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驾车穹隆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及其Pb,Zn,Ag,As,Sb丰度异常与赋存状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4:36

  本文关键词:驾车穹隆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及其Pb,Zn,Ag,As,Sb丰度异常与赋存状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驾车穹隆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样式 叠加褶皱 元素富集


【摘要】:滇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部。该区域内发育一系列直接赋存有低温矿床或与低温成矿作用联系密切的构造穹隆体。详细研究这类穹隆体的构造成因及属性,是揭示区域内低温成矿规律的关键。驾车穹隆位于滇东北阿旺镇至驾车乡一带,与滇东北其他穹隆体相比,驾车穹隆出露完整的构造-岩石组合,是该区域构造穹隆体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驾车穹隆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构造调查与构造解析、重点地层系统样品采集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结合区域背景资料,确定了穹隆的构造成因及变形序列、主要低温成矿元素背景异常特征,并以此探讨穹隆的构造特征对低温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意义,取得以下主要成果与认识:1.通过对3条横切驾车穹隆体构造剖面的构造解析,厘定了3期构造变形,即D1期韧性流变构造,变形时代推测为加里东期;D2期为NEE向断展褶皱,变形时代推测为印支期;D3期为NNE向纵弯褶皱,变形时代推测为燕山期。2.综合构造解析结果表明,驾车穹隆主体是一个由NNE向褶皱(D3期)横跨叠加于NEE向褶皱(D2期)之上而形成的构造穹隆体,为印支期与燕山期构造复合的结果。区域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构造叠加模式是扬子地块西南穹隆体的主要原因。3.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穹隆内昆阳群中泥质和粉砂质板岩等低级变质岩中具有3-5倍以上Pb、Zn、Ag、Sb、As元素背景异常;震旦系澄江组粉砂岩、灯影组白云岩与黑色页岩中局部具有3-5倍以上Pb、Ag和As的元素背景异常;下寒武统渔户村组部分黑色页岩中具有5倍以上的Pb、Zn、Ag、Sb、As元素背景异常。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述低温成矿元素主要赋存于原生黄铁矿等矿物中。4.综合构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区域性构造-岩石-低温成矿元素关系柱状图,认为驾车穹隆的三期构造变形为Pb、Zn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环境。
【关键词】:驾车穹隆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样式 叠加褶皱 元素富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2;P6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7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11-12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2-14
  • 1.2.1 研究现状12-13
  • 1.2.2 存在问题13-14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5
  • 1.3.1 研究方法14
  • 1.3.2 技术路线14-15
  • 1.4 完成工作量及研究成果15-17
  • 1.4.1 完成工作量15
  • 1.4.2 研究成果及认识15-17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7-31
  • 2.1 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17
  • 2.2 区域地层概况17-26
  • 2.2.1 昆阳群18
  • 2.2.2 震旦系18-20
  • 2.2.3 寒武系20-22
  • 2.2.4 泥盆系22-23
  • 2.2.5 石炭系23-24
  • 2.2.6 二叠系24-25
  • 2.2.7 三叠系25-26
  • 2.2.8 侏罗系26
  • 2.3 区域岩浆岩概况26-28
  • 2.3.1 喷出岩26-27
  • 2.3.2 侵入岩27-28
  • 2.4 区域构造概况28-31
  • 2.4.1 大地构造背景28
  • 2.4.2 区域构造发展史28-31
  • 第3章 驾车穹隆构造特征31-41
  • 3.1 剖面特征31-36
  • 3.1.1 剖面AB32-34
  • 3.1.2 剖面CD34-35
  • 3.1.3 剖面EF35-36
  • 3.2 褶皱与断层36-38
  • 3.2.1 褶皱36-37
  • 3.2.2 断层37-38
  • 3.3 构造期次划分38-39
  • 3.3.1 D_1期:韧性流变构造38
  • 3.3.2 D_2期:NEE向纵弯褶皱38-39
  • 3.3.3 D_3期:NNE向纵弯褶皱39
  • 3.4 构造成因及属性39-41
  • 第4章 主要剖面各地层单元低温成矿元素背景特征41-54
  • 4.1 地层层序划分41-47
  • 4.1.1 昆阳群41
  • 4.1.2 震旦系41-43
  • 4.1.3 寒武系43-46
  • 4.1.4 泥盆系46-47
  • 4.2 主要低温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47-52
  • 4.2.1 测试方法47-48
  • 4.2.2 测试结果48-52
  • 4.3 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52-54
  • 4.3.1 样品情况及测试方法52
  • 4.3.2 测试结果52-54
  • 第5章 穹隆构造特征对Pb、Zn背景异常的影响54-57
  • 5.1 构造变形对驾车穹隆元素富集的影响54-56
  • 5.1.1 D_1期加里东期54-56
  • 5.1.2 D_2印支期56
  • 5.1.3 D_3燕山期56
  • 5.2 小结56-57
  • 第6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57-59
  • 6.1 结论57
  • 6.2 存在的问题57-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9
  • 附录69-71
  • 附录一:个人简历69-71
  • 附录二:论文发表71
  • 附录三:获奖证书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侨;钟建华;;地质体构造变形的“宏微对应”规律探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谭晓慧;宋传中;查甫生;李加好;张妍;;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3 索书田;秦岭群构造变形研究取得新的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4 贾宝华;湖南雪峰隆起区构造变形研究[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1期

