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黄海硅的分布与收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1:38

  本文关键词:黄海硅的分布与收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海 生物硅 收支


【摘要】:基于2012年在黄海的综合调查,对黄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溶解硅和生物硅的含量和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建立了黄海硅收支与循环的模型.结果表明,黄海水体溶解硅和生物硅在秋季均高于春季,生物硅占活性硅的22%,陆源输入、初级生产和底界面扩散对硅的含量和分布的影响较为突出.收支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海水体溶解硅的主要来源,占外部输入的48%,其次是东海的输入,占32%,河流贡献为9%,地下水贡献为6%,地表径流(非河流部分)贡献为3%,渤海贡献为1.5%,大气仅贡献0.5%;黄海水体溶解硅的支出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吸收与随后的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其比例分别为72%和27%,黄海向渤海输出比例仅为1.0%;黄海沉积物是水体溶解硅的源,同时黄海体系还具有潜在汇的特性;黄海硅的净埋藏量约为55×109mol/a,占当年生物硅总量的7.2%,高于全球海洋的平均比值(3%),是外部输入硅总量的47%.本研究量化了黄海硅循环的主要过程,初步揭示了硅的源-汇特征以及陆地输入对近海硅收支与循环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黄海 生物硅 收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6072;4137609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G19)
【分类号】:P736.4
【正文快照】: 硅为地球上第二丰度的元素,构成了地壳总质量的27%[1],是海洋硅藻等硅质生物的主要组成元素[2].海洋中硅的来源和含量深刻影响着海洋的初级生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溶解硅(DSi)和生物硅(BSi)是硅循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后者主要来源于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以及植硅体等,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明远;毛兴华;吕瑞华;孙明华;;黄海海区的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J];黄渤海海洋;1993年03期

2 刘敬伟;李富祥;刘月;张亮;程岩;;鸭绿江下游径流时序变化特征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修仁,刘子琳,蔡昱明;我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二十年[J];东海海洋;2000年03期

2 李国胜,王芳,梁强,李继龙;东海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演化机制[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3 檀赛春;石广玉;;中国近海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研究及其时空演化[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4 邵宇宾,李国胜;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5年S1期

5 韦钦胜;吕新刚;王宗兴;王守强;臧家业;;黄海陆架锋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初步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6 郑运;张瑜斌;郭凯旋;孙省利;;湛江湾叶绿素a粒径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4期

7 刘军;于志刚;臧家业;孙涛;赵晨英;冉祥滨;;黄渤海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收支评估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8 田恬,魏皓,苏健,郑昌硕,孙文心;黄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9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南黄海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10 王保栋,王桂云,郑昌洙,梁东范;南黄海冬季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海;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陆小兰;中国东部陆架海区溴甲烷和氯甲烷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艳萍;中国近海溶解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与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玉衡;黄海物理环境对溊鱼种群动态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刘桂梅;关键物理过程对黄、渤海浮游生物影响的现象分析与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6 张光涛;中华哲水蚤在南黄海的生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7 景伟文;海水微表层与次表层中DMS和DMSP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戴聪杰;极地近海微食物环的主要类群组成及其功能[D];厦门大学;2006年

9 郑国侠;南黄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与污染物胁迫下海水碳源/汇格局的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10 檀赛春;真光层辐射特性及其对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蜜;南海近岸水域藻类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亮;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指示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辛明;黄海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南、北黄海冷水团性质比较[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田伟;黄海中部春季浮游植物水华群落结构及演替[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庄建山;滇池控制水华示范区(2002-2003)初级生产及其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志强;机载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测量海表层叶绿素浓度的实验和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张国森;大气的干、湿沉降以及对东、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沈子伟;长江天鹅洲、黑瓦屋故道水域初级生产力及其与若干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温莉霞;小青岛海域浮游植物群集的周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宋国栋;东海溶解氧气候态分布及海洋学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素琴;张立;;鸭绿江上游长白站年径流特性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04期

2 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年04期

3 胡兴林;甘肃省主要河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5期

4 韩添丁,叶柏生,丁永建;近40a来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4期

5 卢晓宁;邓伟;栾卉;翟金良;;近50年来霍林河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6 吕瑞华;朱明远;;山东近岸水域的初级生产力[J];黄渤海海洋;1992年02期

7 邹振华;李琼芳;夏自强;王鸿杰;;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特性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宋树东;付卫东;;鸭绿江流域中上游区水资源分析[J];吉林水利;2008年03期

9 刘春蓁,杨建青;我国西南地区年径流变异及变化趋势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年04期

10 靳立亚,秦宁生,毛晓亮;近45年来长江上游通天河径流量演变特征及其气候概率预报[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升发;刘焱光;于永贵;刘明;石学法;;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2 叶曦雯,刘素美,张经;黄海、渤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存在问题的讨论[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1期

3 陈洪涛;张欣泉;米铁柱;于志刚;;悬浮颗粒物中生物硅测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4期

4 刘芳;赵立波;黄凌风;郭丰;;厦门内湾沉积物中新沉积硅藻来源生物硅分离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丽莎;石晓勇;张传松;;东海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J];海洋通报;2008年04期

6 秦亚超;;生物硅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10年01期

7 吴彬;吕伟香;鲁超;刘素美;;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8 王文远,刘嘉麒,彭平安;湖泊沉积生物硅的测定与应用:以湖光岩玛珥湖为例[J];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9 刘素美,张经;沉积物中生物硅分析方法评述[J];海洋科学;2002年02期

10 赵立波,黄凌风,潘科,郭丰,向平;内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彬;刘素美;;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溶解动力学[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秦亚超;徐晓达;;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反应性硅的形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扈传昱;南大洋普里兹湾生物硅的生产、溶解、沉降及其保存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杨茜;东、黄海泥质区沉积断面中古生产力的长期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香;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鲁超;近海生物硅溶解行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森;不同生境中生物硅的含量、组成及溶解过程[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4 赵真;长江口海区近百年沉积物中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对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忻;胶州湾、东海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叶曦雯;胶州湾中生物硅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7 林培梅;北部湾海域硅的分布与赋存形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周鹏;东海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其地层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玫;长江口溶解态硅通量及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芳;北部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8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78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