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察右中旗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成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察右中旗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成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花岗岩 中三叠世 Sr-Nd-Hf同位素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
【摘要】:地处占老的华北板块与中亚造山带过渡区域的华北板块北缘存在有大量的早中生代花岗岩体,构成了沿华北板块北缘呈东西向展布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带。这条早中生代花岗岩带的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对于认识华北板块北缘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东部及东部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而中部地区关注较少,研究程度相对薄弱。本文选择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地区大东山复式岩基内的万隆昌-大脑包以及白彦敖包两个岩体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构建研究区构造岩浆的成因模式,为理解早中生代华北板块北缘的岩浆成因和陆壳演化模式提供新的证据。本论文对区内两个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指示万隆昌-大脑包花岗岩形成于244~247Ma,白彦敖包花岗岩形成于242~243Ma,表明两个岩体属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万隆昌-大脑包花岗岩的SiO2(65.9%~76.7%)含量比白彦敖包花岗岩(SiO2=70.6%~72.5%)变化大,两岩体均富碱(K2O+Na2O=8.29%~9.46%),属于碱钙性、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都显示了Rb、Th、K、Nd、Hf、Pb和LREE相对富集,Ba.Nb.Ta.P.Ti和HREE相对亏损的特征。万隆昌-大脑包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比白彦敖包花岗岩经历的更强的长石、磷灰石、锆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万隆昌-大脑包岩体中的低硅花岗岩和白彦敖包花岗岩相对于万隆昌-大脑包岩体中的高硅花岗岩均显示了富Sr、贫Y和Yb、高的Sr/Y和(La/Yb)N比值的特征,表明它们的源区位于下地壳。万隆昌-大脑包花岗岩的全岩εNd(t)值(-9.9~-12.2)和锆石εH(t)值(-10.5~-15.8)均高于白彦敖包花岗岩(εNd(t)=一15.6~-16.0,εHf(t)=-18.4~-24.4),指示万隆昌-大脑包花岗岩来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并有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混入,而白彦敖包花岗岩则主要由古老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加入的幔源物质较少。它们都形成于同碰撞-碰撞后(造山后)伸展的环境,这也暗示着中三叠世后,华北板块北缘已与中亚造山带拼贴,并且进入到碰撞后伸展环境。
【关键词】:花岗岩 中三叠世 Sr-Nd-Hf同位素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1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18
- 1.1 研究目的9-10
- 1.2 主要研究内容10
-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工作量10-13
- 1.4 前人研究成果13-18
- 1.4.1 华北板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作用13-16
- 1.4.2 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工作16-18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18-31
- 2.1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述18-19
- 2.2 大地构造背景19-25
- 2.2.1 中亚造山带19-22
- 2.2.2 华北板块北缘22-25
- 2.3 研究区地质概况25-31
- 2.3.1 研究区地层25
- 2.3.2 研究区岩浆岩25-27
- 2.3.3 研究区断裂构造27-31
- 第三章 研究区花岗岩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31-42
- 3.1 岩相学特征31-33
- 3.2 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33
- 3.3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33-36
- 3.3.1 大脑包-万隆昌岩体34-35
- 3.3.2 白彦敖包岩体35
- 3.3.3 定年结果讨论35-36
- 3.4 本章小结36-42
- 第四章 研究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42-66
- 4.1 分析方法42-44
- 4.1.1 全岩主量与微量元素分析42
- 4.1.2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42-43
- 4.1.3 矿物化学电子探针分析43
- 4.1.4 锆石Hf同位素分析43-44
- 4.2 主量元素44-45
- 4.3 微量元素45-46
- 4.4 矿物地球化学46-49
- 4.4.1 黑云母46-48
- 4.4.2 长石48-49
- 4.5 全岩Sr-Nd同位素49
- 4.6 锆石Hf同位素49-51
- 4.7 本章小结51-66
- 第五章 研究区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意义66-78
- 5.1 花岗岩成因类型66-69
- 5.2 源区特征69-75
- 5.3 成岩构造背景及其成岩模式75-76
- 5.4 本章小结76-78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78-80
- 6.1 结论78
- 6.2 建议78-80
- 参考文献80-92
- 致谢92-95
- 发表论文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作振;宋志刚;高丽华;郭志平;刘固耀;钟文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生代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研究进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李建辉;;论华北板块构造演化[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01期
3 范国清;;华北板块东部石炭纪(竹蜓)带缺失规律及其意义[J];辽宁地质;1990年01期
4 张开均;华北板块东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及其大地构造含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03期
5 石铨曾,陶自强,,庞继群,曲明绪;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1期
6 刘建忠,李三忠,周立宏,高振平,郭晓玉;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7 徐备;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及其形成过程[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8 徐操;贺元凯;吴泰然;郑荣国;张文;孟庆鹏;张昭昱;;华北板块北缘中-西段早白垩世钾玄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胡社荣;张渝;岳婷;彭纪超;张学庆;张运勋;于明达;李小飞;;华北板块南缘北东地区构造特征及矿井瓦斯主控因素[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8期
10 刘波,钱祥麟,王英华;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J];地质科学;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造勋;;华北板块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杜菊民;杜松金;李洪喜;张庆龙;赵世龙;解国爱;;华北板块北缘大青山地区成矿机制研究[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3 姜德录;牛彦;卢造勋;;《华北板块东北缘地壳与土地幔结构特征》的数字化管理[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和中;华北板块东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爽;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察右中旗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82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82317.html