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鹤城科马提质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本文关键词:皖南鹤城科马提质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江南造山带东段 鹤城 变玄武岩 科马提质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摘要】:江南造山带新元古变基性岩为区域构造事件和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地质依据。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鹤城地区变玄武质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进行研究。鹤城变玄武岩呈北东—南西向沿瑶里—鹤城—江潭一带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休宁鹤城变玄武岩同科马提质玄武岩及岛弧玄武岩相类似;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指示其成因可能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同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可能属于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与伏川蛇绿岩组成一个弧后杂岩带,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小洋盆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表明新元古代板块俯冲、岛弧岩浆活动以及拼合是江南造山带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构造演化过程。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中南大学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东段 鹤城 变玄武岩 科马提质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4103)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2012-g-38)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JJ2151)~~
【分类号】:P588.145
【正文快照】: 2.中南大学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江南造山带”出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主要由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中)新元古代巨厚沉积-火山岩系及同时代的侵入体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呈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延伸,向北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效华;高天山;马雪;张彦杰;廖圣兵;余明刚;陈丹丹;朱延辉;;江南造山带东段鄣源枕状玄武岩的年代学与构造属性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4年04期
2 马慧英;孙海清;谢维;;扬子东南缘“南华纪”火山岩与沉积盆地演化[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年09期
3 薛怀民;马芳;宋永勤;;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梵净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J];岩石学报;2012年09期
4 王德恩;周翔;余心起;杜玉雕;杨赫鸣;傅建真;董会明;;皖南祁门地区东源钨钼矿区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J];地质通报;2011年10期
5 翁望飞;支利庚;蔡连友;徐生发;王邦民;;皖南及邻区燕山期两个类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对比与岩石成因[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年04期
6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余明刚;蒋仁;姜杨;;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7 薛怀民;马芳;宋永勤;谢亚平;;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0年11期
8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张晓东;武彬;王存智;余明刚;;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J];地质学报;2010年10期
9 董树文;薛怀民;项新葵;马立成;;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10 周金城;王孝磊;邱检生;;江南造山带形成过程中若干新元古代地质事件[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西荣;潘家永;李绍侠;;黟县胡家门地区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J];金属矿山;2016年04期
2 汪龙;刘春明;胡召齐;江来利;黄德志;;皖南鹤城科马提质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年04期
3 黄顺生;杨用彪;田春明;王海欧;徐旭峰;;溧阳盆地金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地质学刊;2016年01期
4 罗来;贺良;孙海清;黄建中;;扬子东南缘高涧群底部锆石SHRIMP U-Pb年龄[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6年01期
5 韩瑶;张传恒;张恒;游国庆;李利阳;;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J];地质论评;2016年02期
6 徐生发;江来利;王德恩;胡召齐;朱强;;休宁桃溪断裂破碎带构造解析及其区域控矿作用启示[J];安徽地质;2016年01期
7 廖圣兵;张彦杰;周效华;余明刚;蒋仁;姜杨;陈志洪;赵希林;;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分析[J];现代地质;2016年01期
8 张雄;曾佐勋;刘伟;潘黎黎;杨宝忠;刘建雄;魏运许;贺赤诚;李绍凡;;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6年01期
9 聂利青;周涛发;范裕;张千明;张明;汪龙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首例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意义[J];岩石学报;2016年02期
10 谢建成;夏冬梅;方德;闫峻;杨晓勇;孙卫东;李全忠;;皖南晚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J];岩石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效华;张彦杰;廖圣兵;余明刚;陈志洪;赵希林;姜杨;蒋仁;;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2 孙海清;黄建中;郭乐群;陈俊;;湖南冷家溪群划分及同位素年龄约束[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年01期
3 高林志;丁孝忠;庞维华;刘燕学;陆松年;刘耀荣;陈峻;张玉海;;湘东北前寒武纪仓溪岩群变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J];地质通报;2011年10期
4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余明刚;蒋仁;姜杨;;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5 王敏;戴传固;王雪华;陈建书;马会珍;;贵州梵净山白云母花岗岩锆石年代、铪同位素及对华南地壳生长的制约[J];地学前缘;2011年05期
6 高林志;陈峻;丁孝忠;刘耀荣;张传恒;张恒;刘燕学;庞维华;张玉海;;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武陵运动的制约[J];地质通报;2011年07期
