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LA-MC-ICP-MS原位微区精确测定硫化物和硫单质中的硫同位素组成
本文关键词:利用LA-MC-ICP-MS原位微区精确测定硫化物和硫单质中的硫同位素组成
更多相关文章: LA-MC-ICP-MS 硫同位素 氮气 氧化物和氢化物干扰的减少 基体效应
【摘要】:分析地球化学是现代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利用分析化学手段,以地质样品为对象,为地质学家提供物质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组成信息。分析地球化学是现代地球科学、矿物来源和地质环境演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的发展与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最近几十年,质谱凭借其普遍性,高灵敏度和元素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已在分析地球化学领域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测定。本次研究介绍了原位微区LA-MC-ICP-MS精确测定硫化物和单质硫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方法。硫同位素在地球科学的多个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在这项研究中,详细研究了三套不同的锥组合与氮气结合对原位分析硫同位素的影响。相比于standard采样锥和H截取锥组合,采用standard采样锥和X截取锥组合及Jet采样锥和X截取锥组合,均可提高硫同位素的灵敏度,分别为2.3倍和3.6倍。信号强度的显著增强可以大大提高在高空间分辨率下原位测定硫同位素组成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不同的锥组合对硫同位素的质量歧视和质量歧视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当在只有Ar气的等离子体中,使用Jet采样锥和X截取锥组合在最佳的气体流速下得到的是精度差的硫同位素比值。然而,当加入4-8ml/min氮气到激光剥蚀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中心气流中时,发现三套不同的锥组合在最佳气体流速周围明显扩大了质量歧视的稳定区间。通过比较在加入0、4、8 ml/min的氮气时硫同位素比值的稳定性,发现在加入4ml/min的氮气下,原位测定硫同位素比值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最好,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加入4ml/min的氮气模式下,多原子干扰OO、SH、OOH显著降低,测定硫同位素组成的无干扰的平台也明显变宽和变平坦。但是发现在这项研究中,仪器灵敏度没有随氮气的加入而显著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激光能量和剥蚀模式对使用LA-MC-ICP-MS测定硫化物和硫单质中硫同位素比值过程中造成的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和不同的硫化物和硫单质间的基体效应。通过研究发现在最佳化的能量密度下,使用线扫剥蚀代替单点剥蚀硫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和不同硫化物和单质硫间的基体效应能显著降低。对于不均一的样品,可以通过研磨粉碎到10μm以下得到均一的样品。对于一系列的硫化银的标准参考物质(IAEA-S-1, IAEA-S-2, IAEA-S-3, IAEA-S-4, GBW04414,GBW04415)和同位素均一的自然硫化物标准(PPP-1, MASS-1, MoS2, P-GBW07267, P-GBW07268, P-GBW07270),通过选择最佳的分析条件,其测定值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验证了LA-MC-ICP-MS原位测试硫化物和单质硫中硫同位素的实验参数及校正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LA-MC-ICP-MS 硫同位素 氮气 氧化物和氢化物干扰的减少 基体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97
【目录】:
- 作者简历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一章 绪论13-17
- 1.1 论文选题及其意义13-14
- 1.2 原位微区分析硫同位素的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实验仪器简介17-21
- 2.1 MC-ICP-MS基本原理17-18
- 2.2 激光剥蚀系统及与质谱联用技术简介18-21
- 第三章 LA-MC-ICP-MS硫化物和硫单质中硫同位素研究21-41
- 3.1 实验部分21-24
- 3.1.1 实验仪器21-22
- 3.1.2 标准和样品的制备22-24
- 3.1.3 同位素比值测定和数据处理24
- 3.2 实验结果和讨论24-41
- 3.2.1 不同锥组合和氮气加入对信号强度的影响24-27
- 3.2.2 氮气的加入对硫同位素多原离子干扰的影响27-29
- 3.2.3 氮气的加入对硫同位素比值和硫同位素比值稳定的影响29-31
- 3.2.4 样品粒度对分析硫同位素比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31-33
- 3.2.5 激光能量密度和剥蚀模式对同位素分馏和基体效应的影响33-36
- 3.2.6 信号强度和精度的关系36-37
- 3.2.7 标准样品测试结果37-41
- 第四章 结论与不足41-43
- 4.1 主要结论41-42
- 4.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硫同位素地质标准的变动及换算[J];地质与勘探;1978年05期
2 乐淑葵;潘家永;陈益平;严兆彬;韩善楚;;南昌市雨水和湖水硫同位素特征的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3 李干蓉;刘丛强;陈椽;汪福顺;王宝利;李军;灌瑾;;丰水期乌江上游干流水库—河流体系硫同位素组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4 ;硫同位素地质介绍[J];地质与勘探;1974年01期
5 程伟基 ,陈江峰;热液体系中硫同位素的瑞利分馏[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6 ;混合体系中的硫同位素研究[J];矿产与地质;1985年04期
7 赵瑞;热液及其晶出矿物硫同位素的共生平衡分馏模式[J];科学通报;1986年18期
8 胡菲菲;张良;;我国酸沉降地区硫源的硫同位素组成研究[J];地质学刊;2013年04期
9 王大波;宋虎跃;邱海鸥;闫蒲根;汤志勇;;碳酸盐晶格硫同位素分析前处理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1期
10 卢武长;;共生矿物对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应用[J];矿物岩石;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悌平;万德芳;李延河;白瑞梅;李金城;;硫原子量的修订与硫同位素测量基准和尺度的校正[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2 樊海峰;温汉捷;张羽旭;朱传威;黄晶;储雪蕾;;华南寒武统镍钼硒矿层的硫同位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美玉;毕承思;吴静淑;;硫同位素数据分析方法的探讨(以某些矽卡岩型矿床为例)[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0)[C];1987年
4 崔彬;赵磊;詹朝阳;和志军;;硫同位素混合总体筛分[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王中良;刘丛强;朱兆洲;;中国西南喀斯特湖泊硫酸盐来源的硫同位素示踪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友科;郑艳芳;韩烽火;孙利;;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7 关晖;肖化云;刘丛强;;马尾松针叶组织稳定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示踪[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宋虎跃;朱园园;邱海鸥;;硫同位素分析测定及其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郎峗超;刘丛强;丁虎;李思亮;李军;薛紫晨;刘文景;;喀斯特小流域地表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虎跃;宋海军;童金南;;南盘江盆地早三叠世硫同位素的演化过程[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吴长锋;我科学家提出地球生命灭绝新模式[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曹菲;0.001背后的新闻[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3 记者 吴岗;硫同位素绝对比值和原子量数据改写[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4 吴长锋;大气中二氧化碳富集致海水缺氧[N];中国矿业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佳丽;利用LA-MC-ICP-MS原位微区精确测定硫化物和硫单质中的硫同位素组成[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席明杰;硫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判别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3 唐爱玲;生物碳酸盐中硫同位素组成分析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毅;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典型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薛彦山;亚热带小流域河流水体稳定碳、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对风化的指示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荆磊;白垩纪松辽盆地嫩江组一段硫地球化学与古湖泊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704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0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