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历史中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了解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
本文关键词:地球历史中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了解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
更多相关文章: 巨型氧化作用事件 大气圈氧气上升 古地理演变的重要线索
【摘要】:在塑造我们的星球环境的过程之中,分子氧起着关键的作用。大气圈和海洋中氧气的出现及其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地球上的主要变化存在强烈关联,诸如构造重组、气候波动和生物进化。针对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的上升,多年研究的结果肯定了2个基本事实:(1)地球最早期的大气圈是缺乏氧气的;(2)今天的大气圈则为21%的氧气所组成。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大气圈氧气水平的大多数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这就为确定大气圈氧气含量上升的时间进程带来很多困难。即使如此,一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一个从缺氧的到含氧的大气圈的转变,大致发生在2.5—2.0 Ga,这个转变被定义为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几个主要证据表明,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大约850—540 Ma,发生了"第二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还被进一步定义为新元古代巨型氧化作用事件(NOE)。再者,大气圈氧气水平在显生宙还存在着一个特别的上升,这次变化在石炭纪晚期接近一个峰值为150%PAL(现代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所以,也可以定义为一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即显生宙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POE)。因为蓝细菌光合作用造成的氧气生产,曾经导致了大气圈与海洋的氧化作用,反过来为需氧呼吸作用和大型而且复杂的、最终富有智慧的生物进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大气圈氧气上升,是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的作用结果,从而成为了解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从古元古代的GOE,经过新元古代的NOE,到显生宙的POE,这些巨型氧化作用事件的内在特征、作用结果与基本属性,尽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从这些概念的出现到对它们的形成机理的探索性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认识;追索这些新概念和新认识,将为了解地球大气圈氧气上升的复杂历史所代表的一个特别的地球上生物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益的重要线索和思考途径。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巨型氧化作用事件 大气圈氧气上升 古地理演变的重要线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72090;40472065;49802012)资助~~
【分类号】:P531
【正文快照】: 谨以此文祝贺冯增昭教授九十华诞。Great Oxidation Event in history of the Earth:An important clue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of evolution of palaeogeographical backgroundMei Mingxiang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冥相;孟庆芬;;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进程:一个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J];古地理学报;2016年01期
2 梅冥相;孟庆芬;;太古宙氧气绿洲:地球早期古地理重塑的重要线索[J];古地理学报;2015年06期
3 梅冥相;高金汉;;光合作用的起源:一个引人入胜的重大科学命题[J];古地理学报;2015年05期
4 梅冥相;;微生物席的特征和属性: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基础[J];古地理学报;2014年03期
5 梅冥相;刘少峰;;陆生植被对河流沉积作用的影响:生物沉积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J];古地理学报;2013年01期
6 梅冥相;;从生物矿化作用衍生出的有机矿化作用:地球生物学框架下重要的研究主题[J];地质论评;2012年05期
7 梅冥相;;微生物席沉积学: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8 梅冥相;;陆源碎屑岩中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的成因类型及其分类体系[J];地质论评;2011年03期
9 梅冥相;;长周期层序形成机制的探索:层序地层学进展之二[J];古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10 梅冥相;孟庆芬;刘智荣;;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研究进展综述[J];古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因业;刘伟;刘艳;方向;马奎;;中国冈瓦纳的寒武系下伏沉积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6年09期
2 MEI Mingxiang;Kyawt Kay KHAING;;A New Progress of the Proterozoic Chronostratigraphical Divis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4期
3 梅冥相;;冥古宙的地层学属性:了解地球形成初期古地理背景和演变历史的重要线索[J];古地理学报;2016年04期
4 梅冥相;;地球历史中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了解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J];古地理学报;2016年03期
5 于晓辉;沈军;林玲玲;范天骐;;辽宁中元古代初期粗碎屑岩中微生物砂质颗粒的发现及古环境意义[J];地学前缘;2016年04期
6 王凯;关平;邓世彪;刘沛显;金亦秋;;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J];沉积学报;2016年02期
7 贡云云;;寒武系凝块石生物丘的沉积组构:以鲁西地区张夏组为例[J];现代地质;2016年02期
8 梅冥相;;太古宇的建系: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大胆的尝试和重要的进展[J];地层学杂志;2016年02期
9 梅冥相;孟庆芬;;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J];古地理学报;2016年02期
10 梅冥相;孟庆芬;;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进程:一个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J];古地理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冥相;孟庆芬;;太古宙氧气绿洲:地球早期古地理重塑的重要线索[J];古地理学报;2015年06期
2 梅冥相;高金汉;;光合作用的起源:一个引人入胜的重大科学命题[J];古地理学报;2015年05期
3 梅冥相;;微生物席的特征和属性: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基础[J];古地理学报;2014年03期
4 梅冥相;刘少峰;;陆生植被对河流沉积作用的影响:生物沉积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J];古地理学报;2013年01期
5 汤冬杰;史晓颖;蒋干清;张文浩;;中元古代微指状叠层石:超微组构和有机矿化过程[J];地质论评;2012年06期
6 梅冥相;;从生物矿化作用衍生出的有机矿化作用:地球生物学框架下重要的研究主题[J];地质论评;2012年05期
7 梅冥相;;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J];沉积学报;2012年01期
8 汤冬杰;史晓颖;李涛;赵贵生;;微生物席成因构造形态组合的古环境意义:以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梅冥相;郭荣涛;胡媛;;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崮山组叠层石生物丘的沉积组构[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10 梅冥相;;关于“超微细菌”的争论:灰岩成因研究的重要驱动力[J];古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ames F.Kasting;彭向东;;早期大气圈的氧化状态[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2 李建;;大气厚度之谜[J];故事世界;2005年10期
3 鲁少华;;大气圈对人类和生物究竞有何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86年05期
4 吕伯西;;《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硅铝质大陆地壳的成生》[J];云南地质;2013年02期
5 A.B.根别雷;汪秉仁;;海洋与陆地间的相互作用[J];地理译报;1985年04期
6 K.M.Towe;丁莲芳;;前寒武纪大气圈的氧和条带状铁建造:一种延滞海洋模式[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5年04期
7 H.E.Landsberg;朱善钊;;全球的气候趋势[J];世界科学;1989年05期
8 M.J.Rycroft;袁大中;;南极大气圈:一口大冷锅中的一个热门话题[J];地理译报;1992年02期
9 Heinrich D.Holland;曾志刚;;前寒武纪大气演化的主要方向[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10 唐黎标;;地球之痛[J];科学之友(A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绚丽;谈哲敏;;大气圈碳循环的模拟研究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杜娟;王锦龙;杜金洲;;我国~7Be,~(210)Pb,~(137)Cs沉降通量特征[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雪臣;张洪广;;建立地球环境综合观测系统的发展思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陈根年;;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控制[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陈鸣;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癌症高发区域与城市化进程中环境多重污染的关系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慈平;冉华;孙自刚;;岩石圈排气与应力应变关系研究[A];2007年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世龙;大气圈:地球真正的外壳[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祁明;地球的面纱——大气圈[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张晓松;管天管地管太空[N];中国矿业报;2001年
,本文编号:694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9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