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纸坊北—顺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盖层特征及其控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纸坊北—顺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盖层特征及其控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储盖层特征 控油性研究
【摘要】:纸坊北—顺宁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地层整体为一西倾坡单斜,其上发育一系列低幅鼻褶构造。此次研究以三叠系延长组油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学等理论,借助钻、测井、岩心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及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层、构造、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盖层特征。储层沉积环境属盆地东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志丹-靖边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物来源于北、北东方向,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研究表明,储层岩性以粉—细粒、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矿物成熟度低,结构熟度较高,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压溶、胶结充填、溶蚀、交代及自生粘土矿物沉淀等强烈成岩作用;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微裂隙等,并进行储层分类评价。区域盖层为泥岩盖层,封闭机理以物性封闭为主。储层的含油性主要受沉积相砂体展布及砂体厚度控制,储层物性及盖层对油藏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储盖层特征 控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9-10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9-10
- 1.3.2 研究技术路线10
- 1.4 区域概况10-13
- 1.4.1 研究区位置10-11
- 1.4.2 区域地质概况11-13
- 第二章 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13-31
- 2.1 地层划分对比13-21
- 2.1.1 地层层序13
- 2.1.2 地层划分依据13-14
- 2.1.3 标志层选取14-17
- 2.1.4 各层系岩性组合及电性特征17-18
- 2.1.5 地层对比特征18-21
- 2.2 区域沉积特征21-24
- 2.2.1 区域沉积背景21-22
- 2.2.2 沉积相划分标志22-24
- 2.3 沉积相类型24
- 2.4 各微相沉积特点24-26
- 2.5 沉积相展布特征26-31
-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31-41
-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31-32
- 3.1.1 碎屑成分31
- 3.1.2 填隙物成分31-32
- 3.1.3 结构特征32
- 3.2 成岩作用特征32-34
- 3.3 物性特征34-37
- 3.3.1 孔渗分布特征34-36
- 3.3.2 孔渗相关性36-37
- 3.4 孔隙类型及特征37-39
- 3.5 储层非均质性39-40
- 3.5.1 层间非均质性39
- 3.5.2 层内非均质性39-40
- 3.6 储层分类评价40-41
- 第四章 盖层特征研究41-45
- 4.1 盖层岩性及类型41-42
- 4.1.1 盖层类型41
- 4.1.2 盖层岩性41-42
- 4.2 盖层封闭性评价42-45
- 4.2.1 盖层封闭机理42-43
- 4.2.2 盖层封闭能力评价43-45
- 第五章 油藏特征及控油因素45-54
- 5.1 圈闭及油藏类型45-47
- 5.2 油藏特征47-48
- 5.2.1 原油性质47
- 5.2.2 地层水性质47
- 5.2.3 温度及压力47-48
- 5.3 含油性控制因素分析48-54
- 5.3.1 储层物性对油藏含油性的控制作用48-49
- 5.3.2 砂体厚度对油藏含油性的控制作用49-50
- 5.3.3 沉积相对油藏含油性的控制作用50-51
- 5.3.4 盖层对油藏含油性的控制作用51-52
- 5.3.5 构造作用对油藏含油性的控制52
- 5.3.6 其它条件对油藏含油性的控制作用52-54
- 结论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玉,张卫华;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地质;1997年02期
2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3 付广,杨勉;盖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规划聚类及其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武英利;谢俊;;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7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西藏南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发育特征与评价[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8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9 彭阜南;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10 刘正斌;沙漠地区厚复盖层的钻孔护壁[J];探矿工程;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小莉;冯乔;;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的综合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建交;张仲培;;流体包裹体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曹海虹;赵晓华;;非常规储盖层地化特征分析——井中化探的三个实例[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4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盖层岩石粒度大小分布测定及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丁冬振;李建;;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下表面涂盖层厚度的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6 魏晓;季宏兵;李道静;张风雷;;广西中南部红壤风化盖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刘晓健;杨波;王清斌;朱文森;冯冲;;蓬莱9-1大型花岗岩潜山稠油油藏泥岩盖层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其勤 范明;盖层评价测试分析应用效果好[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江其勤;评价盖层封盖性能有了新指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江其勤;将对油气藏盖层研究和评价起到重要作用[N];中国石化报;2005年
4 江其勤 刘伟新;泥岩盖层评价技术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江其勤;泥岩盖层评价技术获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4年
6 张艳芳;石勘院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资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黄毅 刘宇琦;江汉海相勘探突破定论:单一盖层变成储气层[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开然;煤层系统CO_2-水—煤(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盖层封闭性演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2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田海龙;CO_2-咸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封闭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朱立;CO_2地下封存煤/盖层变形和破裂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肖朝晖;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森群;南海气烟囱上盖层的岩石物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历娜;断—盖配置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郑岩;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封闭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金兆波;南堡凹陷天然气盖层封闭特征与天然气分布关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宋建阳;南堡凹陷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汤建荣;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第三系盖层封闭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7 丁庆忠;弱透水盖层岩溶塌陷的水—气压力致塌机理物理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贾凡;鄂尔多斯盆地纸坊北—顺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盖层特征及其控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9 金文玉;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储盖层特征及控气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10 郭君嗣;方正断陷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62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6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