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与挤出造山构造体系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与挤出造山构造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东部 晚新生代 青藏运动 横断事件 昆黄或元谋事件 共和运动 构造挤出造山作用 下地壳通道流
【摘要】:文章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晚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的沉积记录、岩浆记录和构造变形响应,重新厘定了青藏运动或横断事件的起始时限,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与挤出造山构造体系。研究认为,发生在上新世之前的青藏运动是青藏高原东部最重要的构造作用阶段,起始于距今12~8 Ma,并持续到上新世早期,持续时间达6~8 Ma。在这个构造运动阶段,青藏高原东部地块(川滇地块、川青地块、西秦岭构造带和陇中地块等)有序地向东挤出,受到鲜水河、东昆仑、海原等WNW-ESE向大型断裂左旋走滑运动调节,构造挤出同时伴随地块内部逆冲褶皱变形,导致地壳增厚和高原东缘山脉快速崛起;构造挤出也超越了现今东缘地貌边界,向东扩展导致扬子地块盖层滑脱褶皱,形成龙泉山、大凉山等褶皱构造带。上新世出现的砾石层(东缘前陆地带的大邑砾石层、临夏盆地的积石砾石层、兰州盆地的五泉砾石层等)标志了青藏高原东部差异性构造地貌的形成。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时期(3.6~1.0 Ma)对应一个构造松弛阶段,青藏高原东部整体进入冰冻时期,沿其东缘发育一系列受正断层控制的南北向伸展断陷盆地,如安宁河谷地、元谋盆地、盐源盆地、滇西北盆地群等,其中加积了以昔格达组为代表的稳定河湖相沉积。发生在早、中更新世之交(距今1.0~0.6 Ma)的昆—黄运动或元谋事件使青藏高原东部地块进一步向东挤出、东缘地壳逆冲增厚和年轻山系加速隆升。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共和运动或最新构造变动阶段,起始于距今约120 ka,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系统出现重大分化,南段川滇菱形地块发生绕喜玛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运动,形成川滇双弧形旋扭构造体系;而中段川青地块的挤出伴随东缘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运动和秦岭山系的向东挤出。在这个最新构造变动阶段,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通道流可能是重要的深部构造驱动因素。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晚新生代 青藏运动 横断事件 昆黄或元谋事件 共和运动 构造挤出造山作用 下地壳通道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17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167,12120114002211)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2
【正文快照】: 1引言 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由大陆碰撞产生的复杂的大陆内部造山及其深部机理一直是当今世界固体地球科学重要问题之一,吸引着世界地学科学家。重要的大地构造理论,如高原隆升过程[1]、高原地壳连续变形模式[2-5]、大陆地块侧向挤出逃逸模式[6-10]、下地壳流动模式[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冬梅;李跃清;李英;陈永仁;德庆;;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变化及其对相邻区域气候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0年02期
2 刘美;白登海;肖鹏飞;;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10年01期
3 胡继华,曾皓;青藏高原东部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初析[J];四川气象;2004年03期
4 马林,李锡福,张青梅,赵春宁,马元仓,王文英;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J];高原气象;2001年03期
5 刘宇平,陈智梁,唐文清,赵济湘,张选阳,张清志,Robert W. King,Burrcel C. Burchfiel,Leigh H. Royden;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年04期
6 马林;李锡福;张青梅;赵春宁;马元仓;王文英;;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J];青海气象;2003年04期
7 B.Frenzel,李i7,刘世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古生态——1992年中德青藏高原东部联合科学考察初步成果[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2期
8 陈智梁,刘宇平,张选阳,赵济湘,唐文清,邓昌蓉,B.C.Burchfiel,R.W.King,L.H.Royden;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与青藏高原东部流变构造[J];第四纪研究;1998年03期
9 吴敬禄,王苏民,李世杰,夏威岚,施雅风,G.H.Schleser,A.Lücke;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近0.2ka来的气候定量复原[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年12期
10 方小敏;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成因与来源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白登海;肖鹏飞;;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马晓冰;孔祥儒;刘宏兵;闫永利;;青藏高原东部大地电磁测深探测结果[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蒋兴文;李跃清;王鑫;赵兴炳;何光碧;;青藏高原东部冬季边界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下游大气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丁志峰;何正勤;孙为国;;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杨胜利;方小敏;颜茂都;陈诗越;;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黄土形成的时代与环境变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月文;;青藏高原东部外业测绘经验浅谈[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葛粲;郑勇;熊熊;;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热力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王椿镛;苏伟;常利军;P.G..Silver;L.M.Flesch;;青藏高原东部地震各向异性和相关壳幔耦合模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蒋兴文;;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气控空廓线的基本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吴涛;肖龙;孙熠;詹琼窑;杨钢;;青藏高原东部甘洛沟角闪辉长岩的成因:滞后的弧岩浆活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莉;为地灾提供预警[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文清;基于GPS监测的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运动形变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先德;青藏高原东部地壳速度结构及构造含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1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8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