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半开放体系下流体压力对烃源岩HTHP模拟产物产率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0 11:14

  本文关键词:半开放体系下流体压力对烃源岩HTHP模拟产物产率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灰色泥岩 模拟实验 流体压力 R_O 半开放体系 残渣 生烃潜力 成熟度


【摘要】:为探究半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对烃源岩热演化和成烃过程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HTHP)模拟仪,在一定半开放体系中,对采自钻孔的泥岩样品进行恒压和增压2个系列的生烃模拟实验。恒压实验中沥青、热解油和气态烃产率高峰分别出现在350℃、450℃和520℃,产率依次为1.82mg/g、4.86mg/g和2.67mL/g,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_O)分别为0.68%、1.72%和3.0%。增压实验中,沥青、热解油和气态烃产率高峰也分别出现在350℃、450℃和520℃,产率依次为0.56mg/g、5.41mg/g和2.61mL/g,对应R_O值分别为0.56%、2.42%和2.74%。表明在半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的升高虽不利于沥青形成,但可能会通过促进热解油的形成,从而使总液态烃产率升高。同时,流体压力的升高可能不利于气态烃的形成,会降低气态烃产率。指示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流体压力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成烃过程有不同的影响。此外,增压实验中所得残渣总有机碳(TOC)含量均低于恒压实验,表征生烃潜力的相关指标S_2、I_H、H/C也均低于恒压实验,表明高流体压力虽可提高有机质成烃效率,但在促进有机质成油的同时也降低了残渣的生烃潜力。不同热演化阶段流体压力对有机质成熟度的相关指标T_(max)值和R_O值也有不同影响,热解油大量生成阶段T_(max)值、R_O值随流体压力升高明显增加。
【作者单位】: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灰色泥岩 模拟实验 流体压力 R_O 半开放体系 残渣 生烃潜力 成熟度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07001-004) 甘肃省科技计划(编号:1309RTSA04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编号:Y404RC1)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Gas Geoscience,2016,27(10):1904-1912.[吴远东,张中宁,孙丽娜,等.半开放体系下流体压力对烃源岩HTHP模拟产物产率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10):1904-1912.]0引言烃源岩在经历热演化和成烃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动态反应,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旭;张德会;印贤波;;岩石变形、流体压力与热液成矿关系的研究现状[J];地质通报;2011年04期

2 Johu Ridley;梁万通;;深部地壳流体压力和流体流动通道的控制[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3 杨瑞召;;流体压力封隔体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国外油气勘探;1993年03期

4 郭仲三;淋巴液形成的一个生物力学模型[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3期

5 D.Grauls;C.Cassignol;刘爱香;;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流体压力诱生裂隙[J];国外油气勘探;1993年06期

6 杨瑞召;流体压力封隔体对油气勘探的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4年02期

7 陈荣书;徐思煌;燕廷泽;;压实、流体压力和势分析系统及其在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油气运聚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年04期

8 T.NNarasimham;张鸣冈;;孔隙压力在地质过程中对变形的作用[J];地震地质译丛;1981年03期

9 何千里;压实、流体压力和势系统及其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D.Grauls ,王江;根据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流体压力产生的裂缝带:实例研究[J];石油物探译丛;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春山;;水库地震与异常空隙流体压力[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刘晓峰;解习农;;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郭仁炳;;地压地温油气形成概述和关联分析[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 紫;流体压力“润滑”减轻地震危害[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明亮;川西地区流体压力演化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6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06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