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地下水渗流场模型
本文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地下水渗流场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柴达木盆地 德令哈断陷 GMS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摘要】: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为柴达木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该断陷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北靠宗务隆山,南至埃姆尼克山南缘,西至欧龙布鲁克山一带,东至旺尕秀一带,研究区面积约8000km2。德令哈断陷由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从北到南依次是:德令哈凹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欧南凹陷,地层上呈现出两凹加一隆的格局,区内地层在垂向上起伏大,地层关系复杂,分布着多条横穿研究区的大断层。巴音河是区内最大的河流,其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密切,两次进入地下形成潜流又两次溢出地表形成河流,最终经克鲁克湖后注入托素湖。德令哈断陷区属于极端干旱高寒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入渗补给,蒸发成为该区域地下水主要排泄方式,也因此造成区内大面积分布咸水,淡水资源稀少,仅在德令哈、怀头他拉等少数山前地带有所分布,淡水资源的稀缺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也极大地束缚了当地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深入的开展当地的水文地质研究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在全面收集德令哈断陷地区地质、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野外踏勘并根据当地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定了研究区范围,并对区内主要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对研究区地层条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含水层结构,建立了地层模型并确定了各层地下水的类型。依据当地水文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概化了研究区垂向、侧向边界,进行了研究区主要补排项如水源地工农牧业用水量等的统计,由此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依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运用GMS软件对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了计算求解。最后依据模型运算结果,进而分析了德令哈地区地下水渗流场情况及水均衡情况。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德令哈断陷 GMS 地下水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14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4-19
- 2.1 研究区范围14-15
- 2.2 地质地貌15-16
- 2.3 气候气象16-17
- 2.4 水文17-18
- 2.5 地下水18-19
- 第三章 德令哈断陷地层三维模型19-34
- 3.1 GMS软件及建模步骤简介19-20
- 3.1.1 GMS软件简介19-20
- 3.1.2 建立三维地层模型的步骤20
- 3.2 德令哈断陷地层概况20-21
- 3.3 地层结构模型21-34
- 3.3.1 石炭系地层22-25
- 3.3.2 二叠系地层25-27
- 3.3.3 侏罗系地层27-29
- 3.3.4 白垩系地层29-30
- 3.3.5 第三系地层30-32
- 3.3.6 第四系地层32-34
- 第四章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34-43
- 4.1 主要地形地貌特征34
- 4.2 地层岩性34-35
- 4.3 地质构造35-36
- 4.4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规律36-37
- 4.5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37-43
- 4.5.1 补给37-39
- 4.5.2 径流39
- 4.5.3 排泄39-43
- 第五章 德令哈断陷地下水渗流场模型43-61
- 5.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43-53
- 5.1.1 含水层空间结构43-44
- 5.1.2 模型范围及边界条件44-47
- 5.1.3 水文地质参数47-50
- 5.1.4 源汇项50-53
- 5.2 数学模型53
- 5.3 模型的校正与检验53-56
- 5.3.1 将模型第二、三层视作均质含水层的模拟结果53-54
- 5.3.2 对模型第二、三层含水层进行参数分区后的模拟结果54-56
- 5.4 模拟流场56-59
- 5.5 水均衡分析59-61
- 5.5.1 总均衡量分析59-60
- 5.5.2 各层均衡量分析60-61
- 第六章 结论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国平;“地下水渗流数字化动态可视系统”通过了专家鉴定[J];地下水;2003年01期
2 杜国平;“地下水渗流数字化动态可视系统”通过专家鉴定[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1期
3 杜国平;“地下水渗流数字化动态可视系统”通过专家鉴定[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年01期
4 毛晓东;;有限区域地下水渗流场水样特征及分析[J];电站系统工程;2013年02期
5 刘建军,耿万东;地下水渗流的固液耦合理论及数值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2000年04期
6 李存法,刘秀婷,马自芬;地下水渗流分析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及其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5期
7 王军,容玲聪;安庆铜矿地下水渗流场的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8 田玲玲;;直接边界元法及其在地下水渗流问题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石峰;李茜;高佩玲;;天然差分方法在地下水渗流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物理;2007年03期
10 吴建林;邹祖绪;龚静;;地下水渗流对土壤耦合热泵换热器传热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常忠;宋惠元;;一类非线性地下水渗流模型的反问题[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于明志;彭晓峰;方肇洪;李晓东;;地下水渗流速度及土壤热物性确定[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建军;冯夏庭;高玮;;基于参数反演的边坡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胡磊;胡平放;雷飞;孙启明;江章宁;;地下水渗流对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纪佑军;刘建军;薛强;;电厂粉煤灰场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李守巨;上官子昌;刘迎曦;于贺;;地下水渗流模型参数识别的模拟退火算法[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钱增江;;基于Feflow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趋势模拟预测研究[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8 于明志;彭晓峰;方肇洪;李晓东;;地下水渗流速度及土壤热物性确定[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井泉;唐山7.8级地震地下水动力环境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洋;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地下水渗流场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安孟康;库岸边坡地下水渗流特征及其成灾规律的研究-贡川滑坡地下水渗流模拟和稳定性分析[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年
3 王效琴;太原城区段汾河蓄水工程对地下水渗流特征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欣;地下水渗流方向对单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邦芾;基坑工程地下水渗流场特性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725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2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