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多个大电流源的华东地区地电场空间变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源自多个大电流源的华东地区地电场空间变化特征
【摘要】: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多个强电流源的存在和大范围地电场观测站的分布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通过利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4个地点不同的高压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的大电流(1200~4780A)信号,研究了华东地区8个台站组成的地电场观测台网接收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推进了对地电流在地下传播特征的认识.研究显示:1从幅度特征而言,对于源自不同的大电流信号,各台站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幅度特征有很大不同,而近处的浦东台只能观测到南桥大电流源的信号而观测不到其他3个大电流源发出的信号,存在着所谓的"敏感点"效应;2对于上海地区4个接地极大电流而言,能够观测到源自它们的附加地电场的台站最远为350km,在更远的台站则观测不到.3从均匀度方面而言,在每个台站对于不同的信号源,记录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在各方向上的长极距和短极距信号幅度之比可以有很大变化;4在方位特征上,只有崇明台站接收到的同里接地极和华新接地极大电流信号的计算方位度数与实际方位度数误差最小,分别为0.2°和0.8°.而在距离各个信号源最近的青浦台,这种误差要比崇明台站的大;5极化方向特征显示,在青浦台和崇明台所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中,存在着同一方向上长、短极距信号极化方向是反向的现象,这与常理相悖,怎样解释该现象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作者单位】: 上海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大电流 多源 地电场信号 地震电信号
【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2231202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90292) 中国地震局星火项目(XH12016)资助
【分类号】:P315.722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大量的研究表明地震前确实存在着震前异常变化的地电场信号(赵玉林和钱复业,1981;Uyeda S et al.,2000;Varotsos andAlexopoulos,1984a,b;Huang,2011a,b;马钦忠,2008;马钦忠等,2009;2013),而基于地震电信号的方法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了较好的手段,以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钦忠,冯志生,宋治平,赵卫国;崇明与南京台震前地电场变化异常分析[J];地震学报;2004年03期
2 沈红会;冯志生;李伟;王锋;;地电场观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华南地震;2005年04期
3 沈红会;冯志生;燕明芝;田韬;李伟;;地电场震前变化的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学民;郭建芳;郭学增;;河北省数字地电场数据分析[J];中国地震;2006年01期
5 李伟;;地电场观测系统故障分析及维护[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林向东;徐平;鲁跃;张洪魁;武安绪;李菊珍;;地电场观测中几种常见干扰[J];华北地震科学;2007年01期
7 李晓东;袁顺;王宝柱;;地电场架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干扰的排除[J];内陆地震;2008年04期
8 张颖;席继楼;;区域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3期
9 史红军;;地电场观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9年02期
10 张秀霞;李飞;苏泽云;肖飞;孟科;;新沂地震台新建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继楼;赵家骝;王燕琼;王兰炜;李艳东;;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2 殷志刚;张彩艳;;山西地电场特征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牛延平;曾文浩;王小娟;田野;刘白云;;地震地电场观测及布极方式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庄楠;席继楼;刘超;;地电场观测中的地铁干扰特征分析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吴小平;徐果明;;点源地电场的三维正演[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田山;张磊;;地震前近震中区地电场比值异常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7 谭大诚;杨立明;席继楼;;基于地电场的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两种计算方法及意义[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谭大诚;席继楼;王兰炜;;岩石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的地电场逐日计算法[A];2011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1年
9 田山;刘建波;;芦山7.0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田山;张磊;;汶川、玉树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颖;地电场观测中已知源干扰抑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2 叶青;地电场变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及物理解释[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6年
3 崔腾发;子午链地电场日变化时空特征及物理解释[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3年
4 刘平;基于地磁数据的感应地电场时域及地域特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葛光祖;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对地电场观测的电磁干扰研究[D];三峡大学;2014年
6 梁跃;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地电场信号去噪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胡明朝;地震地电场观测中网络传感器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8 王丽;地电场变化的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9 肖建平;基于单总线技术的地电场高密度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刘静莲;考虑磁暴地域特征的感应地电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5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