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辅助冻土切削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本文关键词:加热辅助冻土切削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摘要】:由于冰胶结力的作用,冻土强度是未冻土强度的10~20倍。使用常规挖掘方法和工具,冻土开挖效率低下、刀具的磨损严重。受到破碎冻土方式和机械设备的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冻土开挖的效率,有必要对冻土切削的力学特征和新式冻土破碎方法进行研究。考虑到冻土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温度敏感性这一特征,可以将加热辅助切削或称为热切削技术应在冻土切削中。为研究冻土切削破碎的规律性和加热辅助冻土切削的可行性,本文利用显式有限元程序LS-DYNA对冻土切削过程和加热辅助冻土切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本文选用HJC模型和弹塑性热相关材料模型模拟冻土在切削过程中的力学行为。首先,利用LS-DYNA软件和HJC模型以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考虑刀具和冻土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建立冻土二维正交切削模型。研究了在冻土切削过程中不同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刀具前角条件下,刀具切削力、冻土应力场和冻土破碎形态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冻土切削过程中,冻土主要是脆性破坏;切削力具有波动性,切削力与切削距离之间表现为明显的波动变化关系;刀具前角对冻土破碎形态影响明显;在冻土切削过程中,冻土切削深度和刀具前角对切削力影响较大,而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不大;冻土切削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然后,基于有限元程序LS-DYNA对加热辅助冻土切削热传导过程以及加热刀具和悬浮热板辅助冻土切削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冻土具有较大的容积热容量和较小的导热系数,冻土是热传导的不良导体,热量很难向冻土深处快速传递,加热刀具和悬浮热板对冻土作用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由于表层冻土的相变潜热的作用,传递的热量主要消耗在冻土表层。加热刀具和悬浮热板向冻土深处传递热量具有速度慢、深度浅、表面相变潜热消耗大的特点。通过对加热辅助冻土切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可知,对于加热刀具辅助冻土切削,在本文设定热生成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热接触下的平均切削力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热接触条件的改变,冻土切削力变化不明显,只减小了5%左右。这说明对于加热刀具辅助冻土切削,刀具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和较低速度才能起到效果。对于悬浮热板辅助冻土切削,冻土抗切削强度的削弱并不是十分明显,冻土的抗切削强度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5s)才能降低20%左右。
【关键词】:冻土 切削 数值模拟 热传导 辅助加热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冻土的物理和力学特征11-19
- 1.2.1 冻土的热交换系数分布规律11-16
- 1.2.2 冻土的瞬时力学强度16-1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1
- 1.3.1 冻土切削性能的实验研究20-21
- 1.3.2 切削数值模拟研究21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21-24
- 1.4.1 研究内容21-22
- 1.4.2 研究思路22-24
- 第二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24-34
- 2.1 ANSYS/LS-DYNA程序简介24-32
- 2.1.1 ANSYS/LS-DYNA基本算法25-27
- 2.1.2 ANSYS/LS-DYNA软件单位制27-29
- 2.1.3 ANSYS/LS-DYNA接触类型和失效准则分析29-30
- 2.1.4 ANSYS/LS-DYNA系统求解步骤30-32
- 2.2 传热有限元分析32-34
- 2.2.1 热传导微分方程32-34
- 第三章 冻土二维正交切削数值模拟研究34-49
- 3.1 HJC本构模型简介34-37
- 3.1.1 屈服面方程34-35
- 3.1.2 状态方程35-36
- 3.1.3 损伤演化方程36-37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7-41
- 3.2.1 几何模型建立37-38
- 3.2.2 材料选择38-39
- 3.2.3 网格划分39-40
- 3.2.4 定义约束与荷载40
- 3.2.5 定义接触和失效准则40-41
- 3.3 冻土二维正交切削模拟结果分析41-48
- 3.3.1 冻土正交切削过程分析41-42
- 3.3.2 冻土切削过程切削力的波动性42-43
- 3.3.3 不同刀具前角下冻土切削模拟结果分析43-44
- 3.3.4 冻土切削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44-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加热辅助冻土切削数值模拟分析49-68
- 4.1 弹塑性热相关本构模型简介49-50
- 4.1.1 冻土弹塑性热相关本构模型的特点49-50
- 4.2 加热辅助冻土切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0-60
- 4.2.1 定义热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51-53
- 4.2.2 材料物性参数和热性参数53-54
- 4.2.3 定义热接触类型54-56
- 4.2.4 定义热生成56-57
- 4.2.5 定义热分析选项57-60
- 4.3 加热刀具辅助冻土切削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60-64
- 4.3.1 移动加热刀具温度场分析60-61
- 4.3.2 加热刀具移动速度与不同深度冻土温度的关系61-62
- 4.3.3 加热刀具辅助冻土切削过程中不同节点温度变化规律62-64
