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梅河口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区划 经济损失评估 梅河口市
【摘要】: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处哈达岭东南端与龙岗山西北端的接合部,横跨松辽拗陷和长白山隆起两个巨型构造衔接地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地质发展史,地质构造上有较大差异性。由于自然因素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诱发并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为防治地质灾害,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吉林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下发了《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的通知》,决定开展梅河口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探索地质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一方面为当地建设项目选址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市委市政府防治地质灾害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开展梅河口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全面收集梅河口区域地质、区域水文、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地面调查、物探多种方法,对梅河口市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梅河口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5种,本次调查发现地灾点79个,其中崩塌48个、泥石流4个、不稳定斜坡15个、地面塌陷11个、地裂缝1条。2.崩塌、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公路沿线,规模属小型,危害较轻,软弱结构控制面主要为节理裂隙面,其岩土体结构类型多为块状或碎裂状,微地貌形态以陡崖为主,尤其是花岗岩体完整性差,表层风化破碎强烈,在修路和采石等工程活动的诱发下导致灾害的发生;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与山间河谷的过渡地段,属沟谷型泥石流,其中泥流2个,石流2个。泥石流分布区断裂构造发育,断裂纵横交错,加之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间接的为泥石流提供了较丰富的物源。在大气降水的诱发下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曙光—中和—红梅镇煤矿开采区,塌陷区顶板厚度30—264m,空间展布与矿井采掘平面相吻合。在地下采矿的过程中,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导致上覆软弱及抗压强度较低的岩层变形,诱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产生。3.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相对高差、地貌类型、岩土体类型、采矿活动等10个指标,建立了评价体系,得到判断矩阵,通过矩阵的求解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按易发程度将梅河口市分成高、中、低3个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514.07 km2,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南部煤矿开采区,中易发区353.40 km2,分布在湾龙—牛心顶镇一带,低易发区1307.53 km2,分布在康大营镇—新河镇—曙光镇广大区域。4.采用成本-收益法对梅河口市地质灾害现状和潜在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其中现状经济损失5707万元,潜在的预测经济损失5170万元,地面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是本区需要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区划 经济损失评估 梅河口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9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引言12-18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研究现状13-14
- 1.2.2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现状14-15
- 1.2.3 各类型地质灾害理论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方法和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研究区地理和地质环境概况18-32
- 2.1 区域地理概况18-22
- 2.1.1 交通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8-19
- 2.1.2 地形地貌19-22
- 2.1.3 气象水文22
- 2.2 区域地质概况22-27
- 2.2.1 地层及岩性22-25
- 2.2.2 岩浆岩25
- 2.2.3 地质构造25-26
-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26-27
- 2.3 水文地质条件27-30
- 2.3.1 松散岩类孔隙水27-29
- 2.3.2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29
- 2.3.3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29-30
- 2.3.4 玄武岩孔洞裂隙水30
- 2.3.5 基岩裂隙水30
- 2.4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30-31
- 2.5 人类工程活动31-32
- 第3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致灾因素32-54
- 3.1 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32
- 3.2 崩塌32-42
- 3.2.1 发育特征32-34
- 3.2.2 致灾因素34-42
- 3.3 泥石流42-45
- 3.3.1 发育特征42-45
- 3.3.2 致灾因素45
- 3.4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45-49
- 3.4.1 发育特征45-48
- 3.4.2 致灾因素48-49
- 3.5 不稳定斜坡49-54
- 3.5.1 发育特征49-50
- 3.5.2 致灾因素50-54
- 第4章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54-61
- 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54-56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梅河口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56-60
- 4.2.1 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56-58
- 4.2.2 选择评价模型58-59
- 4.2.3 评价过程59-60
- 4.3 易发性区划结果60-61
- 第5章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61-66
- 5.1 评估原则61
- 5.2 评估方法61-62
- 5.3 参评因子和灾情分级62
- 5.4 经济损失评估结果62-66
- 5.4.1 现状损失评估62-65
- 5.4.2 预测损失评估65-66
- 第6章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琳;江苏地调院4项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取得优异成绩[J];江苏地质;2004年02期
2 丁俊;魏伦武;秦建华;成余粮;杨全忠;;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思考[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年03期
3 周平根;;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的科技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5期
4 杨俊伟;;浅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结论与建议[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S2期
5 康平;天倾之忧——湖北省地质灾害调查和预报纪实[J];湖北地矿;2001年03期
6 张鸿义;新疆10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全面展开[J];新疆地质;2002年04期
7 赵忠海;探地雷达在地质灾害调查方面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2期
8 李日辉;加拿大的海洋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1期
9 沈勇;关于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2期
10 陈亮,孟高头,张文杰,王保欣;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春梅;何启仕;;广西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的现状与展望[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云;游丽君;沈松平;孙渝江;;基于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数据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以四川省茂县叠溪地区为例[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余小俭;;广东省德庆县地质灾害调查[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庞良;刘晓莉;李学问;韩国童;彭智博;;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分级典型案例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5 解立业;王凤华;王丹彤;孙增兵;孔红杰;;3S信息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A];山东省“数字国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熊盛青;聂洪峰;杨金中;;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甘肃省崇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8 许领;戴福初;陈剑;;ETM+与SPO T-5 Pan融合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党杰;杨胜元;陈筠;;ASTER GDEM数据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杨鲲;许永朋;田春和;王化仁;;海洋油田地质灾害调查综合技术[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政兴;江西局地勘院中标龙南地质灾害调查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3年
2 记者 易博文邋通讯员 贺正 易梦佳;省地质灾害调查队驰援四川灾区[N];湖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林英;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快[N];光明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任淑珍 特约记者 张明春;要增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深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通讯员 景丽敏;和林县全面展开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通讯员 王春虎;黄梅县启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N];黄冈日报;2007年
7 特约通讯员 邱云;吉安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完成[N];人民长江报;2009年
8 通讯员 吕洪荣;三县(区)地质灾害调查通过专家评审[N];闽西日报;2010年
9 记者 黄蓉;我市又有六县列入地质灾害调查区划项目[N];桂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谭志文邋通讯员 邹长安;我市援川地质灾害调查小分队圆满完成任务返郴[N];郴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辉;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宇琛;基于UAV和GIS技术的废弃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段磊;十天高速汉中西段地质灾害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宁;梅河口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许林艳;空间分析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凯珍;北京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高姣姣;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调查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林淑珍;RS与三维GIS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欧阳华平;遥感和GIS技术在西藏昌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9 邵虹波;遥感技术在滇西某铁路选线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齐香玲;遥感在山西大同煤田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1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