7 周翔;余心起;王德恩;张德会;李春麟;傅建真;董会明;;皖南东源含W、Mo花岗闪长斑岩及成矿年代学研究[J];现代地质;2011年02期
8 柏道远;贾宝华;刘伟;陈必河;刘耀荣;张晓阳;;湖南城步火成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约束[J];地质学报;2010年12期
9 薛怀民;马芳;宋永勤;谢亚平;;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0年11期
10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张晓东;武彬;王存智;余明刚;;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J];地质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瑛;一部有关造山带现代理论和方法的优秀教科书——评《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与研究方法——东秦岭造山带剖析》[J];出版科学;1996年02期
2 杨志华,张传林,朱立华,邓亚婷;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类型及阶段──以秦岭造山带为例[J];地学前缘;1999年04期
3 杨巍然;论造山作用和造山带[J];地质论评;1999年01期
4 杨志华,李勇,苏生瑞,周义;论陆内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带[J];矿物岩石;2001年03期
5 徐学义;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成立[J];西北地质;2001年01期
6 姜春发;中央造山带几个重要地质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代序)[J];地质通报;2002年Z2期
7 王来明,宋明春,王沛成;胶南-威海造山带研究进展及重要地质问题讨论[J];山东地质;2002年Z1期
8 龚全胜,刘明强,李海林,梁明宏,代文军;甘肃北山造山带类型及基本特征[J];西北地质;2002年03期
9 钟大赉,丁林,张进江,季建清;中国造山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2年02期
10 张长厚,吴正文;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J];地质论评;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超民;董岩翔;任荣富;周建华;;试论大别——舟山造山带[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炳蔚;;横断山式造山带的某些特点[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1)——“三江”论文专辑[C];1991年
3 高锐;李秋生;赵越;匡朝阳;张季生;管晔;白金;张栓宏;吴海;胡建民;王海燕;;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探测燕山造山带地壳细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照华;詹华明;魏阳;辛后田;柯珊;李文韬;;基于实验结果推导的造山带拆沉作用模型及其构造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宗起;;中国典型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6 高锐;李秋生;赵越;张季生;管晔;白金;吴海;张栓宏;胡建民;李鹏武;王海燕;贺日政;;燕山造山带反射地震剖面[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许志琴;杨经绥;金小赤;万渝生;吴才来;张建新;李海兵;史仁灯;;祁连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动力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8 杨志华;苏生瑞;李勇;周美付;赵太平;;从抽拉构造到陆内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9 徐佩芬;刘福田;王清晨;从柏林;陈辉;;苏鲁造山带之下的“鳄鱼”状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戴传固;;造山带构造分析原理及方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维;中俄携手研究增生型造山带[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张维;中俄携手研究增生型造山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李华北;华北陆域造山带会聚全球三大成矿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4 江来利 汪杰;大别山造山带地质现象引人注目[N];安徽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滕艳;造山带里,,富含金银钼铜锑[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宋明春 许东平;巧手绘得胶南貌[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汪杰 陆益群;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地质研究出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骑彬;大别—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2 李晓波;中国若干典型陆内造山带演化过程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徐亚军;北祁连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徐强;造山带沉积学[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李玮;准噶尔西北缘造山带中生代盆地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6 蔡志慧;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特征、造山过程及对塔里木盆地的影响[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张克信;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0年
8 童劲松;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韩芳林;西昆仑增生造山带演化及成矿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有学;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广角地震测深地壳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东江;完达山造山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2 惠若愚;苏鲁造山带浅部构造特征及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3 韩瑶;江南造山带东段构造古地理格局及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张艳秋;塔西南坳陷与西昆仑造山带的耦合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魏方辉;北祁连造山带东端早古生代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过程[D];长安大学;2013年
6 董铁柱;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系极低级变质与变形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侯广顺;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地球化学分区及编图[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王伟;苏鲁造山带北部多期构造热事件的锆石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陈广俊;青海阿尼玛卿-巴颜喀拉造山带动力学演化及大场金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承云;北大别单元早白垩世构造抬升历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0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9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