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本文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地壳结构 柴达木盆地
【摘要】:含油气盆地的地温场在油气的生成、运聚及盆地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北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研究不仅为柴达木盆地及周缘陆内或板内大陆动力学及盆地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是油气成烃、成藏及资源评价等工作的研究基础。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场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盆地西部,盆地的北缘、东部开展的工作很少,所用研究数据多取自20世纪之前,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的系统研究尚比较缺乏,亟须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文中采用先进的钻孔温度连续采集系统,实现了深井稳态测温工作的大规模化、高精度化,使用光学扫描法测试岩石热导率,获得了批量的、高精度的岩石热导率数据,新增了17口钻井的测温剖面。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28.6±4.6)℃/km,地温梯度分布具有西部高,中、东部低的特点。柴达木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值平均(55.1±7.9)mW/m2,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大地热流分布存在差异。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表明:柴达木盆地总体属于温盆,热流值低于我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平均值,但高于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受地壳深部结构、岩石热导率性质及盆地构造等因素的控制。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页岩油气调查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地壳结构 柴达木盆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2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DZLXJK20130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964)
【分类号】:P618.13;P314
【正文快照】: 李宗星1,高俊2,*,李文飞3,吴剑锋4,刘成林1,马寅生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页岩油气调查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中国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刚,王双霞;给地温场装上围栏[J];河南气象;2004年04期
2 林世辉;龚育龄;;冀中坳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何国幸;胡玉禄;魏嘉;赵琳;;华北地温场特征[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4 李成伟;李崇福;黄增林;;自动站地温采集干扰故障分析与解决[J];陕西气象;2010年04期
5 施斌;唐朝生;高磊;姜洪涛;刘春;;城市和郊区浅部地温场差异[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6 姚雨凤;;水地温学的现状和发展[J];工程勘察;1980年05期
7 张菊明,孙惠文,熊亮平;区域地温场的数学模拟及实例剖析[J];地质科学;1982年03期
8 牟春瑾;;地温场地为什么要翻松的试验[J];浙江气象科技;1984年03期
9 朱成玉,林友清;地温场地土壤对地温的影响[J];气象;1988年06期
10 邓孝;改进的矿山地温类型划分[J];地质科学;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忠丰;庞忠和;杨峰田;;煤矿深部地温场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张建斌;李莲花;;豫北平原地温场形成机制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刘琼颖;何丽娟;黄方;;地温场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及其在扬子地区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玉禄;胡红文;邱希青;付恩光;刘志勇;高赞东;寿冀平;;华北地温场垂向变化[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5 马刚;;引张作用对华北平原北部地温场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马刚;;引张作用对华北平原北部地温场的影响[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7 李燕;张明华;刘宗铬;王金江;;地温场计算方法的探讨[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均;;地温场与地震的关系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治平;;河西走廊地温场的初步探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骏;基于区域地温场的煤矿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曹瑜;三都矿区地温分布规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任自强;潘集矿区深部地温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翁荔玉;地下水运移对矿井地温场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汪海洋;顾桥煤矿地温分布及异常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郭艳;宿县矿区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7 龚露;地温场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4年
8 刘爱永;合肥盆地构造与古地温场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赵辉;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对浅部地温场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10 王楚骄;东缘进藏交通廊道地温分布及隧址区地温分析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8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