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木参1井石油地质条件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26 06:23

  本文关键词: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木参1井石油地质条件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木参一井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生储盖组合


【摘要】:在充分调研木里坳陷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以木参1井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开展木参1井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化分析结果进行生油条件评价,通过储集物性的分析及成岩作用的研究进行储层条件评价,总结其石油地质条件,为木里坳陷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下一步探勘提供理论指导。木参1井层序界面类型多样,木参一井整个地层可以划分为4个半三级层序,在4个半的三级层序内部又可划分出23个四级层序。木参一井沉积相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为主。木参1井全长约2000m,沉积相带的垂向展布受控于层序,地层从下到上依次划为尕勒得寺组、木里组、江仓组、阿塔寺组,除江仓组与阿塔寺组为不整合接触外,其余地层均为连续沉积。所研究的目标地层均为陆相沉积。其中江仓组与木里组粒度较细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相和浅湖相,而尕勒得寺组与阿塔寺组粒度相对较粗主要发育辫状河和三角洲相。木参1井泥岩颜色多样,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段发育于江仓组、木里组和尕勒得寺组的湖泛面附近,有机质丰度整体较好,相对较好的II1干酪根发育于木里组上段及尕勒得寺组中段,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木里组上段及尕勒得寺组的中段为有利烃源岩。木参一井的孔隙度大多低于2%,渗透率一般在0.02×10-3μm2左右,储层物性条件比较差,成岩作用主要胶结作用与压实作用,破坏性较强。相对较好储层出现在阿塔寺下段,木里组上段和江仓组上段,储层整体含油性差。根据木参一井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研究结果分析,木参一井主要发育的生储盖组合在尕勒得寺组,烃源岩为尕勒得寺组1547m-1795m的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储集层为尕勒得寺组1810m-1934m段的深灰色泥岩;盖层是尕勒得寺组1547m-1795m的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为正常式生储盖组合。
【关键词】:木参一井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生储盖组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7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10-11
  • 1.2.2 烃源岩评价研究现状11-12
  • 1.2.3 储层评价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3-14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14-15
  • 1.5.1 论文完成计划14-15
  • 1.5.2 实物工作量15
  • 1.6 认识情况15-17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7-21
  • 2.1 研究区构造背景17
  • 2.2 区域地层17-19
  • 2.3 区域构造—积演化特征19-21
  • 第3章 层序地层与沉积相21-30
  • 3.1 木参1井层序地层特征21-25
  • 3.1.1 层序成因21
  • 3.1.2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1-23
  • 3.1.3 层序划分方案23-25
  • 3.2 木参1井沉积相特征25-26
  • 3.2.1 沉积相类型25
  • 3.2.2 沉积微相识别标志25-26
  • 3.3 木参一井垂向沉积演化26-30
  • 第4章 烃源岩评价30-40
  • 4.1 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30
  • 4.2 烃源岩的地化特征30-38
  • 4.2.1 有机质丰度30-33
  • 4.2.2 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33-37
  • 4.2.3 烃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37-38
  • 4.3 烃源岩的综合评价38-40
  • 第5章 储层特征40-47
  • 5.1 储层垂向分段特征40
  • 5.2 储层岩石学特征40-41
  • 5.3 储层孔渗特征41-43
  • 5.4 储层成岩作用43-45
  • 5.5 储层综合评价45-47
  • 第6章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47-52
  • 6.1 盖层评价47
  • 6.2 生储盖组合评价47-52
  • 6.2.1. 生储盖类型47-48
  • 6.2.2. 木参一井生储盖组合48-52
  • 第7章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欢庆;丁超;杜宜静;王珏;;储层评价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5期

2 阮壮;朱筱敏;何宇航;谭广辉;;大庆长垣北部葡萄花上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J];沉积学报;2012年02期

3 王力;屈红军;张功成;范玉海;关利群;冯杨伟;郑艳荣;李敏;;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J];海相油气地质;2011年04期

4 朱红涛;黄众;刘浩冉;刘强虎;;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与方法进展及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5 李南星;刘林玉;郑锐;卢德根;朱钰卿;孙运彬;;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超低渗透储层评价[J];岩性油气藏;2011年02期

6 李志明;徐二社;秦建中;郑伦举;鲍云杰;;烃源岩评价中的若干问题[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杨超;陈清华;王冠民;廖黔渝;庞小军;马婷婷;;柴达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烃源岩评价[J];石油学报;2010年06期

8 汤永梅;梁兴;周松源;陈方鸿;;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白驹凹陷烃源岩[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1期

9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郑德顺;;测井信息用于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研究综述[J];地层学杂志;2009年04期

10 曹寅;钱志浩;张渠;;烃源岩评价分析项目的优化组合[J];海相油气地质;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其锋;南祁连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二军;青海南祁连盆地木里地区三叠系尕勒得寺组烃源岩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杨梦辉;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特征与储集层特征评价[D];西北大学;2012年

3 陈晓娜;Bongor盆地Baobab构造带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分析[D];长江大学;2012年

4 谭富荣;南祁连盆地二叠纪构造—沉积演化[D];西北大学;2011年

5 胡超;南祁连盆地三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周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构造沉积演化与烃源岩评价[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40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40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