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W7.0地震源区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

发布时间:2017-09-01 15:46

  本文关键词: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W7.0地震源区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


  更多相关文章: 于田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 地震活动率


【摘要】: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W7.0地震源区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与西昆仑块体的连接部位,东西向拉张构造发育,距离2008年3月21日于田MW7.1地震震中位置约100km.根据有限断层地震破裂过程模型,计算了2008年新疆于田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此次地震的断层面呈北偏东方向,在断层两端出现3个应力加载区,2014年于田主震位于破裂前端的库仑应力加载区.这一结果表明,2008年于田地震可能对2014年地震事件起到了触发作用.2008和2014年新疆于田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大多数余震位于应力加载区,发生在卸载区的余震较少.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序列吻合较好.2014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地震之后40天,在北西方向发生MW5.2强余震,其震中位置的应力增量达到0.63×105Pa.通过比较,发现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震活动率较高的区域与静态库仑应力加载区相对应,如康西瓦断裂东段、贡嘎错断裂中段和东北段等区域.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于田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 地震活动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65,41474036)资助
【分类号】:P315.3
【正文快照】: 1引言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W7.0强烈地震.震源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结合处(图1).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对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郑剑东,1993),该区存在明显的东西向地壳形变和拉张构造(Taylor and Yin,2009;Tapponnie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平;胡彬;;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网格计算[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7期

2 布兰德;岳效竹;;英国的地震危险[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2期

3 顾浩鼎;陈运泰;;旋转矩和地震矩[J];东北地震研究;1987年03期

4 吴佳翼;;1988年10—12月的全球地震动态[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5期

5 李清河;;美国东部地震学会第60届年会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10期

6 程万正;;地震发生率的理论计算和应用问题[J];四川地震;1991年02期

7 朱传镇;张先康;;第23届欧洲地震委员会全会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2期

8 修济刚;5.数值分析深部采煤诱发微震活动所释放的最大剪切地震矩[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9 范洪顺;1900年以来全球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1年02期

10 于萍;;湖南地震视应变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分析[J];华南地震;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永革;吴忠良;周公威;;小应力变化触发大地震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2 朱号锋;靳平;肖卫国;;地下爆炸源等效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反演[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3 洪时中;;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区的地震安全性[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盛书中;万永革;;由地震释放的地震矩叠加推导平均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5 沈正康;万永革;甘卫军;李铁明;徐杰;;华北强震序列中积累应力变化场演化及地震发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博研;史保平;张健;;基于三种方法估计山西盆地地震潜在危险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尹中山;;汶川“5·12”大地震的再认识和建议[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8 万永革;沈正康;王敏;;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Tohoku-okiMw9.0地震的破裂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万正;钟继茂;;动态损伤与地震状态[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晁军;黄建平;Cinna Lomnitz;石耀霖;马丽;蒋淳;刘卫华;;累积地震矩法研究全球地震活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宗合;海地,后续地震或将更猛烈[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木叶 记者 赵宇清;哈工大为地震电磁场提供计算模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李学华;地球在颤抖[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永革;地震物理过程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2 王兆国;东北地区地震综合信息联合成像与震源机制反演[D];吉林大学;2010年

3 薛霆哠;大尺度断层活动数值模拟及地震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李平;汶川特大地震汉源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娇莲;矿山地震活动及其混沌时间序列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红才;基于地震监测台网资料的震动图及震动烈度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王巧临;2011年东日本Mw9.0大地震地震动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周慧芳;基于D-InSAR技术的地震形变场数值模拟及断层活动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蒋长胜;中国一些中强震前地震活动的矩加速释放现象[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闫伟;地壳运动变形的非线性与地震[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7 朱森;利用InSAR研究若干地震的同震形变[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4年

8 张龙文;地震加速度时程合成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9 张杰卿;速度与衰减结构成像及其在滇中地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10 陈会仙;地块活动的动态组合以及地震活动主体地区的迁移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772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72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