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骊山重力侵蚀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临潼骊山重力侵蚀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力侵蚀 侵蚀类型 侵蚀机理 侵蚀影响因子 临潼骊山
【摘要】:重力侵蚀是一种土壤侵蚀类型。长期以来,由于重力侵蚀具有随机性和非连续性等特征,使得对重力侵蚀的研究相对水力侵蚀而言较为滞后;临潼骊山地区独特的地貌类型,使该地区重力侵蚀较为严重;骊山不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且骊山山区村落众多,村民经营农业生产活动,因此,骊山是一个人类活动的热点地区;骊山重力侵蚀不仅危害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骊山地区重力侵蚀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本课题选择研究骊山地区重力侵蚀的基本特征,揭示影响骊山重力侵蚀发生的相关因子,分析这些因子是如何在重力侵蚀中发挥作用的,从而解释骊山各类重力侵蚀的形成机理。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重力侵蚀基础研究,而且对于骊山地区土壤侵蚀灾害防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重力侵蚀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重力侵蚀的基础数据难以通过定点观测法有效获取,因此,本次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自然地理学经典研究方法——野外实地考察法。通过设计典型考察路线,在研究区获取足够量的重力侵蚀相关的样本,并记录这些样本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年代,以及重力侵蚀点位的坐标、高程、类型、规模等等。完成野外工作之后,结合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地质图等,通过GIS平台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编辑、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操作,获得骊山重力侵蚀的各类有用信息。通过对考察数据与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或结论。(1)将骊山重力侵蚀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崩塌、滑坡和泻溜。根据侵蚀物质的差异,又将三大类侵蚀细分为六小类,分别为岩质崩塌、土质崩塌、岩质滑坡、土质滑坡、沙质泻溜和土质泻溜。(2)重力作用是发生重力侵蚀的直接原因,而其它多种因子作用为重力作用提供了条件,这些因子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主导因子和诱导因子。(3)本研究对各类主导因子和诱导因子在重力侵蚀中的作用做了详细分析,认为最高主导因子为物质结构因子(主要包括节理与层理),高主导因子为物质属性因子(主要是指岩土体的岩性或土质);强诱导因子为风化作用与道路建设。认为重力侵蚀的发生是以内部主导因素为基础,外部因素诱导为关键的土壤侵蚀类型。(4)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并总结了骊山重力侵蚀的数量特征、规模特征、分布特征等。骊山重力侵蚀数量特征为崩塌泻溜滑坡,岩质崩塌数量最多,岩质滑坡数量最少。骊山重力侵蚀规模特征为各类重力侵蚀规模跨度十分悬殊;土质滑坡是骊山地区发育面积最广的重力侵蚀类型;体积规模比较为:岩质崩塌沙质泻溜土质崩塌土质泻溜,且岩质崩塌总量远大于土质崩塌,沙质泻溜总量远大于土质泻溜。骊山重力侵蚀分布特征为在垂直方向上分布高度总体表现为土质泻溜沙质泻溜岩质滑坡岩质崩塌土质滑坡土质崩塌,在低海拔处以土质崩塌为主,在中海拔处以土质崩塌和岩质崩塌为主,在高海拔处以沙质泻溜与岩质崩塌为主;水平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岩质崩塌、沙质泻溜以及岩质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骊山山地地貌中,而土质崩塌、土质滑坡以及土质泻溜则在空间分布上相对较为分散,遍布整个研究区,在山地地貌向丘陵地貌过渡的区域是土质侵蚀的易发区域;规模分布特征表现为骊山山地地区中心部分重力侵蚀规模并不大,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骊山山地与黄土丘陵过度地带上,或者骊山山地与洪积平原过度地带上;此外,道路两侧是各类侵蚀多发地段,河谷出山口位置处是岩质崩塌较为严重的地区,河流中上游两岸是沙质泻溜和土质滑坡最常见的位置。骊山地区重力侵蚀类型有不同的灾害特征,总体表现为以岩质崩塌和土质滑坡为主的灾害特征。本研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骊山重力侵蚀灾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重力侵蚀 侵蚀类型 侵蚀机理 侵蚀影响因子 临潼骊山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5
- 1.2.1 土壤侵蚀研究10-12
- 1.2.2 重力侵蚀概念与分类研究12-13
- 1.2.3 重力侵蚀机理研究13-1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技术路线16-18