5 刘文灿;李东旭;高德臻;;铜陵地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及复合效应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1期

6 张岳桥,杨农,马寅生;太行山隆起南段新构造变形过程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7 严城民,邓仁宏;霞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J];云南地质;2003年02期

8 张培震;天山及其前陆盆地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J];科学通报;2003年24期

9 宋春彦;何利;刘顺;;龙门山南段飞来峰构造变形及形成演化[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9年01期

10 宋春彦;刘顺;何利;;龙门山南段构造变形及应力序列[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舸;王岳军;郭峰;单业华;;大陆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其发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张德宝;梁继涛;薄志宏;;武夷—云开构造带北段构造变形及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3 周荣军;李勇;Alexander L. Densmore;Michael A.Ellis;;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的新证据[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李建国;周永胜;宋瑞卿;王绳祖;;亚洲中东部大陆构造变形物理模拟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吕古贤;;不同构造变形带中“静水压力”的差别[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6)[C];1993年

6 陈科;林伟;王清晨;;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7 吕古贤;;不同构造变形带中“静水压力”的差别[A];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惠初;袁桂邦;;对辽南胡家—北瓦沟地区辽河群构造变形的新认识[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9 李元;段超;宋传中;;安徽肥东西韦地区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雷显权;陈运平;;GPS约束下天山现今构造变形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叶;挤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2 肖伟峰;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年代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3 邹海俊;楚雄盆地构造变形及其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桂华;新疆哈尔里克山古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5 何玉林;青藏高原东缘主干断裂活动性及其构造变形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吕宝凤;川东南地区构造变形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陈文彬;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8 唐方头;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9 王志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以陇西—武山地区为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10 黎敦朋;青藏高原西北缘上新世—早更新世构造变形与高原隆升[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阳光;驾车穹隆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及其Pb,Zn,Ag,As,Sb丰度异常与赋存状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艺琼;塔里木盆地玉北—塘北地区构造变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滕学建;内蒙古狼山霍各其地区前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李金贞;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王劲铸;西藏仲巴地区混杂岩带的组成与构造变形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邢翔;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宗亮;构造变形下复杂断裂带烃类运移检测分析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刘稳航;东秦岭丹凤地区丹凤群构造变形和年代学研究对商丹构造带演化的约束[D];西北大学;2015年

9 杨源祯;北秦岭弧前沉积体构造变形及年代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0 胡勐乾;并行计算三维数值模拟在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变形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71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1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