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30 20:12

  本文关键词: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拉张槽 油气 海相 克拉通 四川盆地


【摘要】:四川盆地现今为挤压性的沉积盆地,地表所见构造也均为压性构造;但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拉张运动(地裂运动)并形成了张性构造(拉张槽等)。现今盆地内已发现的主要拉张槽有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和绵阳-长宁拉张槽。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深埋地下的二叠纪-三叠纪之间的一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区,是在峨眉地裂运动理论启示下因生物礁油气藏勘探而发现的。绵阳-长宁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发育于早寒武世的一个南北向的下寒武统巨厚碎屑岩沉积(降)区,是在兴凯地裂运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构造-沉积综合研究而发现的。2个拉张槽的发现和特征研究均经历了漫长过程。拉张槽的形成演化不仅控制了优质泥质烃源岩和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发育,而且为优质泥质烃源岩-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组合的形成和油气成藏效应及规模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致使环拉张槽周缘地区是克拉通盆地内油气分布最丰富的地区。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关键词】拉张槽 油气 海相 克拉通 四川盆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214805)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3.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成都610213)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早的发现是1840年左右在自贡自流井构造所钻的磨子井,该井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发现天然气。但真正意义上发现的大气田还是1964年发现的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田。当时的勘探指导思想为地表背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纪舜,牛宝贵,刘志刚;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J];地学前缘;1999年03期

2 钟勇;李亚林;张晓斌;刘树根;刘定锦;邓小江;陈胜;孙玮;陈燕辉;;四川盆地下组合张性构造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刘树根;孙玮;罗志立;宋金民;钟勇;田艳红;彭瀚霖;;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安清;陈洪德;徐胜林;林良彪;尚久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与兴蒙造山带“软碰撞”的耦合[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要梅娟;刘家军;翟德高;王建平;邢永亮;;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严金泉;郭战峰;;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印支期以来构造层序耦合特征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卿敏;张文钊;唐明国;葛良胜;韩先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4期

5 邱瑞照;李廷栋;邓晋福;周肃;肖庆辉;赵国春;连长云;刘大文;;中国大地构造单元新格局——从岩石圈角度的思考[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6 邱瑞照;李廷栋;邓晋福;周肃;肖庆辉;叶天竺;耿树方;;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类型与不均一性[J];中国地质;2006年04期

7 郗爱华;葛玉辉;李绪俊;李碧乐;;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造山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J];中国地质;2006年05期

8 邱瑞照;周肃;谭永杰;祁世军;高鹏;李文渊;陈秀法;王靓靓;陈正;元春华;韩九曦;王圣文;冯艳芳;;中国北方大陆及邻区岩石圈演化及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关系[J];中国地质;2009年03期

9 周小军;李三忠;王岳军;刘静;;雪峰山西侧梵净山—桑植地区构造变形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伟,邓军,储雪蕾,翟裕生,徐贵忠,李新俊;华北北部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宏观地质背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The 3-D structure of shear wave in South China and the southward extension of Tanlu faul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1年

2 ;Zircon SHRIMP geochronology of the Xinkailing-Kele complex in the northwestern Lesser Xing'an Range,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岩石圈)[C];2004年

3 陈志广;张连昌;吴华英;万博;曾庆栋;;内蒙古西拉木伦成矿带碾子沟钼矿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伟军;刘建明;刘红涛;孙兴国;张瑞斌;张作伦;覃锋;;内蒙古鸡冠山斑岩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5 黄雪飞;张宝林;贾文臣;李晓利;沈晓丽;郭志华;;蒙古国东南部钨多金属靶区的快速圈定与成矿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C];2013年

6 周慧;李伟;张宝民;刘静江;邓胜徽;张师本;单秀琴;张静;王晓波;姜华;;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7 魏国齐;杨威;杜金虎;徐春春;邹才能;谢武仁;武赛军;曾富英;;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构造特征及对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8 顾往九;;内蒙古阿尔山地区钼多金属矿的主要类型及成矿预测[A];2015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芝;大兴安岭北部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冯佳睿;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王俊涛;大兴安岭中南部石炭-二叠纪地层、岩相古地理与烃源岩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4 张继坤;安徽省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解惠;内蒙古阿尔山成矿带有色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东;米仓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郝百武;内蒙古哈达庙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任立奎;南盘江—十万山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刘敏;青藏高原中部聂荣微陆块侏罗纪早期富碱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裴先治;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D];西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海;南海东北部中生界发育特征与盆地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仁燕;陕西柞水小茅岭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林杰;通江铁厂河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组合发育与地裂运动的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卫明明;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孟令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霍布仁布敦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任立奎;南盘江坳陷东部及邻区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刘强;大别山双河变质花岗岩变形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韩要权;西秦岭东部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D];中南大学;2004年

9 龙晓平;造山带锆石年代学研究——以金水口地区为例[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任军锋;北秦岭(陕西段)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立;试从地裂运动探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 徐世琦,张光荣,李国辉,李红亮;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的烃源条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王国芝;刘树根;;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保存条件的古流体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盆地中部下组合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兰生,苟学敏,刘国瑜,王琳,汪维明,王密云;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沉积学报;1997年02期

5 罗志立;略论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4年03期

6 任纪舜;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J];地球学报;1994年Z2期

7 刘鸿允,胡华光,胡世玲,戚中林;从Rb—Sr及K—Ar年龄测定讨论某些前寒武系及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时代[J];地质科学;1981年04期

8 陈志明,陈其英;扬子地台早寒武世梅树村早期的古地理及其磷块岩展布特征[J];地质科学;1987年03期

9 孙玮;刘树根;马永生;蔡勋育;徐国盛;王国芝;雍自权;袁海锋;盘昌林;;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J];地质学报;2007年08期

10 黄籍中,陈盛吉,宋家荣,王兰生,苟学敏,王廷栋,戴鸿鸣;四川盆地烃源体系与大中型气田形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家静;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新翠;川西南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立;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四川地质学报;1981年00期

2 罗志立;略论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4年03期

3 罗志立;峨眉地裂运动的厘定及其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1989年01期

4 刘树根,罗志立;四川龙门山地区的峨眉地裂运动[J];四川地质学报;1991年03期

5 罗志立,赵锡奎,刘树根,雍自全;“中国地裂运动观”的创建和发展[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2期

6 罗志立;;峨眉地裂运动和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实践[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4期

7 罗志立;;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地质论评;1983年05期

8 罗志立;金以钟;朱夔玉;赵锡奎;;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J];地质论评;1988年01期

9 赵重远;《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评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年04期

10 高名修;高文学;;地裂运动与石油盆地[J];天然气工业;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倪志耀;罗志立;刘树根;赵锡奎;孙玮;;中国西部的“峨眉地裂运动”及其地球科学意义(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2 罗志立;;略论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0)[C];1984年

3 罗志立;;“兴凯”和“峨眉”地裂运动对改善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和储集层的重要作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本文编号:761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61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