- 4.3.4 加热刀具辅助冻土切削中切削力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规律64
- 4.4 悬浮热板辅助冻土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64-67
- 4.4.1 悬浮热板辅助冻土切削温度场分析64-66
- 4.4.2 悬浮热板辅助冻土切削有效性分析66-67
- 4.5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8-71
- 5.1 结论68-69
- 5.2 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冻土[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2 ;我国“热棒”技术成功破解冻土禁区难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3 姚宏波;;新疆省道320线冻土特征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4 李新,程国栋;冻土-气候关系模型评述[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5 吴志坚,王兰民,马巍,程建君,冯文杰;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6 ;我国“热棒”技术成功破解冻土禁区难题[J];大众科技;2008年05期
7 孙洪伟;;关于冻土的不稳定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陈博;李建平;;近50年来中国季节性冻土与短时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08年03期
9 周绍飞;胡宝军;裴敬霞;;黑龙江省冻土的时空分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1期
10 易顺民,,唐辉明;冻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特征及其意义[J];冰川冻土;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博;李建平;;中国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肖迪芳;廖厚初;郭峰;;冻土水文学方法问题讨论[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薛龙琴;冶林茂;;近30年河南省冻土的时空分布[A];沈阳第六届雨雪冰冻(霜冻)灾害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贾艳敏;郭红雨;;相变效应对钻孔灌注桩与冻土回冻过程的影响[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5 肖迪芳;;寒区冻土水文学问题简析[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6 贾艳敏;郭红雨;;混凝土水化热及入模温度对钻孔灌注桩与冻土回冻过程的影响[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俊;青藏铁路冻土研究成果辉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2 记者 张晔邋王燕宁 通讯员 陈思宇;我国“热棒”技术成功破解冻土禁区难题[N];科技日报;2008年
3 王圣志;主动保护冻土和热棒技术可行[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朱海燕;让青藏铁路的冻土冻得更牢更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5 傅亮 本报记者 梁健;赖远明:世界冻土研究“领跑者”[N];江西日报;2011年
6 高俊;怎样解决青藏铁路冻土问题[N];科技日报;2001年
7 ;且听科学家说冻土[N];科技日报;2001年
8 特派记者 赵民望 特约记者 高峻;冻土技术优于现有任何铁路[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严 兰金山;高科技打造通天路[N];西藏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齐芳;冻土之上筑“天路”[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殿琦;冻土可钻性影响因素及其分级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贺月香;土和冻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段东明;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徐舜华;青海省柴木铁路冻土低温热棒应用条件和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婷;冻结粉土中不同成桩方式下基桩长期承载力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2 江聪;加热辅助冻土切削有限元模拟及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3 王伟;冻土传热性质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韩天一;正冻土水热力耦合的数值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金芝;冻土温度场及其参数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马中华;水平荷载作用下冻土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试验[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吴海燕;模拟冻融界面的冻土模型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陈博;中国冻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气候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马悦;冻土冲击动态力学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韩慧利;严寒冻土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梁桥病害成因及处治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1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