湖最终消亡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赵阳慧;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盆地构型及其形成演化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骁;基于遥感和高精度DEM数据的鹤庆盆地活动构造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梁霄;茂名盆地晚中生代沉积记录与古南海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立军;青海共和盆地下—中三叠统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朱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章朋;胶莱盆地白垩系底部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陈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张翔;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本溪组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安伟;冀西北尚义盆地晚中生代火山—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韩冬;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成钾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刘艳蕊;西宁盆地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0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80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