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山西组煤系地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22 17:02

  本文关键词: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山西组煤系地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沁水盆地 海陆过渡相 煤系 裂缝 含气性


【摘要】: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碎屑岩中气测异常现象极为普遍,具有较好含气显示的致密砂岩及泥岩段与裂缝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该类含气储层应定义为裂缝性致密碎屑岩储层。受特殊构造演化及复杂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该区煤系碎屑岩中裂缝发育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且研究程度较浅。基于该现状,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压裂、薄片及力学测试等资料,对该地区山西组碎屑岩地层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碎屑岩地层普遍经历了强压实及强胶结作用,孔隙度普遍低于5%。裂缝的存在能显著提高不同类型孔隙间的连通性,显著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渗流能力。砂岩中以发育构造缝为主,包括张性缝、剪切缝及少量挤压缝,非构造裂缝主要包括溶蚀缝;泥岩中构造缝和非构造缝均较为发育,构造缝包括剪切缝及少量张性缝及滑脱缝,非构造缝包括层理缝、溶蚀缝及成岩收缩缝。砂岩中裂缝要比泥岩中裂缝更为发育。目的层碎屑岩中以中—低角度缝为主,裂缝充填类型以未充填及半充填裂缝为主,均为有效裂缝。较好的裂缝有效性与该地区特殊的构造演化特征密切相关,喜马拉雅运动期强烈的隆升剥蚀对煤系进行了强烈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应力大幅度卸载、地层温度的强烈降低及张性应变量的产生3个方面。该改造作用一方面可使煤系原本紧闭的裂缝重新张开成为有效缝;另一方面可产生一些新的张性裂缝,这是研究区煤系碎屑岩中张性裂缝较为发育的重要原因。这些张性缝的形成时期较晚,多未充填,有效性好。基于以上认识,加强裂缝发育层段的精细解释及裂缝发育"甜点区"的准确预测对实现裂缝性致密碎屑岩储层天然气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宜宾学院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沁水盆地 海陆过渡相 煤系 裂缝 含气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372139;4107209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编号:2016ZX05046-003-001;2011ZX05033-004;2011ZX05018-001-002)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2.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中国地质大学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4.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5.宜宾学院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刘俊来;马瑞;;沁水盆地煤岩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人和;刘飞;周文;李景明;王红岩;王勃;刘洪林;赵群;;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4期

3 张洪;何爱国;覃成锦;宋辉;;沁水盆地不同钻井方案优选[J];中国煤层气;2011年01期

4 林玉祥;刘虎;郭凤霞;闫晓霞;韩继雷;钱铮;刘建军;;沁水盆地地层剥蚀量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4年01期

5 张先敏;同登科;;沁水盆地产层组合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7年03期

6 冯晴;吴财芳;雷波;;沁水盆地煤岩力学特征及其压裂裂缝的控制[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7 陈刚;沁水盆地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科学;1997年02期

8 季志峰;山西沁水盆地开展油气勘探[J];石油钻采工艺;1991年04期

9 接铭训,李明宅;沁水盆地南部煤成气勘探前景[J];勘探家;2000年02期

10 孟召平;田永东;李国富;;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煤炭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宏;王一兵;苏现波;;沁水盆地南部煤体变形特征及成因[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申建;秦勇;傅雪海;韦重韬;王宝文;杨松;赵丽娟;;沁水盆地不同煤阶煤相渗规律实验和模型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顾娇杨;叶建平;房超;邵龙义;;沁水盆地页岩气资源前景展望[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任战利;肖晖;;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枫;;沁水盆地煤岩声波速度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申建;周宝艳;;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7 方爱民;李继亮;侯泉林;琚宜文;秦勇;;走滑构造对沁水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及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叶建平;石慧宁;;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在沁水盆地南部的试验和应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军;易丹;;沁水盆地中煤阶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A];2013年全国地质勘探发展与应用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侯岩波;孙建平;张健;孙强;;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固县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举锋邋张蕊;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料采集步伐加快[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莹;沁水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D];南京大学;2013年

2 罗陶涛;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压裂增产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枫;沁水盆地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及物理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信生;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沉积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蒲伟;沁水盆地煤变质序列及其对深部过程演化的响应[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飞;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高产富集区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鹏;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游离气多赋存类型依存关系定量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魏韦;沁水盆地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和丽娜;沁水盆地煤型气生成过程及成藏期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卫明明;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吕建伟;沁水盆地及左权区块烃源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赵兴龙;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精细描述及物性主控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程相振;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720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20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e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