- 2 研究区概况18-25
- 2.1 自然地理概况18-23
- 2.1.1 地质18-21
- 2.1.2 地貌21-22
- 2.1.3 水文22
- 2.1.4 气候22-23
- 2.2 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23
- 2.3 水土流失现状23-25
- 3 骊山重力侵蚀调查25-29
- 3.1 野外调查方案25-26
- 3.2 调查路线26-27
- 3.3 典型重力侵蚀野外识别特征27-28
- 3.4 调查数据28-29
- 4 骊山重力侵蚀类型29-33
- 4.1 研究区重力侵蚀分类29
- 4.2 类型特征29-33
- 4.2.1 崩塌类型特征29-30
- 4.2.2 滑坡类型特征30-31
- 4.2.3 泻溜类型特征31-33
- 5 骊山重力侵蚀机理33-48
- 5.1 重力侵蚀力学机制分析33-36
- 5.1.1 崩塌力学分析33-35
- 5.1.2 滑坡力学分析35
- 5.1.3 泻溜力学分析35-36
- 5.2 骊山重力侵蚀影响因子类型分析36-38
- 5.3 主导因子与诱导因子38-46
- 5.3.1 主导因子38-41
- 5.3.2 诱导因子41-46
- 5.4 骊山重力侵蚀影响因子数量结构46-47
- 5.5 不同重力侵蚀类型及其影响因子47-48
- 6 骊山重力侵蚀数量、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48-59
- 6.1 数量特征48
- 6.2 规模特征48-50
- 6.3 分布特征50-59
- 6.3.1 垂直分布特征50-53
- 6.3.2 水平分布特征53-55
- 6.3.3 规模分布特征55
- 6.3.4 特殊分布特征55-58
- 6.3.5 灾害分布特征58-59
- 7 骊山重力侵蚀防治对策59-60
- 8 结论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炜;黄土地区土壤重力侵蚀灰色系统模型研究[J];地理科学;1997年02期
2 于国强;张霞;张茂省;裴亮;;植被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调控机理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6期
3 曹银真;;黄土地区重力侵蚀的机理及预报[J];水土保持通报;1981年04期
4 薛海;王光谦;李铁键;;黄河中游区重力侵蚀研究综述[J];水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5 徐向舟;王书芳;赵超;;沟坡重力侵蚀的定量观测方法[J];人民黄河;2012年10期
6 金鑫;郝振纯;张金良;王加虎;;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7 王建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力侵蚀区域提取方法研究[J];世界地质;2008年02期
8 王军,杨小毛,倪晋仁;基于GIS的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流域──重力侵蚀相对强度空间分布[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9 丁多文,白世伟,刘泉声,彭光忠;三峡库区重力侵蚀特征及其对重要城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J];地球科学;1996年01期
10 漆力健;王兆印;王旭昭;何晓燕;;芦山地震引发的重力侵蚀分析[J];泥沙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重力侵蚀强度分极指标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秀端;;闽北山区重力侵蚀灾害与防治对策[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国华;;闽北山区重力侵蚀危害及其防治[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万晔;史正涛;;云南水土流失灾害及其环境效应[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市水利局 陈来如;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N];安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迎春;基于GIS/RS的砒砂岩区沟沿线演化影响因素及侵蚀风险度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锦忠;临潼骊山重力侵蚀特征及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2 严桥;多种降雨条件下沟坡重力侵蚀过程模型试验[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书芳;黄土沟坡重力侵蚀机理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超;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柴春阳;雅泸高速文武坡喇嘛溪沟重力侵蚀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9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5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