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体西部白垩纪古地磁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拉萨地体西部白垩纪古地磁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摘要】: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及持续挤压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及亚洲大陆内部广泛的地壳变形,也导致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气候、环境及深部构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其造成的陆内变形一直是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开展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其动力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拉萨地体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前亚洲大陆的最南缘,其碰撞前后的古地理位置是研究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拼合过程及碰撞后亚洲大陆内部地壳缩短量的关键。本论文对拉萨地体西部狮泉河地区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几点成果及认识:(1)狮泉河地区则弄群多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为~113-115 Ma。(2)多爱组火山岩及朗久组流纹岩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而朗久组凝灰岩及玄武岩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和磁铁矿。(3)在狮泉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获得一个由褶皱及倒转检验约束且已平均掉地磁场长期变化的高质量古地磁结果。29个采点倾斜校正后的平均方向为:Ds=339.2°,Is=35.9°,k=36.3,α95=4.5°,其相应极的Fisher平均为67.8°N,319.8°E,A95=4.5°。(4)结合拉萨地体已有古地磁结果,得出拉萨地体西部(32.2°N,80.4°E)在整个白垩纪长期稳定于17.3°±1.0°N,且拉萨地体在白垩纪近于目前的东西向排列;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的碰撞及持续挤压造成拉萨地体西部狮泉河地区相对于东亚发生了960±220 km的南北向地壳缩短。
【关键词】:青藏高原 古地磁 拉萨地体 白垩纪 则弄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97.3;P318.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科学意义9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9-11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1-12
- 第二章 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简介12-17
- 2.1 岩石磁学12-14
- 2.1.1 主要岩石磁学参数12-13
- 2.1.2 常见磁性矿物类型13
- 2.1.3 主要岩石剩磁类型13-14
- 2.2 古地磁学14-17
- 2.2.1 古地磁学原理及应用14-15
- 2.2.2 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别标准15-17
-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古地磁采样17-26
- 3.1 区域地质背景17-19
- 3.2 采样区地层特征19-21
- 3.3 古地磁采样21-26
- 第四章 年代学实验与结果26-29
- 4.1 锆石U-Pb定年方法26
- 4.2 多爱组火山岩年代学结果26-29
- 第五章 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实验与结果29-38
- 5.1 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29-30
- 5.2 岩石磁学实验及结果分析30-32
- 5.3 古地磁学实验及结果分析32-34
- 5.4 古地磁结果的可靠性34-38
- 第六章 讨论38-49
- 6.1 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前拉萨地体的古地理位置38-47
- 6.1.1 白垩纪拉萨地体西部的古地理位置38-43
- 6.1.2 白垩纪拉萨地体东部的古地理位置43-45
- 6.1.3 古新世-始新世拉萨地体的古地理位置45-47
- 6.2 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后亚洲大陆内部地壳的缩短量47-49
- 第七章 结论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63
- 附表63-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选阳,郑海翔;关于西藏古地磁[J];四川地质学报;1986年02期
2 刘育燕;森永速男;;日本1989年度地球电磁及地球行星圈学会的古地磁学研究成果报导[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0年02期
3 ;新书介绍[J];地质科学;1992年04期
4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5 ;我国初唐时期(公元642年前后)西藏拉萨大昭寺古砖的考古地磁学研究[J];科学通报;1977年12期
6 陈琦 ,周南硕;运用古地磁学方法探讨欧亚几个区域构造问题[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7 本刊编辑部;古地磁学习班在北京香山举办[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6期
8 刘庆生;;古地磁学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5期
9 刘育燕;从古地磁学看日本列岛的形成[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3期
10 苏朴,贾炳文;古地磁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前景[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2 赵西西;黄宝春;;中国古地磁与大地构造[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张惠民;;从古地磁结果看我国东部主要地块在元古时期的关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孙知明;裴军令;李海兵;司家亮;潘家伟;朱宗敏;;青藏高原北部早白垩世—第三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孙知明;李海兵;裴军令;江万;许伟;曹勇;;拉萨地块晚白垩世沉积岩—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程国良;孙宇航;李素玲;;中国构造—古地磁学研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李民达;;《古地磁仪器操作及方法应用学习班》报导[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8 董学斌;王忠民;谭承泽;杨惠心;程立人;周p研,
本文编号:77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7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