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特征分析与易发性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22:05

  本文关键词: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特征分析与易发性区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泸水县 滑坡崩塌 灾害特征 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 易发性评价


【摘要】:泸水县位于滇西高山峡谷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及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滑坡崩塌灾害频发,是云南省地质灾害重灾县之一。论文在泸水县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以现状滑坡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概况的情况下,对泸水县现有滑坡崩塌的发育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为基本平台,选取坡度、坡向等8个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一信息量法模型,分别采用栅格评价单元和斜坡评价单元,对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的易发性区划进行了研究。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实际验证。获得如下主要认识和成果:①、系统的分析了泸水县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及地质构造环境。山高坡陡的峡谷地貌、受构造影响破碎的岩体及相对集中的降雨和人类工程地质活动都为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孕育一诱发条件。②、对泸水县现有的235处滑坡和90处崩塌的发育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发育特征方面,主要对研究区内滑坡崩塌的发育类型、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在分布特征方面,主要对研究区滑坡崩塌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着重研究了其在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和趋势性。③、在研究滑坡崩塌发育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选择高程、坡度、坡向等8类因子作为滑坡崩塌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并运用相对密度的方法(面积相对密度和个数相对密度)对每类致灾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中总结了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的成灾规律。④、论述了易发程度评价单元的选择,将评价制图单元归纳为4类:地域单元、栅格单元、均一条带单元及斜坡单元。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选择斜坡单元和栅格单元进行了滑坡崩塌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并利用DEM对泸水县进行网格单元划分,探索性的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斜坡单元划分。⑤、用信息量法客观、准确的优点改善层次分析法主观性太强的不足,建立了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与岩组、年均降雨量、与断层的距离、与居民点的距离共8个主要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对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进行易发性区划研究。⑤、对斜坡单元和栅格单元的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斜坡评价单元划分的易发性分区更加准确、经济实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将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的易发性划分为5个高易发区、2个中易发区和3个低易发区,并对各分区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泸水县 滑坡崩塌 灾害特征 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 易发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12-13
  • 1.2 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3 研究现状总结及发现的主要问题16
  • 1.3 泸水县工作研究现状16-18
  • 1.3.1 泸水县以往工作研究情况16-17
  • 1.3.2 本次研究工作量17-18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泸水县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20-44
  • 2.1 泸水县地理位置及人文经济20-21
  • 2.2 地形地貌21-24
  • 2.2.1 河谷地貌Ⅰ21-22
  • 2.2.2 山地地貌Ⅱ22-24
  • 2.3 气象水文24-29
  • 2.3.1 气候特征24-25
  • 2.3.2 水文特征25-29
  • 2.4 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29-35
  • 2.4.1 地层岩性29-32
  • 2.4.2 工程地质岩组32-35
  • 2.5 地质构造35-39
  • 2.5.1 断裂构造35
  • 2.5.2 褶皱构造35-39
  • 2.6 水文地质39-41
  • 2.7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41
  • 2.8 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41-43
  • 2.9 小结43-44
  • 第三章 泸水县滑坡崩塌现状发育分布特征44-61
  • 3.1 滑坡崩塌的发育特征44-55
  • 3.1.1 滑坡崩塌灾害的发育类型44-49
  • 3.1.2 滑坡崩塌灾害的发育规模49-51
  • 3.1.3 滑坡崩塌灾害的形态及变形特征51-55
  • 3.2 滑坡崩塌的分布特征55-60
  • 3.2.1 滑坡崩塌的时空分布概况55-57
  • 3.2.2 滑坡崩塌空间分布聚集性57-58
  • 3.2.3 滑坡崩塌空间分布趋势性58-60
  • 3.3 小结60-61
  • 第四章 滑坡崩塌的致灾因子分析及成灾规律研究61-80
  • 4.1 致灾因子分析方法61-62
  • 4.2 致灾因子分析62-78
  • 4.2.1 地形地貌62-67
  • 4.2.2 地层岩性与岩组67-69
  • 4.2.3 降雨量69-72
  • 4.2.4 与断层的距离72-74
  • 4.2.5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74-78
  • 4.3 滑坡崩塌的成灾规律研究78-80
  • 第五章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80-108
  • 5.1 评价单元的选择80-85
  • 5.1.1 栅格单元的划分82
  • 5.1.2 斜坡单元的划分方法82-85
  • 5.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评价模型的建立85-90
  • 5.2.1 评价因子的选取85
  • 5.2.2 评价模型的建立85-90
  • 5.3 泸水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90-100
  • 5.3.1 评价因素的选取及子类划分90-91
  • 5.3.2 按信息量-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易发性指数91-100
  • 5.4 易发性模型评价结果比较100-102
  • 5.4.1 评价方法的合理性100
  • 5.4.2 评价结果的比较和选择100-102
  • 5.5 泸水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102-107
  • 5.5.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04-106
  • 5.5.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06
  • 5.5.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106-107
  • 5.6 小结107-10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8-112
  • 6.1 结论108-109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109-112
  • 6.2.1 存在问题109-110
  • 6.2.2 展望110-112
  • 致谢112-113
  • 参考文献113-118
  • 附录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林峰;胡瑞林;曾逢春;王珊珊;张小艳;;加权信息量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2 冯策;刘瑞;苟长江;;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芦山震后滑坡易发性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朱吉祥;张礼中;周小元;王乾;陆琰;;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时间尺度特征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06期

4 胡德勇;赵文吉;李小娟;李京;李家存;;不完备样本条件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5 唐亚明;张茂省;李林;薛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例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2期

6 胡凯衡;崔鹏;韩用顺;游勇;;基于聚类和最大似然法的汶川灾区泥石流滑坡易发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1期

7 田小波;;贵州省纳雍县滑坡易发性评价[J];交通科技;2012年04期

8 孟庆华;孙炜锋;王涛;;陕西凤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3年02期

9 牛红梅;姜容;周富华;;广西公路典型地质灾害特征与易发性评价[J];西部交通科技;2014年05期

10 张文;白世彪;王建;;基于专家经验值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四川平武高坪铺库区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林峰;胡瑞林;曾逢春;王珊珊;张小艳;;加权信息量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2 胡凯衡;崔鹏;韩用顺;游勇;;基于聚类和最大似然法的汶川灾区泥石流滑坡易发性评价[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宪煜;基于多源数据和多尺度分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单博;基于3S技术的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库岸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灾害风险性区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阁;华池县滑坡易发性制图[D];兰州大学;2016年

2 张光政;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特征分析与易发性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闻志;汶川震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郭靖;黔西玄武岩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及玄武岩风化程度判别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陈燕平;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多模型综合评价[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艳玲;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快速区划与制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杨炀;云南大关县滑坡崩塌成灾地质规律及易发性分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岳欢;宁夏盐池县麻黄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唐斌;ID3算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10 盖海龙;西安市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孕育规律及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1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21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