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代厘定

发布时间:2017-08-20 08:17

  本文关键词: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代厘定


  更多相关文章: 古油藏 地质地化特征 沥青Re-Os测年 成矿成藏关系 晴隆锑矿


【摘要】:贵州晴隆锑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锑矿床之一。晴隆锑矿床含有丰富的有机包裹体,然而关于这些有机质的来源一直未能查清。尽管前人也讨论锑矿形成与有机质的关系,但由于有机质研究的重要材料(沥青)的缺乏,使得有机质与锑矿成矿关系的研究不易深入。笔者在参与晴隆锑矿外围找矿时在沙子岭矿段发现了一个古油藏,古油藏与锑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暗示了两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鉴于晴隆锑矿床成矿成藏关系不清及成藏年代学未展开过研究,本文以新发现的古油藏和晴隆锑矿床为研究对象,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探讨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厘定古油藏成藏时代,建立晴隆锑矿成矿成藏时间谱系,讨论晴隆锑矿成矿与成藏的关系,获得了如下认识。1、晴隆锑矿火山岩型古油藏在沙子岭矿段被发现,5个钻孔中合计发现15层沥青层。古油藏与晴隆锑矿床距离较近且分布层位相同或相近,二者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沥青层赋存层位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上二叠统大厂层凝灰岩及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沥青主要分布于岩石裂缝、孔隙和溶洞之中。2、对古油藏开展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取得了新的认识。沥青有机元素(C、H、O、 N)及反射率(Rb)分析,显示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为热演化程度较高的碳质沥青;沥青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沥青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轻、重稀土分馏比较明显,Eu和Ce整体无明显异常,沥青稀土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右倾模式,成矿流体与成藏流体性质差异较大;稀土元素与沥青C同位素值综合分析认为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与泥盆系碳质泥岩具有成因关系。3、古油藏沥青Re-Os同位素测年厘定的成藏时代显示古油藏生油年龄为254.3±2.8Ma(晚二叠世初期),古油藏流体包裹体法确定的成藏时代显示原油在三叠世早-中期演化成型。晴隆锑矿成矿时间(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要晚于古油藏形成的时间。成藏成矿是一个先后发生的连续动力学过程,成藏过程为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4、晴隆锑矿的成藏成矿关系为:原油在生成后进入峨眉山玄武岩(含大厂层)裂隙和气孔中,随着埋藏作用加深,原油演变为天然气并向大厂背斜核部运移,来自古油藏的烃类物质(CH4)通过热化学还原硫酸盐(SO42-)提供锑矿成矿所需S2-。此外,沥青中黄铁矿也是古油藏向成矿提供S2-的基础。(SO42-+CH4=S2-+C02+2H20:3S2-+2Sb3+= Sb2S3)。
【关键词】:古油藏 地质地化特征 沥青Re-Os测年 成矿成藏关系 晴隆锑矿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12-13
  • 1.2 研究现状13-16
  • 1.2.1 晴隆锑矿床研究现状13-14
  • 1.2.2 有机质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现状14-15
  • 1.2.3 成矿成藏年代学研究现状15-16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6-17
  • 1.3.1 选题依据16
  • 1.3.2 研究意义16-17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7-18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主要工作量18-19
  •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19-21
  • 1.6.1 主要成果和认识19
  • 1.6.2 创新点19-21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21-27
  • 2.1 大地构造位置21
  • 2.2 区域地层21-24
  • 2.3 区域构造24-25
  • 2.4 岩浆岩25-26
  • 2.5 区域矿产26-27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27-43
  • 3.1 矿床地质27-35
  • 3.1.1 地层27-30
  • 3.1.2 构造30-35
  • 3.2 矿体地质35-37
  • 3.2.1 矿体特征35
  • 3.2.2 矿石特征35-37
  • 3.3 围岩蚀变37-42
  • 3.4 成矿期次划分42-43
  • 第四章 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43-57
  • 4.1 晴隆锑矿古油藏的发现及启示43
  • 4.2 古油藏地质特征43-46
  • 4.3 古油藏地球化学特征46-53
  • 4.3.1 沥青有机元素分析46-47
  • 4.3.2 沥青反射率分析47
  • 4.3.3 沥青碳同位素分析47
  • 4.3.4 沥青微量元素特征47-48
  • 4.3.5 沥青稀土元素特征48-51
  • 4.3.6 流体包裹体51-53
  • 4.4 沥青来源及成因53-57
  • 4.4.1 烃源岩53-56
  • 4.4.2 沥青成因56-57
  • 第五章 晴隆锑矿古油藏成藏时代厘定57-64
  • 5.1 沥青Re-Os同位素测年厘定的成藏时代57-60
  • 5.1.1 沥青的Re-Os同位素体系57-58
  • 5.1.2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58-59
  • 5.1.3 测试结果59-60
  • 5.2 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厘定的成藏时代60-61
  • 5.3 讨论61-64
  • 5.3.1 晴隆锑矿成矿时代分析61-62
  • 5.3.2 晴隆锑矿成矿成藏时间谱系62-64
  • 第六章 晴隆锑矿成矿成藏关系研究64-71
  • 6.1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64-67
  • 6.1.1 矿床成因64-65
  • 6.1.2 找矿标志65-67
  • 6.2 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中的作用67
  • 6.3 晴隆锑矿成矿成藏动力学背景67-68
  • 6.4 晴隆锑矿成矿成藏关系讨论68-71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71-73
  • 7.1 主要结论71-72
  •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设想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3
  • 附录83-84
  • 图版及说明84-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孟军;张水昌;赵陵;刘培初;;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学报;2006年06期

