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高铁 地面沉降 干涉测量 水准测量 分层标
【摘要】:京津高铁是我国第一条高速运行的城际铁路,其安全运行对轨道变形有着严格的要求.京津高铁北京段经过平原区的沉降区域.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已经引起了部分地段路基和桥梁变形,威胁着高铁的运营安全.因此,需要高精度监测铁路路基和桥梁沉降,分析其原因,进而才能提出缓解沉降灾害的合理措施,保证京津高铁安全运行.本文采用时序干涉测量技术、水准测量技术和分层标监测、地下水分层监测手段相结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并利用监测结果分析其差异性沉降成因.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地面沉降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来广营凸起、南苑—通县断裂和大兴隆起构造控制;地下水超采是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第四系沉积环境、地层岩性和补给条件等共同作用,使得地面沉降发展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以分为微小沉降区(DK0-DK9段)、严重沉降区(DK9-DK27段)和一般沉降区(DK27-DK50);沿线区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深部地层(50~147.5m),该层黏性土厚度较大,且主要呈现弹塑性形变,占总沉降量的76%左右,是未来地面沉降调控的主要层位.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京津高铁 地面沉降 干涉测量 水准测量 分层标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41171335,41130744) 北京自然基金(8133050,BJJQ-2013-33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2012CB723403) 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建设专项项目联合资助
【分类号】:U213.157;P642.26
【正文快照】: 1引言日本、欧洲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先后建成时速300km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行网络(Hwang etal.,2008),我国自2008年以来也先后有京津、京沪、京石等多条高铁投入运营(孙树礼等,2009),美国加州等地也正在规划建设连接旧金山—San Diego地区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对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艳;贾三满;王海刚;;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上海地质;2010年04期
2 李国和;张建民;许再良;孙树礼;;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孙树礼;张文建;王召祜;苏伟;吴彩兰;卜庆颢;;京津城际铁路无砟轨道桥梁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1期
4 赵守生;刘明坤;周毅;;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J];城市地质;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国;李陶;;融合多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测绘工程;2016年09期
2 刘欢欢;张有全;王荣;宫辉力;顾兆芹;阚京梁;罗勇;贾三满;;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监测及结果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3 李凤明;;区域地面沉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分析研究[J];市政技术;2016年04期
4 杨艳;王荣;罗勇;;北京典型地面沉降区土体压缩特征研究[J];现代地质;2016年03期
5 刘明坤;寇文杰;罗勇;王荣;田芳;赵晨曦;刘建凯;;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J];城市地质;2016年01期
6 宋文圣;;海绵城市推广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16年07期
7 刘晓;余洁;刘利敏;;利用PSInSAR技术监测北京地面沉降[J];地理空间信息;2016年01期
8 杨开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历程与战略选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王荣;罗勇;田苗壮;田芳;杨艳;刘欢欢;;北京新航城地区基于地面沉降防治目标的地下水开采方案[J];城市地质;2015年03期
10 张雯;宫辉力;陈蓓蓓;段光耀;;北京典型区地面沉降演化特征与成因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守生;刘明坤;周毅;;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J];城市地质;2008年03期
2 李国和;张建民;张嘎;孙振岳;许再良;;浅层地下水开采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及对策[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3 李国和;许再良;孙树礼;荆志东;;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及其对策[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4 刘予;叶超;贾三满;;北京市平原地面沉降区含水岩组和可压缩层划分[J];城市地质;2007年01期
5 贾三满;王海刚;赵守生;罗勇;;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J];城市地质;2007年01期
6 卫万顺;;未来10~15年北京城市地质工作的战略思考[J];城市地质;2007年01期
7 张嘎;牟太平;张建民;;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坡离心模型试验变形场测量[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8 石建省;郭娇;孙彦敏;孙毅;陈银生;;京津冀德平原区深层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空间分析[J];地质论评;2006年06期
9 张光辉,费宇红,聂振龙,申建梅,李惠娣,王金哲;海河平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机理与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1期
10 邢忠信,李和学,张熟,郜洪强;沧州市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对策[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霞;刘宝林;;分层标——地下旅行的好帮手[J];地球;2013年02期
2 黄自培;天津市控沉钻探现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4年02期
3 ;激光自动分层标相对升降观测仪(激光自动测标仪 JCF-1)[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2期
4 缪卫东;扬州市东北郊分层标组(F5)工程验收获优秀[J];江苏地质;2004年03期
5 罗立红;万广欣;牛毅;邵兴;;天津高层建筑建设对周边土层影响监测工程实例[J];城市地质;2014年02期
6 邢铁增;;自动监测沉降系统介绍[J];地质装备;2007年06期
7 杨欢;石坚;;西安市地面沉降机理分析[J];地下水;2013年04期
8 张云,薛禹群,李勤奋;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易立新;侯建伟;李铁龙;李子木;;放射性分层标监测地面沉降技术设计[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剑斌;;一孔多标分层标技术在地铁隧道土层沉降监测中的应用[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3 陈晓东;赵毅;王赤军;邓晓红;邢铁增;;沉降自动监测系统研制[A];勘探地球物理2005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吴宏文;河北水文三队创出“亚洲第一标”[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记者 李岩;河北地矿局用专业筑起环境安全墙[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国强;深部粘性土高压固结机理与地面沉降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6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6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