2 高飞;;中国古油藏的分布和特点[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2期

3 武蔚文;贵州东部若干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J];贵州地质;1989年01期

4 王守德;郑冰;蔡立国;;中国南方古油藏与油气评价[J];海相油气地质;1997年01期

5 韩晓东,李国会;塔中4油田C_Ⅲ古油藏及地质意义[J];勘探家;2000年02期

6 匡立春;齐雪峰;王绪龙;任江玲;唐勇;潘立君;;新疆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古油藏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7 刘劲松;邹先武;汤朝阳;崔森;夏杰;甘金木;赵武强;金世超;;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与古油藏关系初探[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年03期

8 李天义;何治亮;何生;周雁;孙冬胜;沃玉进;杨兴业;;中扬子北缘京山二叠系古油藏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6期

9 赵孟军;张水昌;赵陵;刘培初;达江;;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2期

10 文龙;项茜;刘埃平;杨天泉;梅清;;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付立新;高勇;杜玉梅;梁锋;时云珠;;麻江古油藏油气聚集与破坏机理探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李厚民;毛景文;陈毓川;张长青;许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古油藏与玄武岩铜矿化(摘要)[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方允鑫;廖玉宏;吴亮亮;耿安松;;催化加氢热解法运用于南盘江古油藏固体沥青-源对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葆华;李雯霞;顾雪祥;肖德长;黄增保;程文斌;陈翠华;董树义;;贵州丹寨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朱光有;张水昌;何坤;苏劲;;低地温梯度盆地原油的热稳定性与古油藏的超长寿命[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杨平;谢渊;汪正江;刘建清;赵瞻;卓皆文;;秀山上寒武统古油藏的发现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道桂;刘光祥;陈玉华;潘文蕾;瞿常博;饶丹;;江南-雪峰山前缘油气聚集及烃源对比—南方构造问题之三[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8 肖中尧;黄光辉;卢玉红;张秋茶;;一个典型来源于寒武系源岩的古油藏-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志留系古油藏成因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非;重庆发现海相二叠系古油藏[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章力;西藏首次发现古油藏带[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记者 李斌 尕玛多吉;西藏发现100公里古油藏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腾格尔 李武 蒋启贵;加强川西下寺古油藏研究[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熊和生;油气与金属本是同“根”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大飞;雪峰隆起北缘海相古油气巨量富集的陆内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宋到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泥盆系古油藏形成与破坏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陈玲;华南麻江海相古油藏沥青Re-Os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油藏形成和破坏时代的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鹏鹏;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代厘定[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俊先;川东北地区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凤;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古生界碳沥青及其与古油藏成因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刘慧卿;贵州石头寨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吴程峗;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及伴生古油藏中的有机质—来源、演化及联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周锋;江南隆起北缘油气成藏带解剖及成藏规律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5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05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